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8-1982:湖南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學士學位
1984-1987:北京師範大學,英語文體學專業,文學碩士學位
1988-1989: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9-1994: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教學、課程設定與學習環境專業
1999年在英國牛津大學做訪問學者
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做訪問教授
2012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做訪問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學研究方法、課程與教學、跨文化人際交往和比較教育學,其他研究興趣包括社會科學方法論、社會學、人類學、心理諮詢等。
教育研究方法、教師教育、課程教學論。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旅居者和“外國人”---中國留美學生跨文化人際交往研究》(1998年)、《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2001年)、《如何成為質的研究者》(2004年)、《質性研究:反思與評論》(2009年)、《搭建實踐與理論之橋——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2011年)
2012年獲閔維方優秀獎教金一等獎
2010年獲北京大學楊芙清-王陽元院士教學優秀獎
2009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2006年《在參與中學習與行動——參與式方法培訓指南》獲教育部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2年《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獲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02年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1年專著《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獲新聞出版署全國教育圖書二等獎
代表性論文
1.質性研究:
“範式的探索:實踐-反思取向的教育質性研究”《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4
“質性研究教學的悖論”《教育學術月刊》2010/5
“我為什麼對質性研究情有獨鍾”《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3、18
“從‘範式’的視角看質的研究之定位”《教育研究》,2008/5
“質性研究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科學研究的意義”《教育研究與實驗》2008/2
“文化主位的限度與研究結果的‘真實’”《社會學研究》2001/2,北京
“從一個到全體---質的研究結果的推論問題”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2,武漢
“質的研究中的個人傾向問題”《教育研究》1998/1,北京
“定性研究中的效度問題”《教育研究》1996/7,北京
“質的研究中的局內人和局外人”《社會學研究》1997/6,北京
“從範式的角度看社會科學的質量評價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7/4,香港
“質的研究中研究者如何進入研究現場”《高等教育研究》1997/4,武漢
“教育研究中訪談的回應技(藝)術”《教育科學》1998/4,長春
“教育研究中訪談的傾聽技(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4,太原
“訪談中的提問技(藝)術”《教育研究與實驗》1997/4,武漢
“研究者個人身份在質的研究中的運用”《教育研究與實驗》1997/2,武漢
“教育研究的質量評價標準”《高等教育論壇》1997/2,北京大學
“定性研究評介”《教育研究與實驗》1996/6,武漢
“質的教育研究中研究問題的界定”《教育評論》1999/1,福建
“紮根理論的思路與方法”《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4,武漢
2. 教師教育
“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知識為何重要”《基礎教育課程》2012/7
“從杜威的實用主義知識論看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教育研究》2012/4,
“教師專業發展:永無止境的追求”《基礎教育課程》2011/12
“教育敘事對教師發展的適切性探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2
“從實踐性知識的角度看教師的知識分子屬性”《全球教育展望》2010/1,
“尋找和重構自我和世界——教育敘事於教師發展的獨特魅力”《北京教育》普教2010增 刊
“教師如何創生自己的知識”《中國教育報》2010/1/22
“在多重對話中學習與成長”《人民教育》2009/17
“誰用誰知道——實踐性知識提升教師的‘使用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10/20
“對教師實踐性知識構成要素的探討”《教育研究》2009/10
“對教師專業發展中引入案例式研修的幾點思考”《教育發展研究》2009/18;
“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的知識論基礎》《教育學報》2009/2;
“教師資格制度的反思與重構”《教育發展研究》2008/15-16
“理論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8/1。
“教師專業發展需要什麼理論的指導?”《中國教育報》2008年5月3日
“教師和‘專家’的關係定位”《教育發展研究》2007/12
“誰來決定教師的專業需求?”《中國教育報》2007年11月10日
“參與式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科學研究》2006/5
“行動研究——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必然途徑”《河南教育》2004/9
“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基礎”《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參與式教師培訓的實踐與反思”《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1
“關於參與式教師培訓的若干問題”《教育評論》2002/6
“教師的作用是什麼?--有關教師隱喻的分析”《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1
3、 課程與教學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十年感言”《課程、教材與教法》2011增刊
“教育改革中‘課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基礎教育》2011/2
“角色扮演的作用與要求”《教育與現代化》,2004/1
“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建設”《教育科學研究》2003/3
“在參與中學習——成人培訓方式的更新”《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4
“小組合作學習的條件”《清華教育研究》2003/4
“如何處理參與式培訓中的衝突?”《課程教材教法》2003/8
“如何營造一個支持性培訓環境?”《教育科學》2003/1
“如何為培訓作需求分析?”《師資培訓研究》2003/2
“如何在參與式學習中使用直觀手段?”《開放教育研究》2003/3 、
“如何在培訓中組織小組討論?”《當代教育論壇》2003/4
“如何做培訓計畫”《教育論壇》2003/3
“如何在培訓中使用頭腦風暴?”《幼兒教育》2003,7、8
“我國的人才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大學畢業生”,《高等教育研究》1998/1
“做人與做事”,第一作者,《高等教育論壇》1998/3,北京大學
“綜合大學理科人才素質和課程體系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997/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哈佛大學本科課程設定介紹”《外國教育資料》1996/5
“美國哈佛大學本科課程體系”,《高等教育論壇》1996/1
4、 高等教育
“大學本科通識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元培計畫’為例”《中國教育科研報告》2008年第2 卷第1輯
“大學本科通識教育實踐研究”《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4
“大學本科通識教育模式的探索”《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2006年,總第10期
“從北大元培計畫看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係”《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3
“對通識教育有關概念的辨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3
5. 教育發展研究(參與、平等、貧困、性別、民族、跨文化交流)
“學不能被教——做教育諮詢專家的思考”《中國小管理》2007/6
“普通高中發展性學校評價體系的構建”《全球教育展望》2003/9
“參與式方法答疑”《教育研究與實驗》2003/1
“如何理解參與?”《教育參考》2003/2
“中國西部女童教育探索綜述”,載中國/聯合國計畫署義務教育項目管理辦公室《中國西部女童教育探索》,2002
“參與式方法—開發西部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5
“王小剛為什麼不上學了?-- 一位輟學生的個案調查”《教育研究與實驗》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