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軍[集星科技總裁]

陳勝軍[集星科技總裁]

陳勝軍,男,清華大學學士,香港科技大學碩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在讀)博士,集盛星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北京集星聯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江蘇集盛星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所帶領的集星科技公司是一家極具國際品質的超級電容生產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2016年初,陳勝軍在集星科技新形象與新產品發布會上詮釋了集星科技的“新形象+新戰略+新產品”的全新戰略,大有和國際巨頭分庭抗禮之勢。

簡介

主要成就:國家電網863項目“海島型微電網系統研究”;儲能式有軌電車的研製;海島型微電網系統研究;啟停模式城市公交客車儲能系統的研製。 主要作品:《超高功率型雙電層電容器的研製》,《高比能量混合型超級電容器的研製》。

早年經歷

高中時期,陳勝軍就讀於北京四中,後進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完成了本科學習。1996年,也就是香港回歸的前一年,他赴港到香港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系進行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學業結束後回京,從事一段信息技術的相關工作後,他全身心投入超級電容行業,創辦集星科技。

創業經歷

在創辦集盛科技之前,陳勝軍任職知名大型高新技術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曾有一段IT行業的創業經歷,但從事工業工程專業學習和研究的他發現自己對電子產品研發以及生產製造更感興趣。2002年,他以1000萬資金啟動,和四個合伙人信心滿滿地創辦了集星科技。
在一開始,陳勝軍團隊的方向是研發基於多孔的活性碳纖維材料的超級電容,即“活性碳纖維超級電容技術”。
創業最初的3年裡,他們先後投入了1000餘萬的研發費用,這讓集星科技成為國內超級電容領域的技術領先者之一,不過在最開始公司幾乎沒有收益。陳勝軍等高層管理人員甚至連續三年沒發過工資。“當時要是了解更清楚點,我們絕對不敢進入這個領域的,我們並沒有把時間跨度看得這么清晰,以為兩三年就可以投入生產了。”陳勝軍說。
最終支撐陳勝軍團隊堅持下去的,是超級電容現實的行業前景—超級電容可以幫助風電、光伏等分散式發電的微電網調節功率,讓其輸出更為穩定;而在成長潛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和普通電池配合,超級電容器能在起動、加速、爬坡時提供瞬時峰值功率,並回收存儲制動能量,大大提高儲能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長電池壽命。
從2005年開始,集星科技受到了軍工項目和接到了部分的科研機構科研試訂單。而到2009年,超級電容真正開始被市場所接受。之後幾年,政府頒布新能源汽車補貼策,來自新能源客車廠家的訂單越來越多,宇通成為集星科技的客戶和戰略投資人;而在風電領域,大唐等大型客戶的訂單數也在成倍增加;在軌道交通領域,集星科技與中國南車合資組建了南車新能源即現在的中車新能源。

獲獎記錄

2013年9月清華科技園納米專業孵化器啟迪之星
2013年1月2012中關村十大創新成果
2011年12月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1年1月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0年12月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2月江蘇省雙創人才
2009年12月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9年10月江蘇省創業明星
2008年11月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2008年10月常州市海歸創業領軍人才特等獎
2007年10月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2006年11月國家重點新產品

經典語錄

對於奔向新能源與電動車的掘金者大軍,陳勝軍有一個頗令人玩味的概括:“不是天堂,就是地獄”——如果技術能夠突破,如果贏得市場青睞就是天堂,否則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價格並不是決勝的唯一要素,陳勝軍在一開始也曾過分強調低成本而忽視穩定性。“這兩年我們才認識到,一定要用最好的設備,最好的技術工人,最好的條件去做,正常運轉後,再逐步降低成本。”如果一開始既要用便宜的東西又要提高技術,兩個訴求都要滿足,最後兩個都無法滿足。
在整個超級電容的競爭壁壘中,電容本身的技術占七成,而其餘三成就是如何穩定、大規模、高品質地生產產品。

人物評價

陳勝軍對超級電容產業的資源整合有著獨到的見解,這一點在集星科技數次的融資中可見一斑。他的創新能力,對資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對於未來的趨勢、市場變化的反應力都是極強的。日常工作之餘,他還擔任中國超級電容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產業教授,積極促進超級電容產學研的產業協同發展與創新之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