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內蒙古陰山深處,有一座保存比較完好、馳名中外的藏傳佛教寺廟——五當召。
五當召原名為巴達格爾(藏語,是“白蓮”的意思)召。因廟前峽谷名為五當溝(“五當”是蒙語的音譯,意為“柳樹”),故俗稱為五當召。召,寺廟,一般指內蒙古內的寺廟或地名。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即1756年,乾隆賜名廣覺寺。
五當召位於包頭市區東北54公里處的吉忽倫圖山之陽,規模宏大,布局和諧。由廟南向北遠望,重重殿堂,層層樓閣,依山而建,渾然一體,顯得格外壯觀。所有殿堂樓閣都是平頂白色的藏式建築,又有“東方小布達拉宮”之稱。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五當召進行了妥善保護,現在五當召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吸引大量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觀光。
五當召究竟創建於何時,有不同說法,尚待進一步考證。但是五當召的創建,是與本召一世活佛分不開的。據傳說,五當召頭世活佛阿格旺曲日莫刻苦研究佛學,並幾度赴西藏各大寺廟深造,獲得多種佛學學位。當他返回故鄉後,一心想建一座寺廟,光大佛法,於是游遍陰山前後,尋訪建廟佳地。一日,阿格旺曲日莫和他的倆個徒弟再往陰山,行至今包頭沙爾沁北山腳下一個景色宜人之處,放下行囊休息時,忽然飛來一隻白翅金雕,抓起阿格旺曲日莫的經冠,向北飛去。阿格旺曲日莫大吃一驚,既而頓悟,拉起兩位徒弟隨那隻金雕飛去的方向奔去。他們走著走著,來到一條峽谷,順谷而入,只見古木參天,峭壁蒼翠,景色秀麗。突然,他們發現一山坡大樹上掛著經冠。師徒三人便跪地禱告。這時一牧婦從山包上走來,一手牽一頭牛犢,一手提一桶鮮奶。牛犢健頑,失蹄踢翻奶桶。奶汁漫溢,奇香襲人。轉眼間奶汁變成一朵朵雪白的蓮花,而牧婦和牛犢卻不見了蹤影。看到這個奇兆,阿格旺曲日莫便決定在這裡建造寺廟。
另據傳說,阿格旺曲日莫在山中化緣,籌資建寺。遇準格爾旗台吉率眾進山狩獵,因口渴尋覓山泉。見一喇嘛在樹蔭下熬茶,狩獵的一行人想喝,但一小壺奶茶又怎么夠幾十人喝?疑惑間,阿格旺曲日莫給他們盛茶泡炒米。這些人翻山越嶺打獵,既渴又餓,一碗接一碗地吃喝,而壺裡的奶茶和袋中的炒米卻一點兒不見減少。準格爾台吉驚異這位喇嘛佛法廣大,詢問他的寺廟在哪裡,需要什麼幫助。阿格旺曲日莫便談出了籌資建寺的事,台吉一口答應,出資首建了洞闊爾大殿。
建築結構介紹
五當召的主體建築,由8大經殿(現存6座)、3座活佛府、1幢安放本召(寺)歷世活佛舍利塔的靈堂、94棟喇嘛住宿土樓組成,占地300多畝。主要殿宇及名稱如下:洞闊爾獨貢(殿) 是洞闊爾學塾(時輪、數學部)的經殿。它是五當召最早建築的殿宇,位於建築群的中心,乾隆皇帝的御筆“廣覺寺”就掛在洞闊爾殿前,用蒙、滿、漢、藏四種文字題寫。底層前堂立頂柱24根,為誦經堂;後堂有12根頂柱,內供宗喀巴及眾佛銅像,陳放一套《甘珠爾經》(即大藏經)和《易經》、《時輪經》等典籍。二樓供奉主供佛洞闊爾銅像。誦經堂正面,畫本召頭世活佛之師甘珠爾佛像,左右皆為誦讀過洞闊爾經的眾佛畫像。東西牆壁畫系“善巴拉”(大意為未來世界)的25位可汗畫像。大門內兩側壁畫為四大天王畫像。
洞闊爾學塾,是學習研究天文、占卜、曆法、數學等學科的學院,沒有固定的修學期限,一般5-7年畢業,成績優秀者可獲得“卻吉爾”學位。
蘇古沁獨貢(殿)是本召最大的建築,建於1757年。全殿分三層,底樓內矗立80根頂柱,為81間,凡屬全召性集會都在這裡舉行。後堂正中供彌勒佛和文殊、觀音菩薩銅像,兩側和東西牆設有6米多高的經卷架,陳放《甘珠爾》、《丹珠爾》(續番藏經)各兩套。二樓供奉釋迦牟尼和眾佛銅像及泥塑十八羅漢。三樓主要陳放兩座鑄造精美的“銅城”。此殿相當於漢傳佛教寺廟的大雄寶殿。
