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命運的女神,總會有拋棄你的一天,當你不再受到眷顧,如何重新走回生活的正軌,也就成了你為之奮鬥的目標——霍莉·甘迺迪是一個美麗的女人,聰明的她又幸運地找到了今生的最愛,並成為一名新娘。霍莉的Mr.Right是一個充滿了激情,幽默而且容易衝動的愛爾蘭男人,名叫格里。兩個人婚後的生活,就像霍莉預料的那樣,幸福到不像是真的。
所以不難想像,當格里因為一場疾病而死去的時候,霍莉的世界 是如何坍塌成一片廢墟的。格里的離去,也帶走了霍莉對生活的渴望與信心,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幫助她、安慰她的人,卻是那個永遠都不會再出現的愛人,霍莉知道,沒有人比格里更了解自己。好在格里在死前,就已經對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計畫好了。
第一個來自於格里的信息,出現在霍莉30歲生日的那天,以一個蛋糕和由傑里自己錄製的磁帶的形式出現。從那以後,霍莉就不斷收到類似的信息,都是傑里為了鼓勵她走出憂傷、重新擁抱生活而特別設計的。在隨之而來的幾周,乃至幾個月後,更多封由傑里署名的信,以各種讓霍莉無比驚訝的方式抵達她的手中,每一封都在讓她做出新鮮的嘗試,並在信的結尾,無一例外地標註著——附註:我愛你。
霍莉的母親,還有她最好的朋友丹妮絲和莎朗,開始擔心傑里的信會讓霍莉繼續沉浸在過去無法自拔,但是事實卻正好相反,每多收到一封信,霍莉的生活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有傑里的話為她引路,霍莉重新又恢復了感動的觸覺和興奮的熱情,她發現婚姻帶給她的是另一個充滿了喧囂的故事,雖然那個人不會再陪伴在她身邊經歷這一切,但愛情是如此地強烈,最終將死亡變成了一個全新的開始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希拉蕊·斯萬克 | 霍莉 | |
傑拉德·巴特勒 | 格里 | |
莉莎·庫卓 | 丹妮絲 | |
吉娜·格申 | 莎倫 | |
詹姆斯·馬斯特斯 | 約翰 | |
凱西·貝茨 | 帕特麗夏 | |
小哈里·康尼克 | 丹尼爾 | |
妮爾莉·麥凱 | 西婭拉 | |
傑弗里·迪恩·摩根 | 威廉 | |
迪恩·文特斯 | 湯姆 | |
雪莉·雷奈·史考特 | 巴巴拉 |
職員表
製作人 | 布羅德里克·詹森、安德魯·A·科索夫、莫里·史密斯、摩根·奧沙利文 |
導演 | 理察·拉·格拉文斯 |
副導演(助理) | 黛西·康明斯 |
編劇 | 理察·拉·格拉文斯、史提芬·羅傑斯 |
攝影 | 特里·斯泰西 |
配樂 | 約翰·鮑威爾 |
剪輯 | 大衛·莫里茨 |
藝術指導 | Shepherd Frankel |
美術設計 | 道格·胡斯蒂 |
服裝設計 | 辛迪·伊萬斯 |
視覺特效 | 埃德森·威廉士 |
演職員參考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歌曲名 | 演唱者 | 專輯資料 |
Love You 'Till The End | The Pogues | |
Same Mistake | James Blunt | |
More Time | Needtobreathe | |
Carousel | Laura Izibor | |
Fortress | Hope | |
Last Train Home | Ryan Star | |
Rewind | Paolo Nutini | |
My Sweet Song | Toby Lightman | |
No Other Love | Chuck Prophet | |
Everything We Had | The Academy | |
In The Beginning | The Stills | |
If I Ever Leave This World Alive | Flogging Molly | |
P.S. I Love You | Nellie McKay | 專輯類別:原聲帶、影視音樂 |
