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野蠻人柯南》是部有關一位年輕野蠻人尋求為自己慘死父母報仇的電影,時代背景處於現代文明崛起前數千年的一個虛構的野蠻年代。電影開場時轉述了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名言:“那些沒有殺死我們的將讓我們更強大。接下來黑色背景的幕後開始有畫外音解說,表明電影講述的是柯南起源的故事。一陣鼓點和號角聲伴隨著一把利劍的鍛造,之後鏡頭轉至一座山頂,鑄劍師告訴他年幼的兒子柯南鋼鐵的神秘謎語,金屬對他們辛梅里安人民的重要性。接下來辛梅里安人的村莊遭到了圖爾薩·杜姆領頭一批武士的大屠殺。柯南的父親被狗活活咬死,他的劍被杜姆搶去將柯南的母親斬首。所有的孩童成為奴隸,柯南被鏈條鎖在一個叫“疼痛之輪”的大磨上,連續多年推動這個巨大的磨石令他長出強健的肌肉,他被賣給了一位新主人訓練成角鬥士,經過多場勝利後,柯南終於被釋放。重獲自由的他因被幾條野狗追逐而逃進一個古墓躲避。在古墓里他看到一位將軍的遺體和寶劍,於是取了寶劍後重新上路。漫遊世界的柯南遇上了一位年輕的女巫,並與她做愛來換取指引。然而中途女巫突然變成了一個魔鬼,柯南只能將其擊退。柯南還在路上認識了蘇伯泰,他是位神箭手,但也是個小偷。根據女巫的建議,柯南與蘇伯泰前往扎莫拉的沙迪扎爾尋找杜姆,他們遇到了一位叫瓦萊里婭的女強盜,三人潛入杜姆崇拜蛇類的邪教聖殿“蛇塔”中,偷走了寶石做成的巨大蛇眼和其它貴重物品,柯南和蘇伯泰還與一條大蛇展開大戰並將之殺死。帶著戰利品逃脫後,三人慶祝並全部醉倒。城市的警衛抓住了他們並帶到國王奧斯瑞克眼前,國王要求他們前去救出自己加入了杜姆邪教的女兒,蘇伯泰和瓦萊里婭不願意淌這趟渾水,而柯南則心中懷著對杜姆的血海深仇獨自上路前往對方的廟宇。
偽裝成一個牧師的柯南潛入了廟宇,但被發現和抓獲後受盡折磨。杜姆向他鼓吹自己強大的力量,並通過說服一個女孩自殺來進行演示,然後他下令將柯南釘到“災禍之樹”的十字架上。等到蘇伯泰發現他時,柯南已經瀕臨死亡。蘇伯泰把他帶到柯南之前取得寶劍的古墓,那裡住著一位巫師。巫師招喚鬼靈來治癒柯南,並警告兩人將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瓦萊里婭接受了這個條件。這些鬼靈還試圖拐走柯南,但在瓦萊里婭和蘇伯泰將其擊退後柯南恢復了健康。這次,蘇伯泰和瓦萊里婭同意了國王的要求並與柯南一起潛入杜姆的廟宇,由於邪教正沉溺於一場同類相食的狂歡中,三人發起進攻並帶著公主逃離,但瓦萊里婭由於被杜姆擊中而身受重傷,正像之前巫師預言的“慘重代價”一樣,她死在了柯南的懷裡並在古墓火化。柯南、蘇伯泰和巫師於是準備向杜姆展開決戰,他們利用誘捕戰術和地形殺死了杜姆的衛兵,戰鬥中瓦萊里婭還以一位女武神的形象出現又一次救了柯南的性命。柯南還找到了父親的劍,只是劍身已經折斷。失去衛兵保護的杜姆朝公主放出毒蛇攻擊,被蘇伯泰擋下後他逃出了廟宇。
柯南偷偷回到廟宇,杜姆正站在樓梯頂部向眾邪教成員演講。看到柯南衝到跟前時杜姆試圖催眠對方,但柯南成功抵禦了催眠,並用自己父親的劍砍下了敵人的頭,然後柯南放火燒掉了廟宇,再將公主送回了國王的城堡。電影最後一個鏡頭顯示他已經成了一位年老的國王,背景的解說則表示他是在另外一個故事中走上了王位。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Conan | 阿諾·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 |
