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這幅畫以法蘭德爾富商的家作為場景,阿爾諾弗尼夫婦合手站立著。屋裡沒有刻意的修飾,但我們可以從懸掛的吊燈、衣著的華貴、兩人牽手之間的被褥等等,可以看出主人的財力和趣味。同時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表現這些吊燈、衣著、被褥以及室內的每件家具,是何等的精製絕妙。視窗射入的陽光、受陽光照射而爍爍發光的銅吊燈、正中央的凸鏡、男主人身上無袖披風的裘皮邊等等,具有驚人的真實感。
《阿諾弗尼夫婦像》就整個畫面看,它描繪的的只是房間的後半部,畫面的構圖是簡潔而生動的。窗、床、天花、牆壁構成這四方型的透視感,把房間的延伸到了我們面前。畫面上由於透視的原因我們只能看見後半部,但是不易察覺的是,楊·凡·愛克用巧妙的繪畫技巧暗示了這個空間的延伸:這就是畫面中央的凸面鏡。仔細一看,凸面鏡所鏡像的正好是我們看不見的房間的前面部分。在這裡楊·凡·愛克利用了凸面鏡所特有的圓度,把左邊敞開的窗戶、右邊連著天花的床、中間的吊燈、還有阿爾諾弗尼夫婦的背影都鏡像出來了。甚至在兩人背影之間,有正開著的門,兩位客人正走近屋來,這些細節楊·凡·愛克都無遺的表現了出來。
作者簡介
楊·凡·愛克(不詳-1441)尼德蘭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與他的哥哥胡伯特·凡·愛克一道並稱為油畫之父。他們兄弟倆在哥特時期將要結束的時候,集眾人之長,在歷史上正式確立了油畫的地位。
凡·愛克兄弟找到了一種簡便的用油溶化顏料作畫的方法,創作了純粹的油畫。美術史家雖不能斷定凡·愛克兄弟是油畫的發明者,但至少他們是在前人試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一種理想的以油脂為主的繪畫媒劑配方。不少專家認為他們最大的功績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樹脂,使行筆流暢、媒劑速乾。楊·凡·愛克的《阿爾諾芬尼的婚禮》、《根特祭壇畫》(現藏於比利時根特城的聖·巴馮教堂,由23幅畫組成。)被認為是歐洲油畫發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凡·愛克兄弟發明的調油技術,據說是用一種“白布魯日光油”和亞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畫,用它們調和他在坦培拉繪畫中使用過的顏料,發現效果很好。(一些研究者認為,“白布魯日光油”是精餾松節油,現在我們仍使用松節油稀釋油畫顏料。)義大利最早研究並掌握油畫技法的畫家安東奈洛·達·梅西納(Antonueuo De Messina 1430-1479)據說是在去尼德蘭了解到凡·愛克兄弟的油畫技法之後,回到威尼斯傳授油畫顏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在歐洲大陸流行開來。幾百年來,經過各代畫家的繼承和創造,油畫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
作品賞析
義大利商人喬萬尼輕輕握住新娘吉那尼的手,莊重的姿態、嚴肅的神情,好象是正在進行婚禮儀式。屋內的光線不甚明朗,渲染了一種異常寧靜的神秘氛圍,小狗、拖鞋、燭台、水果等一切什物都如珠寶般精緻細膩,有一種可以觸摸的質感。牆上懸掛的凸鏡是畫面中最耐人尋味的細節,很多人相信,鏡子裡的映像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鏡像中的一人正是畫家本人,他和另一個人的身份很像是證婚人。新娘身著象徵多子的綠色長裙,皺褶的腹部似乎已有身孕,其實,這代表了當時流行的美麗標準。凡·愛克在創作時,在顏料中摻入了亞麻油,然後又在上面塗了一層漆,因此,畫面的色彩鮮亮,並如琺瑯漆一般光滑精緻。凡·愛克的畫風被無數後人模仿,但始終無人能超越大師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