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 學士,1981-1985;
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 博士,1986-1989工作經歷;
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後,1990-1992;
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博士後,1992-1994;
清華大學,副教授,1994-1997;
清華大學,教授,1997-今。
研究方向
工業生物技術和合成生物學;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聚羥基脂肪酸酯(PHA);
PHA在微生物中生理作用的研究;
PHA作為組織工程材料的套用研究;
PHA作為可降解材料和生物燃料的套用研究開設的課程;
《微生物學》、《發酵工程前沿》、《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
主要貢獻
“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研究
微生物技術發展帶來新機遇
《汕頭日報》:請介紹下您的個人簡歷和在學術方面的研究重點、取得的成就等。
陳國強:我於1963年出生於汕頭,就讀於汕頭市12中。1985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1989年獲得奧地利格拉茨(Graz)工業大學博士學位。1990至1994年在英國諾丁漢(Notthingham)大學和加拿大阿爾伯達(Alberta)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94年被聘為清華大學副教授,1997年聘為教授。長期從事“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研究。獲得授權專利24項,40個公開專利。開發的技術已經在數家公司用於大規模生產微生物塑膠聚羥基脂肪酸酯PHA。
我負責的實驗室發現了微生物聚酯PHA細菌合成機制對於改善工業微生物在逆境中的適應性和調節細胞代謝有作用,可以提高一些發酵產物的產量。在我的實驗室,PHA和相關技術的研究成果正在形成了一個從發酵、材料、能源到醫學領域的工業價值鏈。目前,實驗室正集中精力發展以海水為介質的連續開放微生物系統來合成生物材料和生物燃料,以解決工業生物技術高耗水和高耗能的問題,使工業生物技術競爭性不斷提高。
微生物技術發展帶來新機遇
《汕頭日報》:您經常與微生物打交道,請大致介紹下微生物的利用價值,以及您主持的微生物實驗室在科研、套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陳國強: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基礎研究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以微生物為製造主體的生物產業在世界範圍內已逐漸形成,這包括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化學品所形成的產業鏈。各國都逐漸將發展微生物產業放到重要地位。開發中國家更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傳統工業技術領域與已開發國家已形成較大差距,而今天微生物技術的發展卻為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環境污染、石油枯竭、二氧化碳產生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以及石油基產業的不可持續性,使各國政府競相投入開發微生物製造產業。
微生物製造產業包括採用微生物細胞、生物酶、以及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學和細胞融合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及以發酵和酶轉化為代表的近代生物技術成果形成的生物製造業。製造的產品主要是大宗化工產品包括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化學品等。同時,微生物製造還包括利用微生物或各種酶製劑對傳統化學製造過程的改造,顯著降低醫藥、化工、食品、飼料、紡織、造紙等工業的能耗和污染。開發新型酶製劑,開發生物漂白、生物製漿、生物製革和生物脫硫等綠色生產工藝。
聚羥基脂肪酸酯PHA具有與傳統石化塑膠如聚乙烯、聚丙烯等類似的材料學性質,同時PHA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等可再生資源合成,並且在環境中可以完全降解進入自然界生態循環,因此被認為是一種環境友好的“綠色塑膠”,具有替代傳統不可降解塑膠的前景。我們的實驗室開發成功了PHA多種的單體結構,產生材料性能的多樣性:從堅硬質脆的硬塑膠到柔軟的彈性體,以及各種高附加值的套用等,因而比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更廣闊的套用領域。我們還發現:PHA材料由於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可用於醫用植入材料和藥物緩釋材料。近年來我們還開發出PHA作為生物燃料、蛋白純化系統,藥物特異輸送系統等多種套用。在我們實驗室的努力下,PHA領域正在形成了一條包含農業、發酵、塑膠、包裝、生物燃料、精細化工、醫藥和營養的產業價值鏈。#p#分頁標題#e#
低碳經濟意義在於
建設“綠色美麗中國”
《汕頭日報》:在您的引領下,我國在生物材料PHA研究的各個領域近年來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相關產業也得到大力的推進。那您的研究與當前備受關注的低碳經濟有聯繫嗎?您認為低碳經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樣的意義?
陳國強:我研究的就是低碳的生物經濟。在國家幾個五年計畫和“八六三”計畫支持下,我研究和關注的生物基材料得到迅速發展:我國生物基材料包括聚羥基脂肪酸酯(PHA)、聚乳酸(PLA)、丁二酸丁二醇共聚物(PBS)、二氧化碳共聚物(PPC)、對苯二甲酸1,3-丙二醇共聚物(PTT)、生物乙烯(Bio-PE)和澱粉基材料等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其中PHA形成生產企業5個,年總產能超過1.5萬噸,提供了國際市場上所有PHA類型,使我國PHA產業化種類和產量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此外,我國還形成了世界第二的5000噸的PLA年產能、年產1萬噸PBS的生產能力、世界第一的年產1萬噸的二氧化碳共聚物(PPC)和2萬噸以上澱粉基材料的能力,同時有2萬噸的1,3-丙二醇產能提供給PTT合成。為了迎接已經到來的“低碳經濟”,我們建議國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把我國生物基材料作為戰略產品來開發,使其成為我國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我國PHA、PLA、PBS、PPC、PTT、生物PE和澱粉基材料產業。
簡單而直接地說,低碳經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就在於建設一個宜居的“綠色美麗中國”。
隨時準備好為家鄉發展服務
《汕頭日報》:作為祖籍汕頭的在外學者,您關注家鄉的發展嗎?對汕頭髮展您有什麼建議?
陳國強:我時刻關心著家鄉的發展,經常與家鄉進行多種交流。2003至2009年我在汕頭大學建立了多學科研究中心,為汕大培養了50多名博士碩士生。我認為汕頭髮展至今,最缺失的就是沒有大力發展製造業,同時沒有很好地打造一個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市政建設遠遠落後於其它城市。還好大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正急起直追中。
《汕頭日報》:微生物專業所衍生的產業經濟適合在汕頭髮展嗎?您有沒有準備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為家鄉發展做點什麼?
陳國強:目前汕頭需要改善環境,需要大力引進高端人才,使它合適於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我隨時準備好為家鄉服務。
獲獎記錄
提起陳國強,許多人都說,他是在外潮籍學者的佼佼者,也是潮汕人的驕傲。過去的十幾年中,他獲得了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傑出青年、紐倫堡國際發明獎、國家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一)、談家禎生命科學創新獎、茅以升科技獎、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等一系列獎項,可謂榮譽等身。近日,記者有幸與這位生物學界的傑出人物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