Thulsa Doom | 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 Earl Jones |
King Osric | 馬克斯·馮·西多Max von Sydow |
The Wizard | 岩松信 |
Narrator | 岩松信 |
Foodseller in the Old City (uncredited) | 約翰·米利厄斯John Milius |
Valeria | 桑達·伯格曼Sandahl Bergman |
Rexor | Ben Davidson |
The Witch (as Cassandra Gaviola) | Cassandra Gava |
Subotai | Gerry Lopez |
The Princess | Valérie Quennessen |
Conan's Father | William Smith |
Red Hair | Luis Barboo |
Pictish Scout | Franco Columbu |
Sacrificial Snake Girl | Leslie Foldvary |
Osric's Guard | Gary Herman |
Turanian War Officer (as Erick Holmey) | Erik Holmey |
Mongol General (as Akio Mitamura) | Dr. Akio Mitamura |
Conan's Mother | Nadiuska |
Young Conan | Jorge Sanz |
Priest | Jack Taylor |
Thorgrim (as Sven Ole Thorsen) | 史文-歐爾·托爾森Sven-Ole Thorsen |
Sword Master | Kiyoshi Yamasaki |
(uncredited) | Pilar Alcón |
Black Lotus Street Peddler (uncredited) | Ron Cobb |
Pit Fighter (uncredited) | Dragon Dronet |
Osric's Guard (uncredited) | Donald Gibb |
Beautiful Woman Jumping to her Death (uncredited) | Corrie Jansen |
職員表
導演 | 約翰·米利厄斯John Milius |
編劇 | 約翰·米利厄斯John Milius、奧利佛·斯通Oliver Stone、羅伯特·霍華德Robert E. Howard、Edward Summer |
製作人 | 迪諾·德·勞倫提斯Dino De Laurentiis、拉菲拉·德·勞倫提斯Raffaella De Laurentiis、Buzz Feitshans、愛德華·R·普列斯曼Edward R. Pressman、Edward Summer、Constantine D. Conte |
配樂 | 巴索·普列多斯Basil Poledouris |
攝影 | Duke Callaghan |
剪輯 | Carroll Timothy O'Meara |
藝術指導 | Ron Cobb |
