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簡介
阿贊多大師(Achan Toh)出生於曼谷王朝拉瑪一世時期,佛歷2331年4月17日,星期四。亞贊多大師,本身實為泰國皇族血統,大師出生後大師的父親便因戰亂與母子失散,往後大師便由母親所養育。自小成長在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家住大城府它容縣改郡村。母親叫給,家住武德的而里府它依村。在大師出生後,大師母親便帶大師到屈班林吐半佛寺給龍婆攪大師祝福,龍婆攪大師將大師抱起,便說大師是一個與佛有緣的人,而且很聰明,將來必定成為大智慧者及有權力的人。
大師自小由母親撫養,還是抱在懷中的時候,就再一次搬家到大城府的昂通縣差喲村。5,6歲那年,大師家再一次搬遷到曼谷的綁坤彭諾村。7歲時大師便在因它那維含廟(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綁坤彭偌廟)跟隨照破坤容大師學習佛理和佛法,大師悟性亦比常人高,所以年紀很小已受到很多人尊重。這個時候的大師還並沒有成為沙彌也沒有出家,只是在廟裡讀書。
修行故事
當阿贊多大師17歲的時候,大師的啟蒙師傅,也就是龍婆容自知大師才思敏捷,是塊不可多得的好材料,自己已經傳授不了什麼本事給他了,又怕耽誤他的前程。於是就把大師引薦到哇拉康廟跟隨龍破那大師學習。龍婆那大師當時就是泰國的十位崇迪高僧之一,也是阿贊多大師的第二個師傅。佛理,佛法在當時也是非常有名。在大師來的前一個晚上,龍婆那大師做了個很奇妙的夢:他夢到有一頭白象半夜闖到他的書房把他的書全部啃得一乾二淨。早上起來,大師非常高興。他知道這是個非常吉祥的夢。因為在泰國白象是非常神聖的動物,並且和尚在出家前叫做“那”,是身穿白衣的。所以大師認為一定有一個博學多才,喜歡讀書的小沙彌會前來這裡。大師在雲遊前囑咐廟裡負責起居的長老說如果有人要交付一位沙彌在這裡學習,就幫我收留他好了。剛好中午時分阿占多大師來到廟裡,不用說就是大師了!龍婆那大師雲遊回來後見到阿贊多大師非常高興,親自給他辦理了剃度儀式,成為一名正式的沙彌。其後阿贊多便在廟裡跟隨龍破那大師進行了兩年多的修行。在這兩年多,大師學習比以前更孜孜不倦,常常看書到半夜,在修行修法及經文經法方面更上一層樓,在當時對於他那個年齡,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由於大師名聲在外。所以很多人都絡繹不絕去廟裡請大師去講經。大師的修行事跡隨後被曼谷王朝拉瑪二世,我們俗稱的“二世皇”得知。
因為“二世皇”本人也是博覽全書,精通巴梵文,印度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佛法,佛理更是知曉。在王宮裡“二世皇”經常會召見一些高僧來進行佛法辯論,很多高僧都不是二世皇的對手,常常被他辯駁的無言以對。“二世皇”也自持自己學問淵博,無人能及。到處想找些高僧來與他進行佛理辯論。當他聽說了阿贊多的事情以後,他覺得不可思議,有點半信半疑。於是他便召見阿贊多,要他來王宮說法。起先“二世皇”想挫挫阿贊多的士氣。在準備給阿贊多講經的酬金里只放了一薩當(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一分錢,和尚在講經後,一般會付少量的酬金,以示感謝,也可當做路費,盤纏)然而在聽了阿贊多對佛法的闡敘後,由淺至深,由簡至繁。以前一些積蓄在心裡的問題都不思而解。這一下“二世皇”對阿贊多佩服的五體投地,馬上把酬金加到50銖,並且賜給阿贊多一條小木船,以方便以後經常來宮中說法講經。(當時交通不像現在這么便利,沒有汽車,公路。由於大王宮和哇拉康廟都在湄南河畔,所以以划船最為方便)
佛歷2351年,也就是阿贊多大師20歲那年,龍破那大師又把阿贊多大師引薦到另一位大師那裡。這一位大師就非比尋常,他就是當時鼎鼎有名的僧王-崇迪素蓋添。崇迪素蓋添的廟也在曼谷,叫瑪哈它廟,在這裡“二世皇”親自為大師舉行了剃度儀式,從此以後大師就成為一名正式身穿黃色袈裟的僧侶了。
