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台後村以農業和漁業為主,主要發展小乾魚加工的特色經濟。2004年,戶均收入1.3萬,全村收入205.4萬元.
據傳,明初,陳姓從江蘇海州盪蘆村遷至紅石村(今泊里鎮西紅石),旋又遷此立村。因位於琅琊台北面,故名琅琊台後。民國間改稱陳家台後。清道光版《諸城縣續志·疆域》稱琅琊台後。
琅琊台度假區有加工海產品的傳統,許多村民靠此走上了富路。陳家台後村的“小乾魚加工”就是充分利用近海資源發展起來的特色經濟。近幾年,村里一部分村民進行“小乾魚加工”,開始主要是賣給遊客。區工委、管委為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對旅遊特色產品進行了大力開發。為積極引導該村村民從事加工,村委會在區委的支持下投資3萬多元為“小乾魚加工”建設了6塊加工區,由村集體出工,都實現了通水、通電,變分散經營為集中經營,為實現規模經濟效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村委會主動聯繫客戶,規範市場管理,嚴禁強賣強買、欺行霸市。該村的“小乾魚加工”已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產品暢銷臨沂、東營、濱洲、泰安、福建、浙江、陝西等省市。該村有70%的村民從事“小乾魚加工”,已培植規模大戶5個,其中該村的肖維謹2004年銷售海產品1000噸,實現了經濟效益10多萬元。通過示範戶的帶動下,全村226戶有70%以上的村民從事海產品加工,戶均收入達到2萬元,集體收入120萬元,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集體壯大,加快了小康步伐,陳家台後村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膠南海產品加工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