美術設計 | Pier Luigi Basile、Veljko Despotovic、班傑明·費爾南德茲Benjamín Fernández |
布景師 | Giorgio Postiglione |
服裝設計 | John Bloomfield |
副導演(助理) | Víctor Albarrán、加西亞·路易斯·貝爾蘭加José Luis Berlanga、Roberto Cirla、Terry Leonard、José López |
角色介紹
柯南一角和電影描繪的世界一樣,是根據羅伯特·歐文·霍華德於1930年代發表在《古怪傳說》(WeirdTales)的一系列短篇故事集改編。該作品很受讀者歡迎,其中描述的柯南在神秘而殘暴世界中的歷險充滿了血腥而殘忍的屠殺,滿足了讀者成為一位“我行我素強大巨人”的幻想。從1960年代開始,柯南題材小說有了更廣範圍的讀者,L·斯普拉格·德坎普(L.SpraguedeCamp)和林·卡特(LinCarter)依照霍華德風格編寫的新故事也得到出版。法蘭克·法拉捷特為這些小說創作的雜誌封面將柯南塑造成一個“身穿毛皮,揮舞斧頭砸碎他人頭顱的陽剛野蠻人”。導演約翰·米利厄斯打算把柯南描寫成“一位北歐的神話英雄”。丹尼·皮瑞(DannyPeary)形容柯南“肌肉發達、氣勢磅礴、頭腦聰明,只是還有些矛盾和顧忌”。對霍華德及其作品進行研究的一位學者唐·赫隆(DonHerron)對此表示異議,指出柯南在電影中的個性與在文獻中有很大的不同。書中柯南憎恨對其自由的限制,並以暴力的方式對抗奴役,而電影中他接受了自己的命運並在之後獲得釋放。羅伯特在《美國幻想》上發表的評論文章認為,“這個柯南和霍華德的相比,力氣小一些,說話少一些,受過的教育也少一些”。女主角瓦萊里婭來源於霍華德創作柯南故事中的兩位女強人形象,她的名字與《紅指甲》(RedNails)中柯南的同伴相同,而命運和個性則是基於《幽岸女王》(QueenoftheBlackCoast)中的海盜女王貝麗特。據古典語言文學助理教授克麗斯蒂娜·帕斯曼(KristinaPassman)所說,這部電影中的瓦萊里婭是一個亞馬遜“好”人的完美原型,一個電影上既兇狠又馴服的女勇士。電影學者瑞克·舒巴特(RikkeSchubart)則認為,瓦萊里婭之所以是一個“好”亞馬遜人是因為她被愛所馴服,而不是因為任何的利他主義傾向。瓦萊里婭在戰鬥中的實力與柯南相匹配,並且從電影的描繪來看她也在行為和地位上也與柯南平等。她對柯南表現出的忠誠和愛意讓她對柯南來說不僅是一位親愛的同伴,她代表著他擁有“人類幸福的可能性”。她為了柯南而犧牲自己,並且死後短暫回歸來再次挽救柯南性命的行為都呈現出英勇的特質,表明自我犧牲的英雄氣概帶來了“不朽的名聲”。最後上映的電影中沒有說出過瓦萊里婭的名字,之前唯一一個她在自我介紹時說出名字的鏡頭被剪去了。
柯南的另一位同伴蘇伯泰與霍華德創作的任何一個角色都沒有關係,這是米利厄斯根據成吉思汗手下大將速不台而設立的。據電影評論家羅傑·艾伯特所說,該角色符合“最好的朋友這一經典文學類型”。他幫助柯南殺死了一條巨蛇,並把他從所釘的十字架上解救下來,這位小偷還在瓦萊里婭火化時為自己的同伴哭泣:“他是柯南,一位辛梅里安人。他不會哭,所以我幫他哭”。
柯南的敵人圖爾薩·杜姆是霍華德所創作兩個角色的融合。他的名字來源於《亞特蘭蒂斯的庫爾》中的惡魔,性格上則與《劍上的鳳凰》(ThePhoenixontheSword)中柯南的敵人托特·阿蒙類似。電影中的這個角色讓評論家想起了吉姆·瓊斯,此人是邪教人民聖殿教的創始人和領袖,於1978年11月18日命令總計900多名信徒一起集體自殺。米利厄斯表示自己對古時阿薩辛派等暗殺組織的研究正是電影中邪教的靈感來源。
