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陰靈山在巴中市北棗林鄉境內,離巴州城僅10公里。主峰高1420米,總面積64平方公里。它歷史悠久,自北魏以來就是道教、佛教聖地。陰靈山原名靈應山,相傳明嘉靖年間,四川總督甘肅人李肅,為治母眼疾,苦苦祈禱,觀音顯聖醫好了老夫人的眼疾,李總督為銘感觀音化身救母之恩,親赴巴州靈應山,新修廟宇13座,重塑菩薩金身,並遵觀音菩薩夢中之言將靈應山改名為陰靈山。自此,陰靈山名揚川陝,譽滿巴蜀。山峰形態
陰靈山主峰峰俊,山頂為一巨石獨立,似掌擎天,頂為一平台,約500平方米,建有觀音正殿,可容數百人,此殿除一條小徑可走外,其餘三面若刀劈斧削,懸岩百丈,望而生畏,俯瞰山下,群山盡收眼底,仰視高空滿雲近日。陰靈山,怪石多奇。主峰四周2000米範圍內,羅列著許多怪石,形狀各異,因形得名,蓮花觀後路旁有一巨石,形若人頭,頭戴軍帽,面向巴河, 凝神專注,故名“人頭石”。送子宮後崩裂的巨石上懸掛一石長五米,好像從山外飛來,故名“飛來石”。主峰後巨石下有一長6.5米的石通道,能容一人低頭蹲膝而過,故名“低頭石”,還有“曬經石”、“老君石”,留下了奇妙的傳說。主要景觀
古樹
陰靈山,林木茂密,古樹尤多,有樹齡600年,人稱“樹王”的黃角樹,有陰靈山獨有、樹齡逾千年的“九地斧”。還有逍遙樹、彌勒章、牛王柏、洞賓杉、處女松等各具奇異,有的生長在石縫裡,有的生長在懸岩上,有的高大挺拔,有的虬曲蜿蜓,遊人無不稱奇。據統計,陰靈山樹幹直徑在2.5米以上的古樹100株,2米以上的300株,1米以上的400餘株,陰靈山下,林海松濤,鬱鬱蔥蔥,十分壯觀。山泉
陰靈山,山高千米,終年流水潺潺,真可是山高水高傳說,昔日山上缺水,萬人聚集山峰朝聖,由於缺水,無數人昏倒在路旁山腰,觀音聖母見此情景,大發慈悲,隨手將靜瓶灑下幾滴,頓時泉水湧出,倩柔味芳。從此陰靈山泉水潺潺。其中一處泉水流量大,水質清澈,甘甜芳香,當地人說,此水可治百病,尤其是腸阻塞、氣管炎、打穀黃等水到病出,人稱“神水”,此泉名為“觀音泉”。廟宇
陰靈山不僅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是清數勝地,北魏延光年(公元520年),峰頂建有小廟,幾經興廢,明嘉靖年間,始修觀音殿,從山腳到山頂,共建寺廟十二座,造神像千餘尊,有牛王廟、馬王廟、川方廟、關帝廟、老君廟、送子宮、玉皇廟、大佛宮、武聖殿。這些廟群,有的建在山頂,有的依山就勢,有的平地建基,風貌古樸典雅。碑林
一九三六年英國天主教曾在此山建“洋堂”傳教,現有部分遺址,迄今古廟,僧道雖不象昔日之盛,但遺址、石像、碑刻尚存,奇特的石、山、水等大自然美景依然如故,山中樹木蔥蔥,綠樹成蔭,百鳥爭鳴,百花爭艷的獨特風景吸引著遊人,目前公路已通山腰,游山道,步行梯道重建一新,尤有新建碑林,宏偉壯觀,現立各地書法碑林1500塊,排列有序,構成陰靈山的又一景觀,它集當代中華書法之大成,為全國第四大碑林。1300多塊整齊劃一的褐色石碑因勢就形依山而立,一字排成一個碑林長廊,蜿蜒到了森林深處。碑林匯聚了來自海內外10多個國家著名書法家的墨寶,各具特色。1984年起,薈萃全國名家書藝、置碑林於此。現已從中外近千名書家中徵得書法珍品近2000幅。刻碑1000塊、集檔案十餘冊,計40餘萬字,為靈山碑林的歷史資料。贈送墨寶的有國家黨、政、軍領導人,全國各地、各大學書協的正副主席,名譽理事、常務理事、中外知名書法家徐向前、聶榮臻、鄧穎超、烏蘭夫、楊靜仁、許德珩、周谷城、宋任窮、嚴濟慈、肖勁光、廖漢生、繆雲台(僑)、楚圖南、張愛萍、方毅、伍合適權、朱學范、胡子昂、屈武、強曉初、劉寧一、陳仕渠、魏傳統、張宗遜、歐陽毅、周桓、劉志堅、黃新亭、陳其通、楊國宇、遲浩田、貝時璋、李真、李大同、賀晉年、李青石、啟功、劉海栗、沙孟海、趙朴初等數以千計的名人書家題韻留跡。
山勢
陰靈山奇峰峻險,如劈如削,風光秀麗、怪石如林。人頭石:護山衛士;飛來石:補天遺珉;天星橋:銀漢無阻;低頭岩:人見身矬;捨身岩:佛光偶現;曬經石:輝映藍天。山中清泉遍布,四時不涸,以獨眼、對眼、三口井、觀音井水質最佳,其水清洌、甘美。流量如注如噴,灌山下良田數百餘畝。因此,自隋唐以來,就為佛教、道教之聖地,博得文人名士之厚愛。陰靈山被譽為“巴蜀奇峰”、“川北勝秀”,游者寫詩讚曰:“景色鍾神秀,氣象勝峨嵋”。景區文化
陰靈山以自然風景區為主體。環繞靈山主峰的長梁清涼走廊、鍋口埡森林公園,主要是以亞熱帶植物為主,有直徑達2米以上的古樹千餘株,各類樹木、喬木、花草綿延20多平方公里。山中奇峰、奇石如天造地設,有犀牛望月之佳景,美女曬羞之奇蹟,龜蛇睹氣之趣態,鷹熊爭鬥之雄風。曬經石、飛來石、人頭石各具特色。主峰山勢崢嶸,奇峰突兀,路徑崎嶇險峻,古樹奇藤,遮天蔽日。金碧輝煌的古剎在蒼松、翠柏中鐘聲、鼓聲悠揚山外數十里,夜間香燭點點,似群星閃爍,難分天上人間,無數神奇的美好傳說,廣為流傳。唐代詩人杜甫留有:“靈山通天地,神奇奪山川,舉目紅日近,俯道白雲低,人行古剎外,客在雲煙間,景色鍾神秀,氣象勝峨嵋”的詩句。陰靈山是著名的道教勝地。相傳老子李耳曾修道於此,英國傳教士在此傳教。山中的廟宇、亭台始建於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興盛於明朝嘉清時期,共建有廟於13座,神像數百尊,現有僧尼20多人,一年四季香火不斷。
靈山書法碑林,位居全國第四,薈萃了來自海內外10多個國家著名書法家的墨寶,1350張整齊劃一的褐色石碑因勢就形,依山而立,一字排成一個碑林長廊,蜿蜒於森間深處。其中有鄧小平、鄧穎超、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世界書法協會長等中外著名人士,書法大字的書藝佳作。
巴河水上遊樂園,水平如鏡,清澈見底,輕舟蕩漾,使人置身於騰霧飛天接海,山青鳥語樹親人,四海浪平龍隱睡,九天雲靜鶴飛高的仙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