陳族灣

陳族灣位於河南固始境內,緊靠淮河,截止2003年已經不存了,只保留在曾經居住過人的腦海里。 陳族灣拆搬遷涉及五個村,全搬村為陳族和渡口。 因重建淮河新堤,老圈堤仍因裁灣取直有三千多人不搬,部分搬遷的是白湖、司樓、鄭營。

陳族灣

陳族灣位於河南固始境內,緊靠淮河,截止2003年已經不存了,只保留在曾經居住過人的腦海里。
圍堤周長19公里,居住著陳族、白湖、司樓、鄭營、渡口5個村,78個村民組,4000多戶居民,1.4萬人,耕地面積2.5萬畝。它像一個木盆,坐落於淮河中上游,淮河因它而發叉,又為它而匯流。陳族灣圍堤的形成無法考證,只知道民國17年在渡口村有個叫張匯九的開明紳士找到當時民國政府籌措資金打圈堤保民安,至今傳為佳話。

傳說中的陳族灣

陳族灣的村民組有叫紫京城、東城、西城、龍窩等的,可想先人們奢望自己的生活象北京城一樣,欲與皇城相媲美。固有的難接受新事物,造就了守住一畝三分地過“太平日子”的思想。進入二十一世紀圍堤內外出打工的比例不足1%,每年能上中專以上學校的沒超過3人。然而打牌成風,賭博成癮,打鬧時常出現,不到婚齡結婚者多多,超計畫生育者比比皆是的狀況致使拆遷過程中的口袋戶(假遷移)、無戶口等帶來了很多的麻煩和問題。
拆遷的陳族灣
陳族灣拆搬遷涉及五個村,全搬村為陳族和渡口。因重建淮河新堤,老圈堤仍因裁灣取直有三千多人不搬,部分搬遷的是白湖、司樓、鄭營。動員搬遷時,圈堤內故土難離使一次次動員會在吵鬧中無果而終,不搬的民眾以舊有的快樂旁聽著動拆者的吵鬧。因搬遷問題縣、鎮、村幹部被圍困、被打罵不是稀罕事。為拈鬮分地基、分土地、分戶口,為遷墳築堤引發的無數次爭鬧,到最終提前精彩完成任務,曲曲折折,艱辛困難。現在想起來時任鎮黨委書記石德立,鎮長鬍烈剛等一批幹部民眾和堅強的鎮黨委、政府,拆遷村黨支部可謂功不可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