獲獎記錄
《野蠻人柯南》沒有獲得任何電影獎項,但桑達·伯格曼獲得了金球獎年度最佳女新人提名,《電影評論》的佩吉·庫克認為本片的配樂可以在所有1982年發行的電影排第二,2005年,美國影藝協會也提名本片音樂為AFI百年電影史電影配樂。此外,2003年美國影藝協會評選AFI百年電影史百大銀幕英雄與惡魔,2008年再評選AFI十大類型十大佳片,本片都獲得了提名,但都與之前的提名一樣沒能獲獎。
幕後製作
努力爭取電影著作權的同時,普列斯曼和桑默也在考慮主角人選。桑默表示他們曾考慮過查爾斯·布朗森、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和威廉·史密斯(WilliamSmith),這三位演員都以扮演“硬漢”聞名。不過到了1976年,兩位製片人看到了一部粗略剪輯過的健美題材文獻紀錄片《施瓦辛格健美之路》(PumpingIron),一致同意阿諾德·施瓦辛格是出演柯南的完美人選。據施瓦辛格所說,普列斯曼的“低調”方針和“強大的內在力量”說服了自己加盟這部電影。《神奇電影》(Cinefantastique)雜誌的保羅·賽門(PaulSammon)認為這位前健美冠軍簡直就是“法拉捷特平裝書插畫的活化身”。施瓦辛格簽訂了25萬美元的聘用協定,其中的條款規定他不能出演其他的劍與魔法題材電影。施瓦辛格認為,《野蠻人柯南》是他得以在娛樂業安身立命的一個最為重大的機遇。由於有普列斯曼的高度信任,施瓦辛格的出演即使在電影著作權出售給勞倫蒂斯之後也得以保留。米利厄斯希望男主角還可以有一個更為運動員型的外形,所以施瓦辛格在電影開拍前又接受了18個月的訓練,除了平時也會進行的跑步和舉重外,他的日常訓練項目還包括爬繩、騎馬和游泳,體重也從110公斤減至95公斤。片中還有另外兩個主要角色也是由新人演員出演的,格瑞·洛帕茲是一位衝浪冠軍,他之前僅有的表演經歷是在米利厄斯導演的《偉大的星期三》(BigWednesday)中以自己的真實身份出鏡。電影開拍前施瓦辛格在洛帕茲的家中住了超過一個月,以便兩人可以預先進行排練,並建立起一種默契。桑達·伯格曼是一位舞蹈演員,之前只在幾部電影中有少許出場鏡頭,其中一部《爵士春秋》的導演鮑勃·福斯向米利厄斯推薦了她。
導演表示選擇這些演員是因為他們的形象和氣質與角色相符,他希望所有的演員不要將任何先入為主的想法帶入到角色中。雖然米利厄斯在看到幾位新人演員的一些工作表現後心中有所保留,但他還是選擇信任大家將會努力改善來做到最好。施瓦辛格曾於1980年在好萊塢多位影星的語音教練羅伯特·艾斯頓手下學習了數周來改善自己的口音。他在電影中的第一句台詞是複述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所描述的人生樂事,其內容為“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讓你的敵人俯首稱臣,追得他們四處逃竄,搶奪他們的財富,騎他們的馬,讓他們沐浴在自己的眼淚中看著你把他們的妻子和女兒抱到懷裡。”而施瓦辛格說出的台詞由於帶有濃烈的奧地利口音而飽受譏諷。隨後,施瓦辛格又在米利厄斯的要求下展開了密集的語音訓練,每一段較長的台詞都會先行排練至少40次。洛帕茲的台詞也是一個問題:雖然導演對他的工作總體還算滿意,但在最終上映的電影中其台詞都是另外請人來配音的。有知情人表示這是因為洛帕茲沒能保持“其嗓音中的某些特徵”。
