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磐

陳安磐

陳安磐,紡織機械工程專家。長期從事紡織機械的開發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多次參與和組織了棉紡機械的更新換代工作,在機械結構設計上有較多創新,多年來在指導和具體幫助企業發展新產品方面屢有建樹,推動了我國棉紡設備的品種開發、技術進步和紡織機械設計人才的培養。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陳安磐,字建中,1920年2月生於江西省九江縣農村的一個大家庭。當時軍閥混戰,生產停滯,民不聊生。大家庭破落後,靠其父教私塾及出租少量田地為生,經濟困難。幸得其叔父資助,得以受教育。1935年考入江蘇省立揚州中學,1938 年畢業後考入武漢大學機械系。在校四年刻苦攻讀,受到吳大任等教授的影響,酷愛機械原理及力學分析,學習成績優秀,1941年名列機械系第一名,1942年名列該校工學院第一名。1942年武漢大學畢業後,到資源委員會所屬四川綦江電化冶煉廠工作,在冷鍛車間主管冷作。廠長是從美國歸來的葉渚沛教授,對新來的大學生要求甚嚴,不許坐辦公室,要求他們動手乾。陳安磐整天蹲在地上,在鋼板上畫樣,並組織十多名工人下料、成形與鉚焊,從而得到理論聯繫實際的極好鍛鍊。幹了近一年,回武漢大學當助教,兼在武漢大學機械工廠設計室工作,在張寶齡教授指導下,從事製鹽設備的設計製圖。抗日戰爭勝利前夕,1945年到昆明中央機器廠工作,參與設計軋鋼機大型減速箱,從計算一直到完成全部圖紙。1946年復員到上海,報考教育部公費留學生,以優異成績考取中英庚子賠款第九屆留英研究生。在等待出國期間暫在社會教育學院南京新生部任數學講師。1947-1949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理工學院研究棉紡工藝,在梳棉機上做中長纖維實驗,為期兩年,1949年獲曼徹斯特大學科技碩士學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留學海外學子都急盼早日回國參加祖國建設,但是英國政府多方阻撓,不能成行。繼續留英一年期間,在普拉特公司所屬各廠實習,博覽有關棉紡專業文獻與著作,繼續充實自己。1950年9月經香港回到祖國,隨即到達北京,並參加了國慶節天安門觀禮。全體觀禮留學生情緒高漲,精神上受到很大鼓舞。國慶節後分配到紡織工業部,先後在工務司、機械局、中國紡織機械工業總公司等部門工作,擔任過機械局設計處紡機組組長、總公司技術處產品組組長、總公司副總工程師等職。

主要成就

數十年來一直從事紡織機械新產品開發工作,主要精力花在面廣量大的棉紡機械上,組織並參與了54型、65型及FA 系列三套全流程棉紡設備的設計開發工作。在開發化纖機械方面,50年代末具體組織了對年產500噸全套錦綸6引進設備的消化吸收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下放到湖南邵陽第二紡織機械廠共五年,除了主持部分維綸設備設計外,還參加了紡織工業部組織的為上海金山和遼陽化纖廠重點建設工程配套的年產4000噸滌綸短纖維後處理生產設備的具體設計,擔任設計組副組長,負責領導全組技術工作,包括制訂設計方案、工程核算及審核圖紙等。

1986年退休後,被中國紡織機械總公司返聘為技術顧問、高級顧問,仍致力於棉紡機械現代化事業。在此期間先後指導和幫助北京、無錫兩個紡織機械研究所和有關紡織機械廠,開發了包括清棉至絡筒近10種棉紡設備新產品,並培養了一批紡機設計人才,為紡織機械事業作出了新貢獻。

陳安磐1980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1987年評定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3-1991年曾任國家發明獎勵評審委員會紡織專業評審組委員。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