Kisses And Cake | John Powell | 發行日期:2007年12月04日 |
幕後花絮
•在拍攝一組跳脫衣舞的場景時,傑拉德·巴特勒的吊褲帶不小心砸到了希拉蕊·斯萬克的前額,留下了傷口並大量出血,斯萬克不得不去醫院縫了幾針。
•根據《人物》雜誌的訊息來源,傑弗瑞·迪恩·摩根在影片中的戲份並不是很多,可是他卻不得不為這個角色在短時間內學會彈吉他,教他的是來自於“心靈”樂隊的南茜·威爾森。摩根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是小心謹慎、戰戰兢兢的,因為他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就已經愛上了南茜·威爾森的歌 。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2008年 | 愛爾蘭電影電視 | 觀眾獎最佳國際女演員 | 獲獎 | 希拉蕊·斯萬克 |
2008年 | 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女性電影 | 提名 | 全體劇組 |
幕後製作
演員班底
影片的男女主角分別有美國女影星希拉蕊·斯萬克和蘇格蘭男演員傑拉德·巴特勒擔任。希拉蕊·斯萬克曾藉助《男孩別哭》和《百萬寶貝》這兩部影片,通過把身上女性溫柔的特質蹂躪殆儘先後兩獲奧斯卡影后。蘇格蘭大塊頭傑拉德·巴特勒,則是通過《300勇士》中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闖進好萊塢一線演員的陣容。此外影片還邀請到奧斯卡影后凱西·貝茨來飾演希拉蕊·斯萬克片中的母親帕特麗夏 。
創作背景
影片改編自西莉亞·埃亨( Cecelia Ahern)創作的同名處女作小說,小說是於2004年出版發行,出版後迅速成為美國暢銷榜上備受推崇的小說,書中傷感的故事以及所蘊含的似曾相識的熟悉元素,受到讀者的喜愛與歡迎。最後小說被《街頭日記》的導演理察·拉·格拉文斯看中,將其改編成電影劇本搬上大銀幕 。
發行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2007年12月26日 | 巴西Brazil | 2008年1月4日 |
韓國South Korea | 2008年1月3日 | 愛爾蘭Ireland | 2007年12月21日 |
英國UK | 2008年1月4日 | 德國Germany | 2008年1月17日 |
法國France | 2008年2月6日 | 俄羅斯Russia | 2008年2月14日 |
阿根廷Argentina | 2008年2月28日 | 義大利Italy | 2008年3月7日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沒有人期望希拉蕊·斯萬克能夠成為梅格·瑞安那樣的甜姐,但她卻塑造了一部還算合格的女性電影 。( 《罐頭》雜誌評)
影片不僅僅能帶新的視覺享受,在聽覺方面也展示出一道不錯的風景線,原聲樂來自於曾給像《諜影重重》系列和《史密斯夫婦》做過背景樂的音樂大師約翰·鮑威爾,所有的聲音都與畫面相得益彰,讓故事顯得更加飽滿。影片的美工最出色的部分就是在紐約的那組場景中,一切都顯得不溫不火,尤其要提到的是那裡的布景特別有現實感。在攝影師特里·斯戴西的運用下,鏡頭裡的一切都顯得虛實參半,而且採用的一些所看過的最明亮的色彩,把一切都變得擁有藝術感的同時又會恍如墜入夢中。( 出自時光網)
負面評價
希拉蕊·斯萬克的硬女形象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適當的緩和,不過配角莉莎·庫卓的表現太出眾了,已經蓋過了斯萬克的光芒。( 《怪物與批評》評)
這是一部讓你從頭到尾都覺得暈眩、麻木的影片,過程中還得忍著跑向出口的衝動。( 《舊金山新聞》 評)
如果不是被女朋友硬拉著去,相信沒有男士會主動去看這樣一部影片,而他們有可能得到的唯一收穫,就是只著內衣褲的性感的希拉蕊·斯萬克 。( 《多倫多之星》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