主要事跡
在瑪哈它寺,大師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高僧和書籍,這為大師的學習又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大師常常在空閒之餘,幫僧王翻譯各種佛理文獻資料。連僧王素蓋添都感嘆到,我並沒有教授阿贊多什麼,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孜孜不倦學習而來的,我所給予他的遠遠不及他所回報給寺廟裡的多。
當曼谷王朝拉瑪三世當政之時,三室皇已早有耳聞阿贊多的博覽多才,於是他冊封阿占多為照破坤帕貼(意思是和尚之中的資深長老,一般管轄範圍為全國範圍)。但阿贊多並沒有去領取這個職務,而是採取迴避的方法,雲遊各地,過一個苦行僧的修行生活。(這種苦行僧,赤腳化緣,一日一餐,全素,不沾金錢,權勢,以艱難的修行方式來增加自己的修為)這期間他雲遊幾十年,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凡是他所到過的地方,當地都會有流傳他的故事。崇迪哇拉康佛牌也就是這個時間段流落在各地的。
佛歷2395年,也就是阿贊多64歲的時候,他已經身體不適宜云游,於是又回到哇拉康廟。這時候拉瑪四世,也就是俗稱的“四世皇”找到他,再一次冊封他為“照破坤帕貼”。這次他沒有拒絕,而是領取了這個職務。“四世皇”問道:“為什麼“三世皇”冊封你的時候,你沒有接受,而是採取迴避?”阿贊多說:“因為那個時候,他只是主宰地面的國王,而現在您是主宰地面和天空的國王。所以我無路可逃了!”在這一年阿贊多又被冊封為哇拉康廟的主持長老。
佛歷2397年,阿贊多66歲時。有一位名叫“誦“的崇迪大師去世了。“四世皇”於是冊封阿贊多為“崇迪-湯瑪及迪”來接替那位過世的崇迪大師。因為阿贊多此時的名字叫“湯瑪及迪”。所以此時只能叫他“崇迪-湯瑪及迪”。“彭瑪郎悉”是“四世皇”冊封僧王時賜給阿贊多的名字。佛歷2407年,阿贊多76歲時,被四世皇冊封為“僧王”並且賜名為“彭瑪郎悉”。全稱改為“崇迪-撲它占多.彭瑪郎悉”
此時的阿贊多,身體已經不怎么好了,但“四世皇”還是委託把“五世皇”交付給阿占多,要阿占多傳授給他佛法佛理。在佛歷2411年,也就是阿贊多80歲高齡時,正值19歲的“五世皇”登基。全國上下都在為新國王的登基而忙碌。阿贊多也不例外。他與其他高僧一起負責要共同製作84000枚佛牌,在慶典儀式上當天使用。(這84000枚就是現存於玉佛寺佛塔里的佛牌,有少量流入市面。俗稱“玉佛寺2411”)在經過所有人共同努力下,佛歷2411年11月11日早晨11點11分11秒。登基儀式順利進行。這其中包含了阿贊多多少心血。在這一次的慶典中,阿贊多也耗出了過多的精力。
佛歷2415年6月22日,星期六夜間12點,大師以盤坐的方式圓寂。大師雖然走了,但大師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大師圓寂後全國上下無論是老百姓還是王公貴族都沉浸在一片悲傷沉痛之中。人們為這位功勳卓越的大師去世感到惋惜。全國各地大師的弟子也紛紛為大師做雕像,做佛牌,以示紀念。
由亞贊多大師所創做崇迪佛可謂佛中之王,大約佛歷2382年左右,,據說一天亞贊多大師正在禪定,聽到其師父的聲音說:"明天日出很特別,早起到海邊看日出吧!″亞贊多大師便跑到海邊去,當時天還未亮,但東邊發出一道白光,慢慢變作一尊全身發著白色光的佛像,呈現在東邊的海面上,亞贊多大師高興至流下眼淚,這尊像太陽般的佛像,一定帶來幸福平安″然後叩拜離開。這樣亞贊多大師便開始製作崇笛佛。而製作崇笛佛的材料,有廟宇的泥土、香灰、高僧剃下的頭髮、五穀及高僧舍利子做成,再請各大名寺高僧,為佛像做大法會誦經,十分真貴。崇笛佛能保人平安、辟邪、擋危險、助人緣、事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