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仁

陳培仁

陳培仁,又名陳祖光,廣西省貴縣人,生於1902年。陳培仁幼時家庭較為富裕,因此,他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貴縣中學讀書時,他在進步校長和教師的引導下,閱讀革命書刊,受到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他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反帝反封建宣傳活動,成為貴中學生的骨幹分子。1924年夏,陳培仁中學畢業,到上海浦東中學特別班讀書。在那裡,他一方面努力學習,同時,積極投身於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洪流中。1925年上半年,他與其他同志聯繫各地桂籍進步青年,成立“新廣西期成會”。五卅運動爆發後,他自始至終站在工人階級的一邊,積極參加聲援工人的示威遊行,與帝國主義展開了毫不妥協的鬥爭。是年秋天,他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在上海大學,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革命軍大舉北伐之時,陳培仁毅然回到自己的家鄉貴縣發動民眾,開展革命活動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姓 名:陳培仁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廣西貴縣(今貴港)
出生年月:1902年

犧牲日期:1928年03月26日

1920年考入貴縣中學。1924年夏,考取上海浦東中學特別班學習。1925年入上海大學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底,黨組織派他回貴縣開展革命活動。回到貴縣後,在城廂高小當教員,曾任國民黨貴縣縣黨部農民部長兼《貴縣青年》期刊主編。1927年5月,任中位貴縣城區支部書記。同年冬,任中共貴縣縣委書記。1928年春節過後,與蘇其禮等到覃塘組織赤衛隊,發展農民武裝。後轉移到排厚村開辦黨員訓練班。同年3月19日晚,由於壞人告密,貴縣國民黨駐軍1個營武裝包圍了中共貴縣縣委駐地排厚村。在突圍中不幸被捕,3月26日,在貴縣縣城北門外英勇就義。

人物事跡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中共黨員和革命分子,中國革命陷入低潮時期。但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他們在城鄉繼續開展各式各樣的革命鬥爭。這時,陳培仁先是到廣東順德農村及廣西陸川縣等地從事地下革命活動。同年6月,他回到廣西貴縣,與幾位同志下到鄉村,以其親戚家為據點,進行地下革命活動。他身穿土麻布衣服,腳踏草鞋,深入貧窮的農家,與農民們打成一片,與他們促膝談心,向他們宣傳革命道理,培養骨幹力量,組織發動農民起來鬥爭。他寫標語,印傳單,利用黑夜在公共場所張貼,弄得當地反動派、地主豪紳惶恐不安。同時,他還積極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並秘密與桂平、鬱林地下黨聯繫,籌運槍枝彈藥,準備武裝起義。

為了便於更好地組織農民武裝,當年秋天,陳培仁將活動據點遷到覃塘排厚村。是年冬天,廣州起義爆發,廣西黨組織加緊醞釀組織暴動。中共廣西特委從平南派常委蘇其禮和黃光等到覃塘工作。陳培仁和同志們在該地區大力發動民眾,發展黨組織,建立農民武裝。他們先是組織“農民自救團”,隨後組織農民協會,提出“實行土地革命,不交租,不還債”的口號。當地的貧苦農民踴躍參加農會,革命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在排厚一帶鄉村,先後建立了4個村黨支部。這時,貴縣全縣已有黨員30多人,中共貴縣首屆縣委成立。中共廣西特委指派陳培仁為縣委書記,縣委機關設在排厚村。

陳培仁任縣委書記後,更加致力黨的革命事業。他廢寢忘食,排除一切艱難險阻,加緊組織革命武裝,儘可能地擴大一切革命力量。1928年初,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革命工作進行得極為順利。陳培仁等在覃塘鄉組織了武裝赤衛隊,吸收了20多個貧苦農民為隊員,並進行集訓。與此同時,上級又派了幾位革命骨幹前來協助,這無異於如虎添翼。2月中旬,他們在排厚村開辦黨訓班。陳培仁白天和當地農民一起參加田間勞動,晚上給學員上課,上完課後還要深入到鄰近各村去開展工作。他不知疲倦,平易近人,深得廣大貧苦農民的敬佩。

3月19日晚,由於壞人告密,覃塘區的反動團隊200多人乘夜包圍排厚村,妄圖一網打盡住在該村的地下黨員。次日清晨,在敵人靠近縣委機關黃九連家的門口時,睡在裡面的蘇其禮、陳培仁等有的衝出去與敵搏鬥,有的將黨內機密檔案全部燒毀。後由於寡不敵眾,蘇其禮當場犧牲,陳培仁等被捕並被押送縣城。

在縣城監獄裡,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陳培仁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針鋒相對的唇槍舌戰。一次,偽縣長鄧東屏審問他:“你們搞共產主義,不適合中國國情,政府實行三民主義,乃救國濟民,你們為何要反對?”陳培仁反問道:“孫中山先生主張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你們卻要反蘇反共、殺害工農,又該當何罪?”敵人問他有多少共產黨員,他回答:“共產黨是勞動人民的黨,千千萬萬,說不盡數不清,你們是殺不絕的。我死了,共產黨還會給我報仇!”

26日,黔驢技窮的敵人將陳培仁和其他難友押赴刑場。陳培仁等昂首闊步,沿途向圍觀的民眾宣傳革命,並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他們高呼著口號,英勇就義。

人物紀念

在覃塘區覃塘鎮大郭村瓦古嶺西側,有一座圓形的墳墓,遠遠看去和普通的墳墓沒有不同,但它的主人卻是中共貴縣第一任縣委書記——陳培仁烈士。斯人已去,但英名永在,浩氣長存。

走近烈士墓,只見面前一條小溪緩緩流淌,墓前及四周都已用水泥硬化,方便後人祭拜和瞻仰。墓是1986年3月中共貴縣縣委和縣政府所立,旁邊刻有碑文介紹陳培仁烈士的生平事跡。墓前還有另外三塊碑文,一塊是貴港籍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先生所題寫的碑文,另一塊是原貴縣師範學校校長廖瓊堂、原覃塘高中校長梁舉賢所撰寫的對聯,皆是記述歌頌陳培仁的豐功偉績;再一塊碑文是2003年覃塘鎮人民政府所立,記述了陳培仁犧牲的時間、經過,並鐫刻了和他一起被捕犧牲的余濟卿、蘇其禮、黃光、黃永豐、黃炳仁、黃澤新、黃啟邦、黃永裕、黃學勤、陳澤南、黃九連、周希賢、周崇縉等13位先烈的名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