詹姆斯·厄爾·瓊斯(左,1991年)和馬克斯·馮·西多(右,1989年)均因其經驗而得以出演本片。
劇組曾考慮請肖恩·康納利和約翰·休斯頓來出演其他角色,據導演所說,之所以請來詹姆斯·厄爾·瓊斯和馬克斯·馮·西多,是希望他們能夠啟發施瓦辛格、伯格曼和洛帕茲。瓊斯當時已經是一位多次獲獎的演員,而馮·西多則是一位擁有國際性聲譽的瑞典演員。瓊斯當時正在考慮申請在一部即將發行電影中出演一個名為格倫戴爾的角色,但得知這是部卡通片後,他閱讀了《野蠻人柯南》的劇本並接受了圖爾薩·杜姆一角。電影開拍後,瓊斯還在一部百老匯舞台劇演出,為此他與劇組就拍攝計畫作出了協調,以免影響兩邊的工作。瓊斯對施瓦辛格的表演也很有興趣,經常對其台詞表述方面加以引導。
米利厄斯還根據演出經驗選擇了日本演員岩松信來出演本片,這位演員出演過多部電影和舞台劇,並曾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和托尼獎的提名。本片中他扮演了一位巫師,並負責電影的開場解說。威廉·史密斯雖然沒能扮演主角,但還是飾演了主角的父親。杜姆的兩位副手分別由丹麥健美運動員、空手道大師史文-歐爾·托爾森(Sven-OleThorsen)和奧克蘭突襲者隊前美式橄欖球運動員本·戴維森(BenDavidson)出演。卡珊德拉·嘉娃則扮演了一位女巫。導演在西班牙一共動用了超過1500名民眾演員參加演出。此外還請來了幾位歐洲電影界的專業演員,瓦萊麗·昆尼森飾演國王奧斯瑞克的女兒,喬治·桑茲則出演9歲時的柯南。
電影
從1970年代開始,著作權問題一直阻撓著將柯南的故事拍成電影的進程。1966年收購了柯南著作權的蘭瑟叢書出版社進入破產接管狀態,對於著作權處理問題產生的法律糾紛最終導致法院下令將之凍結。1975年,助理製片人愛德華·桑默向執行製片人愛德華·R·普列斯曼建議將柯南作為一個潛在項目,後者在看過法拉捷特的畫作後接受了這個建議,不過接下來花了他們兩年的時間才獲得了電影改編的著作權。在普列斯曼的幫助下,法律訴訟主要的兩方——格倫·洛德(GlennLord)和德坎普——組成公司共同擁有所有與柯南相關的著作權。普列斯曼獲得了柯南的電影著作權作為回報,他為這場官司一共付出了超過10萬美元的律師費用,而電影著作權又再花掉了他7500美元。
1977年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獲得很大成功,增強了好萊塢製作有關“英雄在超自然土地上冒險寓言故事”的興趣。電影界也注意到了柯南在美國年輕男性中的高人氣,以及帶有法拉捷特畫作的重印小說和漫威漫畫改編作品的暢銷。1978年完成《偉大的星期三》的拍攝後,約翰·米利厄斯首次表達了執導一部有關柯南電影的願望。據多次與米利厄斯合作的製片人巴茲·費桑斯(BuzzFeitshans)所說,米利厄斯與他曾聯繫普列斯曼,但由於在多個議題上無法達成一致因而只好作罷。
奧利弗·斯通(1987年照片)以一位“知名編劇”的身份加入了這個項目。
派拉蒙電影公司同意為影片投入250萬美元的初始預算,但要求一定要有一位“知名編劇”加入,於是製片人請來了奧利弗·斯通。然後普列斯曼聯繫了弗蘭克·法拉捷特想請他來擔任電影的“視覺顧問”,但雙方未能達成一致。製片人於是轉而聯繫了剛剛完成科幻恐怖片《異形》布景設計的羅恩·科布(RonCobb),科布為普列斯曼繪製了一系列的設計圖稿,之後他去參加了米利厄斯的另一個項目。
