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
發表在《寧夏社會科學》的《金聖歎的文學接受理論》(2005年5期)、《論中國戲曲的取樂意識》(2007年2期)、《明清戲曲審美風格理論的發展態勢》(2008年2期)、《審美文化視野中的花雅之爭》(2009年4期);發表在《光明日報》的《論牡丹亭的多重意蘊》(2006年2月24日);
發表在《寧夏大學學報》的《聊齋志異的性描寫之審美解讀》(2006年1期);
發表在《內蒙古社會科學》的《清代戲曲審美風格理論初探》(2006年3期);
發表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的《戲曲的經典化形式:折子戲》(2006年6期);
發表在《寧夏師範學院學報》的《動漫的接受與接受美》(2009年5期);
發表在《中華戲曲》的《“兩個秦腔”芻議》(2009年總第39輯);
發表在《商洛學院學報》的《陝西動漫文化產業發展芻論》(2010年2期)等。
主持完成和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
主持完成寧夏自治區科學研究項目1項:《文化視野中的中晚明文學??以戲劇為中心》。
主持完成陝西省社會科學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科研項目1項:《從動漫的接受看動漫文化產業的發展??以陝西省為中心》。
主持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素樸與華麗:中國戲曲美學風格嬗變研究》。
主持陝西師範大學校級重點科研項目1項:《中國傳統美學與戲曲理論》。
參與國家社會科學課題1項:《20世紀秦腔史》。
參與國家藝術科學課題1項:《華語電影與主流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