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yao
外用祛腐拔毒藥。別名降丹、白降丹、白靈藥、水火丹。今多據《醫宗金鑒》的處方煉製。煉製時用上下罐相合密封燒煉,上罐為原料藥,煉成之丹藥降結於下罐,故名。
製法和性狀 取水銀30克、火硝、食鹽、白礬、皂礬各45克,硼砂15克,硃砂、雄黃各6克。先將硃砂、雄黃、硼砂研細,再與其他 5藥同研勻至不見水銀星為度。入陽城罐中,用微火加熱熔化,漸漸烤乾,使藥牢附於罐底,稱結胎;再將此結胎的陽城罐倒合於另一空陽城罐上,接口處用棉紙和鹽泥層層嚴密封固。另在地上挖一小坑,坑內放一盛水的瓷碗,將空罐坐於水碗中,然後用瓦片挨坑口四周齊地鋪好,露出上罐底部,覆蓋火炭加熱,先用文火,繼用武火,約1.5小時後停火,放冷,開罐,可見丹藥結於下罐中,用刀刮下,密貯於瓷瓶或有色玻璃瓶中。
藥材呈白色或微黃色塊狀,一面光滑,其他各面多為束針狀結晶,有光澤;質重,易碎,溶於水及有機溶劑。味辛辣,有持久性金屬味。粉末白色。主產中國湖南、湖北、江西。以貯存陳久者為佳。
性味和功能 本品味辛,性熱,有大毒。功能祛腐、拔毒、提膿。主治癰疽,瘡癤,疔毒,瘰癧,痰核,痔瘡等證,並能去疣、痣、息肉,其腐蝕作用較升藥為強。
成分和藥理 降藥主含氯化汞及氯化亞汞,含量比例因製法不同而稍有差別。其溶液在試管內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均有顯著的殺菌作用。
套用和禁忌 凡癰疽、瘡毒初起堅硬未成膿者,用本品研末水調,塗於瘡頂,片刻後發泡,挑破出水,能使腫毒消散;膿已成而未潰者,塗藥於瘡頭上,外貼膏藥,可使膿瘡自行潰破;如瘡瘍潰爛後腐肉不脫,久不收口者,取藥粉摻於創口,用以蝕腐、排膿;如已形成瘺管,則製成錠子或藥捻插入,使瘺管被腐蝕而脫落。瘰癧、痰核、痔核,均可用錠子放膏藥中心,貼於患部,有拔核、消痔之效。疣、痣、息肉,則以藥粉少許,水調點塗。降藥純品用於潰瘍創面,刺激性很強,故常配合石膏(1:9或3:7)同用。與珍珠粉、爐甘石等藥配用,則能去腐生新。本品大毒,切忌內服。外用亦須控制用量,過多則易傷好肉,甚或因被組織吸收而引起汞中毒。患處接近於眼、唇、鼻部者忌用。嬰兒、老人及體虛者更應慎用。
相關詞條
-
藥降
藥降類似台灣的蠱降;降頭師利用各種不同的藥物,如屍油、蠱卵、頭髮……來達到其下降的目的。這類的降頭,十分陰毒,中降者會於十分痛苦的情況下,輾轉哀號而死。...
簡介 注意要點 其它 -
牯牛降
牯牛降風景區位於祁門與石台縣交界處,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黃山、清涼峰、牯牛降)之一,距石台縣城22公里,主峰海拔1727.6米,總面積為6700公頃。牯...
景區概況 景區特色 地方特產 風味飲食 -
降頭[巫術]
所謂降頭術是一種在南洋地區盛行的巫術。一般根據使用的程度來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降頭術來化解雙方的失和或者增進彼此的感情,而另一種即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傷...
起源 降頭術概念 儀式 分類 分辨 -
降頭術
降頭術(Tame Head)(拼音:jiàng tóu shù)是流傳於東南亞地區的一種巫術。相傳,即是中國四川、雲南一帶苗疆的蠱術流傳到東南亞地區後,...
起源 分類 各地巫術 原理 修煉方法 -
降藥條
降藥條出自《青囊秘傳》卷,主治蝕惡肉。
方劑 -
消食藥
凡能促使消化,增進食慾的藥物稱消食藥。消食藥大都性味甘平或甘溫,歸脾胃經,主要適用於宿食不消而引起的院腹脹滿,不思飲食,暖氣吞酸,噁心嘔吐,大便失常,以...
概述 藥理作用 套用注意事項 主要中藥 以其它功效為主的藥物 -
理血藥
理血藥凡能調理血分,治療血分病證的藥物,稱為理血藥,以理血藥物為主組成的方劑,稱為理血方。血分疾病包含血虛、血熱、血瘀、出血等四個方面的症證,治療時血虛...
概述 活血化瘀藥 川芎 止血藥 方劑 -
抗抑鬱藥
抗抑鬱藥,是一組主要用來治療以情緒抑鬱為突出症狀的精神疾病的精神藥物。於20世紀50年代問世,在此前抑鬱性疾病並無合適的藥物治療手段,常仰仗電休克治療。...
簡介 常見藥物 用藥指導 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