斯通完成的劇本估計需要4000萬美元的成本才能拍出來,普列斯曼、桑默和斯通都無法找到願意付出這么一大筆資金的公司來接拍,普列斯曼的製片公司當時還面臨財政困難,為維持運轉已經在從銀行貸款。項目的另一個嚴重問題則是沒找到一個合適的導演,當時的斯通在導演方面還毫無名氣,所以有考慮讓他和曾在《大白鯊2》中出任第二組導演的喬·阿爾夫斯(JoeAlves)共同執導。但普列斯曼對此堅決不同意,覺得“這主意簡直是瘋了,他們才拍不出什麼好東西來呢”。斯通還說自己
曾聯繫剛剛完成《異形》的雷德利·斯科特來導演,但對方拒絕了。
科布給米利厄斯看了斯通的劇本和自己為“柯南”所做的設計,據他所說,這重新燃起了米利厄斯的興趣。這位導演聯繫了普列斯曼,雙方達成協定:米利厄斯如果可以修改劇本就會執導這部電影。米利厄斯曾是《骯髒的哈里》(DirtyHarry)及其續集《緊急搜捕令》(MagnumForce)的編劇,並以其中十足的雄性氣概成名。但是,他當時還與一位幻想片領域很有影響力的製片人迪諾·德·勞倫蒂斯簽有拍攝下一部電影的契約,所以他提出將項目帶到勞倫蒂斯的公司。經過了一年的談判,普列斯曼和勞倫蒂斯同意合作,勞倫蒂斯接手製作並負責投資,而普列斯曼放棄所有相關著作權,不過他保留了對劇本、演員和導演更改的審核權。勞倫蒂斯將項目交給了費特尚斯和自己的女兒拉菲拉。1979年初,米利厄斯正式確定為導演,科布成為藝術指導。勞倫蒂斯說服環球影業負責電影在美國的發行,公司也貢獻了1750萬美元的製作預算,並另外準備了1200萬美元來進行廣告宣傳。
劇本
柯南電影的劇本編寫工作開始於1976年,桑默在羅伊·托馬斯(RoyThomas)的幫助下構想了一個劇本,他是一位漫畫小說作家,並且為漫威漫畫創作了多年的柯南歷險故事,是該角色的一位專家。兩人的這個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改編自柯南小說原作者霍華德的一個短篇故事,其中柯南將受到一位“狡猾教士(的指引)前去殺死一個邪惡的巫師”。不過當奧利弗·斯通加入後,這個想法就擱置了。斯通當時正經歷一段服用古柯鹼和鎮靜劑上癮的時期,所以他的劇本也就是在這些毒品和藥物的影響下寫出來的,導演形容這個劇本是一個“藥物中毒瘋瘋癲癲的夢”,不過其中還是有不少靈感。據施瓦辛格所說,斯通於1978年初完成了一稿劇本。其中靈感來源於霍華德的《黑色巨人》(BlackColossus)和《一個巫師的誕生》(AWitchShallbeBorn),這個故事有4個小時長,其背景並非久遠的過去,而是有濃烈末日幻想風格的未來,柯南將帶領一支軍隊與一萬隻變異生物展開一場大戰。
在柯南身上畫符來對抗鬼魂的構思來源於日本故事《無耳芳一》。
米利厄斯獲得導演一職後,他親自編寫了劇本。斯通表示雖然在編劇名單上有他的名字,但米利厄斯並未將自己任何建議加入最終劇本中。米利厄斯完全丟棄了斯通所寫故事的後半截,保留了前半截的部分內容,如柯南被釘上十字架的磨難,以及攀爬蛇塔的部分,這兩個部分又分別是來源於《一個巫師的誕生》和《象塔》(TheToweroftheElephant)。米利厄斯所做出的一項更改是增加了斯通對柯南少年時期的描寫,包括村莊的被襲,野蠻的奴役以及成為角鬥士的訓練等。他還借鑑了其他電影中的構思,如小林正樹執導的日本電影《怪談》中講述的一個靈異故事《無耳芳一》,這個故事讓導演有了在柯南身上畫上神符來對抗邪靈的靈感;又如黑澤明的《七武士》也給予他拍攝片末大戰的思路。他還在片中加入了霍華德以後的其他作家所創作的柯南故事內容,如主角在最初的流浪過程中發現一個放有寶劍的古墓就是來自《墓穴里的東西》(TheThingintheCrypt)。據《綜藝》雜誌電影評論家德瑞克·艾利(DerekElley)稱,米利厄斯的劇本在霍華德對柯南的理念上是忠實的。
