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斯鵬

陳斯鵬

陳斯鵬博士,廣東澄海人,1977年3月生。2000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旋為該系碩士研究生,師從陳偉武教授,2002年轉博士研究生,師從曾憲通、陳偉武教授,2005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供職該系。2005年至2008年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師從裘錫圭教授。現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撰有《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等專著和《論周原甲骨和楚系簡帛中的“囟”與“思”》等論文多篇。 2016年4月,當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

基本信息

主要著作

《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
《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新見金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與石小力、蘇清芳合作)

《卓廬剩墨:陳斯鵬書法選》,嶺南美術出版社2015年。

主要論文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10則)》,《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9年第6期。

●《郭店楚墓竹簡考釋補正》,《華學》第四輯,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

●《定州漢簡〈論語〉校讀舉例》,《簡帛研究二○○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郭店楚簡文字研究綜述》,《華學》第五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

●《郭店楚簡解讀四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中華書局2002年。

●《說“凷”及其相關諸字》,《中國文字》新廿八期,藝文印書館2002年。

●《張家山漢簡〈引書〉補釋》,《江漢考古》2004年第1期。

●《“眔”為“泣”之初文說》,《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輯,中華書局2004年。

●《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彭祖〉新釋》,《華學》第七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

●《楚簡〈詩論〉詩學思想綜析》,《經典與解釋》第五輯,華夏出版社2005年。

●《論周原甲骨和楚系簡帛中的“囟”與“思”——兼論卜辭命辭的性質》,《文史》2006年第1輯。

●《楚簡“圖”字補釋》,《康樂集——曾憲通教授七十壽慶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

●《戰國楚帛書甲篇文字新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中華書局2006年。

●《楚帛書甲篇的神話構成、性質及其神話學意義》,《文史哲》2006年第6期。

●《竹簡〈詩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與意義》,《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略論楚簡中字形與詞的對應關係》,《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簡〈詩論〉解詁》,《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6期。

●《孔家坡漢簡補釋》,《中國歷史文物》2007第6期。

●《上博館藏戰國楚簡文字考釋四則》,《江漢考古》2008年第2期。

●《唐叔虞方鼎銘文新解》,《古文字學論稿》,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

●《楚簡中的一字形表多詞現象》,《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楚簡“史”、“弁”續辨》,《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中華書局2008年。

●《楚系簡帛中字形的習用讀法和詞的習用字形》,《文史》2010年第2輯。

●《楚系簡帛中的“由”》,《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

●《巴東縣張家墳墓群M1“元和四年刻石”考釋》,《考古》2011年第6期。

●《從楚系簡帛看字詞關係變化中的代償現象》,《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東里志〉成書、版本考論》,《地域文化的構造與播遷:第八屆潮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書局2012年。

●《新見金文釋讀商補》,《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輯,中華書局2012年。

●西周史牆盤銘新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6期。

●《“舌”字古讀考》,《文史》2014年第2輯。

●《楚簡中一個讀為“曰”的奇字補說》,《古文字論壇》第一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年。
●《從現代文字學史看容庚先生的<中國文字學形篇><義篇>》,《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科研課題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秦至西漢簡帛文獻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2013—2016年)。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戰國楚系簡帛中字形與詞相互關係研究”(2006—2009年)。

●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課題“戰國楚簡中字形與詞相互關係之研究”(2006—2008年),該課題獲得一等資助。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於出土文獻的上古漢語常用詞記錄形式演變研究”(2010—2013)。

●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秦至漢初簡帛文獻中字詞關係之研究” (2010—2013)。

●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秦及漢初簡帛文辭綜類”(1997—2000年),為子項目負責人。

●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2003—2007年),為子項目負責人。

●主持中山大學文科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戰國簡帛文學文獻整理和研究”(2005—2007年)。

●參加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戰國文字及其文化意義研究”(2006—2009年)。

●參加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基金重大課題“秦至漢初簡牘帛書整理與研究”(2002—2006年)。

獲獎情況

●2002年獲“寶鋼教育獎”。

●2006年,學位論文《戰國簡帛文學文獻考論》獲廣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6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養對象。

●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結項成果獲得“優秀”等級評定(集體)。

●2008年,學位論文《戰國簡帛文學文獻考論》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提名。

●2008年,論文《論周原甲骨和楚系簡帛中的“囟”與“思”——兼論卜辭命辭的性質》獲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09年,專著《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獲廣東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9年,專著《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獲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2009年,專著《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獲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首屆優秀學術著作獎一等獎。

●2009年,獲復旦大學優秀博士後獎。

●2009年,入選教育部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戰國楚系簡帛中字形與詞相互關係研究”結項成果獲得“優秀”等級評定。

●2010年,專著《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2010年,入選中山大學“卓越人才計畫”。

●2011年,論文《楚簡中的一字形表多詞現象》獲廣東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2年,專著《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獲首屆中國語言學會羅常培語言學獎一等獎。

●2012年,入選首屆國家級“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畫”。

●2012年,入選中山大學“青年優秀教師培養計畫”。

●2013年,入選首屆“廣東省青年文化英才”。

●2013年,專著《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獲“廣東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014年,專著《新見金文字編》獲首屆“董治安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研究獎”特等獎。

●2014年,專著《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係研究》獲“李方桂語言學論著獎”特優獎。

●2014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八批培養對象(省級)。

●2015年,專著《新見金文字編》獲“廣東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5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