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勤[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陳志勤[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志勤,女,副教授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環境民俗學研究,主要為人與水的關係史以及傳統的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管理;現代民俗學研究,主要為作為文化資源的地方民俗文化的保護和有效利用。曾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個人簡介

陳志勤,女,副教授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領域

環境民俗學研究,主要為人與水的關係史以及傳統的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管理;現代民俗學研究,主要為作為文化資源的地方民俗文化的保護和有效利用。曾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學術論文

1、《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套用——以“紹劇”為例》,《文化遺產》,2009年第2期。

2、《論作為文化資源的村落民俗的保護和利用-民俗文化屬於誰?》,《守衛與弘揚》(第二屆江南民間文化保護與發展(嘉興海鹽)論壇論文集)王恬編,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8月。

3、《中國紹興地域における自然の伝統的な管理-王壇鎮舜王廟における「罰戱」「罰宴」を中心として》,《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百五十二冊,,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007年12月。

4、《江南水鄉古鎮和“水鄉民俗”——以紹興水鄉古鎮安昌鎮為例》,《古村落的沉思》(中國古村落保護(西塘)國際高峰論壇論文集)王恬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6月。

5、《近二十年來日本民間文學研究概述——以有關中國的研究為主》,《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6、《自然環境與相關口頭傳承的民俗學研究》,《知性與創造-日中學者的思考(2006-2007)》(日中人文社會科學學會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3月。

7、《自然災害への心意的対応-中國浙江省紹興の水害をめぐる民俗伝承から》,《比較民俗研究》第21號,比較民俗研究會(日本·神奈川大學),2007年3月。

8、《從有關水鄉紹興的傳說看民間對水的認識》,《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9、《妙峰山香會與紹興賽會的幾點比較》,《關於妙峰山廟會的民眾信仰組織(香會)及其活動的基礎研究》(2004-2005年度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萌芽研究》研究成果報告書),2006年3月。

10、《中國江南地域における水の民俗志-紹興の「水郷民俗」を中心として》,博士學位論文,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國際開發研究科國際交流專業,2005年。

學術譯文

1、《何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菅豐著,《文化遺產》,2009年第2期。(日譯中)

2、《關於民間文化保護的學術思考-應該保護的民間文化究竟是什麼?》,菅豐著,《守衛與弘揚》(第二屆江南民間文化保護與發展(嘉興海鹽)論壇論文集),王恬編,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8月。(日譯中)

3、《城市化·現代化所帶來的都市民俗文化的擴大與發展——以中國蟋蟀文化為素材》,菅豐著,《文化遺產》,2008年第4期。(日譯中)

4、《有關灌溉技術的水和女性的民間傳承》,櫻井龍彥著,《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日譯中)

5、《文化遺產·文化資源的政策與民俗學》,菅豐著,《古村落的沉思》王恬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日譯中)

6、《地方生活文化和古村落保護》,福田亞細男著,《古村落的沉思》,王恬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日譯中)

7、《中國和日本的民俗活動的比較研究——以端午節為例》,櫻井龍彥著,《民俗學刊》第5輯,澳門出版社,2003年。(日譯中)

8、《試論河川開發和治水中的傳統技法》,櫻井龍彥著,《亞細亞民俗研究》第4輯,學苑出版社,2003年。(日譯中)

9、《中國的墓地營造和“青山白化”問題》,渡邊欣雄著,《亞細亞民俗研究》第4輯,學苑出版社,2003年 。(日譯中)

10、《中國芸術人類學-歴史、理念、事例と方法》鄭元者著,《BI》vol.1(超域連攜研究プログラム“アジアの『美』の構築”Annual Report),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007年3月。(中譯日)

會議論文

1、《誰のために無形文化遺產を保護するのか?-中國無形文化遺產に関する新動向》,“中國および日本における非物質文化とその保護國際シンポジウム”,日本神奈川大學,2009年9月。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化與生產性方式保護》,“文化部非遺司-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蘇州論壇”,蘇州,2009年9月。

3、《傳統的再創造與民族、國家認同——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禹祭典”為例》,“第七屆民間文化青年論壇-民間信仰與文化遺產”,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2009年8月。