卻伊拉獨貢(殿) 是卻伊拉學塾(顯宗學部)的經殿,建於1835年,位於蘇古沁獨貢的西側,其規模僅次於蘇古沁,為本召五世活佛所建。殿內供本召最大的彌勒佛銅像,高達10米,造型嚴肅莊重,額鑲一顆珍珠。右有本召五世活佛銅像,左供瑪哈喀勒佛鑄像,是釋迦牟尼的遠祖摩珂三摩曷羅,天竺國最早的國王。殿內的壁畫,都是有關釋迦牟尼的歷史故事。
卻伊拉學塾是本召最大的學塾,學期為21年,修學期滿後成績優秀者可獲得本學塾最高學位-拉布占巴學位。當圪希德獨貢(殿)是供奉眾金剛的殿,也稱金剛殿,建於1750年。據寺中喇嘛說,此殿是準格爾台吉之妻資助建造。殿中供有10尊護法金剛塑像,每尊金剛坐騎各種不同的怪獸,頸掛人頭項鍊,腳踩妖魔,威武彪悍,令人生畏。
阿會獨貢(殿)是阿會學塾(密宗學院)的經殿,1800 年烏拉特東公旗協理熱西鵬斯格出資建造。底層供十八羅漢和四大天王,塑像神態各異,氣宇非凡,泥塑山洞,險峻逼真。二樓主要供本學塾主供佛德木楚克(上樂或勝樂金剛)、 藥王佛等。阿會學塾修學期為10年,期滿不授學位。
日木倫獨貢(殿)是日木倫學塾(菩提道學部)的經殿,這個學部在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寺廟中惟有五當召設立。是本召中最晚的建築。殿內正中供銅鑄黃教派的創始人宗喀巴的坐像,高達9米;左右兩側塑其兩大弟子海拉布吉和扎拉色布吉(即達賴和班禪的前身)的塑像。兩側牆壁供有1000 尊一模而成的宗喀巴塑像。
日木倫學塾修學期為9年,期滿後授“格西”學位。這個學塾的喇嘛除學習本學塾應修的經典外,還兼學翻譯經典的知識。
另外,還有郝拉銀殿和努尼殿。這兩個殿已消失了。郝拉銀殿是專為外地喇嘛來本召誦經用的。努尼殿也稱減食修行殿,在該殿的喇嘛靜坐默誦,逐漸減少飲食,以此修行。
五當召的壁畫給人的藝術感非常強,本召各殿保存的壁畫總面積達1050平方米,為內蒙古壁畫之冠。由於各殿建造年代不同,壁畫藝術風格各異。早期的建築洞闊爾獨貢,其殿內的壁畫歷經200多年的滄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卻伊拉獨貢內的壁畫為佛傳與經變故事,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圓寂的一生經歷故事及佛教教義的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故事。在高達3米的四周壁畫上繪製了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各式各樣的人物有千人之多。有蒙古族人民放牧、騎射、摔跤等,有喇嘛修行情景,有華麗的建築,青翠深遠的山峰,茂密的森林,湍急的河流,場面恢弘而不亂,工筆細膩,是珍貴的藝術絕品。
蘇古沁獨貢二樓的外牆迴廊有九組著名的佛寺建築壁畫,它們依次是五當召、甘丹寺、色拉寺、拉薩寺、布達拉宮、布瑞奔寺、五台山、尼姑寺,這些寺除五台山和五當召外,均為西藏著名寺廟。據學者評價,在繪製上採用了傳統的散點透視法,使每座寺廟的每個殿堂都真實地落在長達20米的畫面上。這些寺廟的畫面用河流、山川自然分開,既明確了寺廟的分界,又融為一體。五當召的畫面只有蘇古沁獨貢和洞闊爾獨貢,是研究五當召歷史沿革的寶貴歷史資料。
除壁畫外,五當召還保存有幾百幅大小不同的軸畫,藏語稱為“唐卡”。它繪於布面上,四周裝裱絲綢、木軸,製作非常精緻。
五當召的圖案豐富多彩,在每座殿堂及建築的橫樑、柱頭等處都雕刻並繪製了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大都採用了強烈的對比色,與白色的建築、黑色的小窗、棕紅色的飾帶、金色的法輪形成強烈對比,相互映襯顯得十分醒目、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