拍攝
1980年10月,電影在英格蘭的舒梨郡開拍,施瓦辛格打扮成一副年老國王的模樣,閱讀霍華德所寫的一段用來介紹這個故事的文章片斷。這一段原本打算用來作預告片,但之後導演決定將其作為電影開場。據科布所說,環球影業和勞倫蒂斯對施瓦辛格的口音很不放心,於是米利厄斯作出讓步,將這一段放到了片尾。
原定影片的主體拍攝工作將在南斯拉夫進行,但由於1980年5月4日該國領導人約瑟普·布羅茲·狄托去世,導致劇組對該國的穩定程度有所擔憂,並且南斯拉夫電影業在大型電影製作上也缺乏足夠的設備和經驗,所以製片人選擇轉戰西班牙,這樣不僅成本更低,而且也能更方便地獲得所需要的資源。不過重新選址到搬遷完成也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所有劇組人員和設備於9月到齊,電影於1981年1月7日正式開拍。在西班牙的整個拍攝過程一共動用了1100萬美元資金,其中約300萬美元用來建造49處置景。僱傭的建築工人從50人一度增加到了200人,還聘請了來自英格蘭、義大利和西班牙的藝術家。
劇組租用了距馬德里市約32公里的一個大型倉庫作為製作總部,電影中聖殿、蛇塔的內部裝飾也是在這裡搭建並拍攝的,另外還租下了一個較小的倉庫拍攝其它內景。蛇塔內的其它內部置景是在托雷洪空軍基地(TorrejónAirBase)的一個廢棄機庫搭建的,這裡還建了一個高達12米的塔,來拍攝片中柯南與同伴爬上蛇塔的鏡頭。
劇組在恩坎塔達城岩層區拍攝了柯南遇上女巫和蘇伯泰的鏡頭
劇組在馬德里附近的鄉村拍攝了幾處外景,片中辛梅里安人的村莊是在塞哥維亞南部一個滑雪勝地附近的樹林裡搭建的,地上散落了價值約100萬比塞塔(合12084美元)的大理石碎屑來模擬大雪。柯南遇上女巫和蘇伯泰的鏡頭是在昆卡省的恩坎塔達城(CiudadEncantada,意譯為“魔城”)岩層區取景,其它的大部分外景則是在阿爾梅里亞省拍攝的,這裡的半乾旱氣候和各種各樣的地形(沙漠、海灘、山峰),加上古羅馬和摩爾式的教築風格,可以滿足多種類型電影的取景需要。
柯南被釘上十字架的鏡頭於1981年3月在阿爾梅里亞省東南海岸的沙丘上拍攝。災禍之樹則是先用木材和鋼材制出骨架,外面再加上石膏和保麗龍。之後這棵“樹”被安裝到轉盤上,可以進行鏇轉,以確保在三天的拍攝過程中其陰影的角度能夠保持一致。施瓦辛格則坐在裝在樹上的一個腳踏車座椅上,手腕和腳上貼有假釘子。瓦萊里婭和蘇伯泰擊退邪靈挽救柯南以及片末和杜姆衛兵的戰鬥是在阿爾梅里亞省的鹽沼地拍攝的。劇組還在這裡豎立起“巨石陣般的遺址”,加上沙子堆積起高達9米的山丘。對當地景觀的這些改變引來了環境保護主義者的抗議,因此劇組承諾會在拍攝完成後將一切恢復原狀。
阿爾梅利亞城堡的城牆是片中一個集市的拍攝場地
片中的廟宇建在阿爾梅里亞市以西12公里外的一座山上,長50米,高22米,也是最為昂貴的一處置景,耗資35萬美元,使用了各種木材、油漆和數噸混凝土,樓梯共有120級。米利厄斯和劇組還在一些歷史遺蹟進行了拍攝,如片中的集市是在摩爾式的阿爾梅利亞城堡城牆處取景,他們還把位於當地沙漠中一處十餘年前電影用過的置景翻新後作為一個古城來進行拍攝。
