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附子一枚(重一兩者),訶黎勒三七枚。
用法用量
同用蛤粉炒,令附子裂,去皮臍尖,訶黎勒去核,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和滓溫服。
主治
噦逆不止。
方義
附子,回陽救逆、散寒止痛、補火助陽;訶黎勒,斂肺、澀腸、下氣、利咽。二者合用,可治噦逆不止之症。
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聖濟總錄》:“治噦逆不止,附子煮散方,附子一枚重一兩者,訶黎勒三七枚,上二味,同用蛤粉炒,令附子裂,去皮臍尖,訶黎勒去核,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和滓溫服。”
附子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四十七。主治噦逆不止。
附子一枚(重一兩者),訶黎勒三七枚。
同用蛤粉炒,令附子裂,去皮臍尖,訶黎勒去核,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和滓溫服。
噦逆不止。
附子,回陽救逆、散寒止痛、補火助陽;訶黎勒,斂肺、澀腸、下氣、利咽。二者合用,可治噦逆不止之症。
原方選錄
《聖濟總錄》:“治噦逆不止,附子煮散方,附子一枚重一兩者,訶黎勒三七枚,上二味,同用蛤粉炒,令附子裂,去皮臍尖,訶黎勒去核,為細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至八分,和滓溫服。”
附子煮散,中藥方劑,由附子和訶黎勒組成,主要用於噦逆不止。
方劑名稱 拼音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桂枝附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祛風溫經,助陽化濕之功效。主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惡寒發熱,...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附子煮散,中藥方劑,由附子和訶黎勒組成,主要用於噦逆不止。
方劑名稱 拼音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附子,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
入藥部位 性 味 歸 經 功 效 主 治鹽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旁生塊根(子根)。附子,呈圓錐形,長約5~8厘米,直徑約3~4厘米。 頂端寬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上身肥滿。 周圍生有...
藥品簡介 採集方法 藥材性狀 炮製方法 性味防風散用於破傷瘡瘍風邪,或身體疼痛,風邪攻注攣急,及皮膚瘙癢,麻木不仁,頭昏悶,牙關緊,欲成破傷風者。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別名:草烏、鹽烏頭、鵝兒花、鐵花、五毒,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的...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中藥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按中醫治療原則使用的貨真質優的藥材,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中藥在清朝以前稱為本草、生藥等。現代所稱的生藥與中藥所指的範圍...
中藥釋義 定義 國內發展 發展歷史 療效考證沉香煮散用於膈氣嘔逆,飲食不下,心胸痞滿。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