4、《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與文化資源的適應性管理》,“文化部非遺司-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研討會”,黃山,2009年5月。

5、《從地方文化到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梁祝傳說”》,“中國民俗學會2008年年會”,天津,2008年12月。

6、《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套用——以利用“紹劇”的傳統自然管理為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傳統戲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2008年10月。

7、《民俗文化的再構建——以梁祝為例》,“中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鄞州)論壇”,浙江寧波,2008年9月。

8、《中國における「伝統文化」の再編と「民俗」の文化資源化》,“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2007年度國際シンポジウム:変化する中國と日中関系(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2007年度國際研討會:變化的中國與中日關係)”,早稲田大學,2008年2月。

9、《コモンズを生み出す聖なる力-浙江省紹興県舜王廟會と共的世界》,“グローバル時代のローカル?コモンズの管理-2007年度第4回公開研究會:中國のコモンズ(全球化時代的地方共有資源的管理-2007年度第四回公開研究會:中國的共有資源)”,同志社大學,2007年12月。

10、《村落的民俗文化保護和利用-民俗文化屬於誰?》,“第二屆江南民間文化保護與發展論壇”,浙江省嘉興海鹽,2007年9月。

11、《中國江南地區“水鄉古鎮”形象的再創造》,“現代語境下的民間文化=與傳統對話:民間文化的當代觀照學術研討會 暨第五屆民間文化青年論壇會議”,台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07年8月。

12、《地域振興における「伝統文化」の再生―中國浙江省紹興の「祭禹」を事例として》,“中人文社會科學學會総會及び第五回研究発表大會”,東京學芸大學,2007年6月。

13、《中國江南地域における「水郷古鎮」像の創造―水郷紹興安昌鎮の文化の取捨選択から―》,“日本文化人類學會第41回研究大會”,名古屋大學,2007年6月。

14、《城市化中的傳統文化的變化——以大禹祭祀為例》,“第二屆“雙三角論壇”學術研討會-現代城市發展與文化傳承”,中山大學,2007年3月。

15、《中國江南水郷における水管理の伝承と現代-紹興地方における罰戱?罰宴を中心として》,“日本民俗學會第58回年會”,山形大學,2006年10月。

報告、演講

1、《日本民俗學的過去與現在》,民協理論專業委員會2009年第二次講座,2009年6月。

2、《傳統民俗文化的再創造與國家、地方、民間的互動》,費孝通學術論壇第6期,上海大學,2009年2月。

3、《日本環境民俗學及其研究動態:人和自然·環境的民俗學》,民俗學專題講座,上海大學,2008年5月。

4、《中國?江南水郷の民俗文化と観光開発》,第9回フォークライフ研究會,愛知大學國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學會,2008年2月。

5、《「伝統文化」の再編成―中國浙江省紹興の「禹をめぐる民俗」を題材として》,佐野賢治seminar,神奈川大學,2007年5月。

6、《有關自然·環境的民俗學研究——以“水鄉民俗”為例》,“東京大學菅豐教授在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的講座”(隨同報告),2006年12月。

科研項目

1、橫向課題:“適應性管理在文化資源管理上的套用”,主持,2009-01-2009-12。

2、浦江計畫:“傳統自然資源管理的環境民俗學研究”,主持,2009-01-2011-12。

3、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補助金項目:“有關日本傳統文化的創造與全球性擴散的動態研究””(項目負責人:東京大學菅豐教授),參與,2008-04-2010-03。

4、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項目:“全球化時代的Local Commons的管理“(項目負責人:同志社大學室田武教授),參與,2008-04-2011-03。

5、日本學術振興會科學研究費補助金項目:“中國民俗文化政策的動態性研究”(項目負責人:神奈川大學福田亞細男教授),參與,2007-04-2011-03。

6、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項目:“東亞地區‘民俗學’方法論課題”(項目負責人:東京大學菅豐教授),參與,2006年。

7、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A)項目:“中國江南水鄉的環境民俗學研究-民俗學對社會問題的套用”,主持,2006-04-2008-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