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樸與華麗

內容介紹

本書力圖在中國傳統美學的大視野中,將以往學者已經談得相當充分、透徹的一些觀點與命題,諸如“本色”、“文采”論,“場上”、“案頭”論,“花部”、“雅部”論等,藉憑素樸美和華麗美這兩種基本的美學範疇在更高的層面上加以勾連、貫通和整合,將其全面的打通、貫穿起來,儘可能宏闊而又切實地揭示出中國戲曲的藝術風格在千百年的行進歷程中所體現和蘊含著的審美規律。 素樸美與華麗美是兩種基本的審美形態,也是中國古典戲曲的兩種普遍而典型的美學風格類型,在戲曲理論和創作實踐中都有深刻而全面的體現。縱觀中國古典戲曲發展的歷程,素樸美與華麗美是兩個基本的審美維度,戲曲藝術的美學風格,始終穿行於其間。戲曲的素樸美、華麗美及其在不同作家不同作品中的種種具體的不同面貌,正是戲曲藝術大美品格的形象顯現,是戲曲藝術在廣大的時空中對美的本質的全面展開,它綿延於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適宜的文化生態和廣袤的社會土壤之中,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作者介紹

陳剛,男,漢族,1968年8月生於寧夏隆德縣,中共黨員,文學博士,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講藝術理論、美學概論、中外美學史等課程。 1986年9月到1990年7月在陝西師大中文系讀書,獲學士學位。1997年9月到1998年7月參加陝西師大學位班學習,獲碩士學位。2003年9月在陝西師大隨王志武教授攻讀博士研究生,2006年7月獲博士學位,學位論文題目:《素樸與華麗:元明清戲曲審美風格嬗變研究》。 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要有:發表在《寧夏社會科學》的《論美的第三種形態》(2003年4期)、《論中國戲曲的取樂意識》(2007年2期),發表在《寧夏大學學報》的《聊齋志異的性描寫之審美解讀》(2006年1期),發表在《光明日報》的《論牡丹亭的多重意蘊》(2006年2月24日), 發表在《內蒙古社會科學》的《清代戲曲審美風格理論初探》(2006年3期),發表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的《戲曲的經典化形式:折子戲》(2006年6期),發表在《中華戲曲》的《“兩個秦腔”芻議》(2009年總第39輯)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