由於建造一個大型的外景較為昂貴,而且米利厄斯也不怎么信賴光學效應合成和繪景,因此劇組採用了微縮模型效果技術來達成片中幾處規模宏偉的鏡頭。建築的比例模型由西班牙內部裝飾設計師艾米里奧·魯茲·德爾·里奧(EmilioRuizdelRío)建造,拍攝時與鏡頭的距離非常近,以令其看起來大上數倍。魯茲一共製作了8個主要的微縮模型,其中包括一個1.2米高的宮殿和一個11平方米的城市模型。
一位學者評論認為片中的災禍之樹與理察·華格納的歌劇《女武神》中的一件道具類似
科布身為本片藝術指導的核心理念是“撤消歷史”,“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神奇歷史”,同時又保持一個“現實的歷史原貌”。為了避開曾在1960年代劍與檀香電影中大量使用的希臘和羅馬風格圖像,他將黑暗時代的蒙古帝國和維京人等多個文化加以融合,變成一個新的世界。他也在幾個地方向法拉捷特繪製的柯畫圖像表達了敬意,如邪教狂歡時“用鐵鏈鎖在柱子上的半裸女孩和她腳下正在咆哮的豹子”。英國公開大學講師,BBC廣播電台播音員大衛·哈克維爾認為片中災禍之樹和服裝的設計與理察·華格納1876年在拜羅伊特節日劇院上演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道具非常類似。整部電影的主體拍攝工作於1981年5月中旬完成,劇組在所有鏡頭都拍完後燒掉了包括村落和廟宇在內的大部分搭建場地。
特技與劍
《野蠻人柯南》中的多處動畫場面是用一種迷你電子攝像機來拍攝的,該攝像機可以安裝在電動輕型吊機上並進行遠程控制,是特技效果監製尼克·艾爾德(NickAllder)在拍攝1981年上映的電影《屠龍記》(Dragonslayer)時所設計。片中的特技由特瑞·萊納德(TerryLeonard)進行協調,他曾參與包括史蒂文·史匹柏的《奪寶奇兵》在內多部電影的製作。萊納德表示施瓦辛格、伯格曼和洛帕茲親自表演了自己的大多數特技鏡頭,包括打鬥的部分。
三位演員於電影開拍前接受了格鬥技能訓練,從1980年8月起,他們受到了空手道黑帶和劍術大師山崎清(KiyoshiYamazaki)的輔導,這些訓練也讓他們看上去似乎的確精通劍術,每一個攻防動作都練習了至少15遍。山崎在片中客串出演了柯南的一位導師,並對萊納德編排的鬥劍戲段給出了建議。
負責製作道具的蒂姆·哈奇斯奧森與鑄劍師喬迪·桑森(JodySamson)一起製作導演認為必要的堅固武器,其中柯南所使用的兩把劍特別受到關注,一把是他父親的“大師之劍”,另一把是在古墓中找到的“亞特蘭蒂斯之劍”,兩者都是根據科布的圖紙製作的,劍身由手工研磨的碳鋼再經熱處理,不過劍鋒沒有磨利。金屬劍柄則經雕刻和失蠟法處理,並通過電火花加工在刀片上加入銘文。哈奇斯奧森與桑森一共製作了4把大師之劍和4把亞特蘭蒂斯之劍,平均每把耗資1萬美元,之後亞特蘭蒂斯之劍的複製品送給了劇組成員。
哈奇斯奧森與桑森都認為這些武器過於沉重且不平衡,因此不適合實戰。於是劇組還在馬德里製作了使用鋁、玻璃纖維和鋼製成的較輕便的劍,拍攝打鬥場面時所使用的就是這些重1.4公斤的劍。據施瓦辛格所說,那些重劍是用來拍特寫鏡頭的。電影中使用的其它武器都沒有這樣精心製作,如弗萊里婭的武器就是拿塊鋁板研磨成的。
打鬥場面中四下濺落的大量血液來自綁在演員身上的假血袋,並將從屠宰場收集來的動物血液倒在地板上營造出大灘血跡的效果。片中大部分需要殺死一方的戲段使用的都是玻璃纖維製成的假劍,這些劍由艾爾德設計,其劍刃可以收回,劍尖還可以噴出血液。雖然與金屬武器相比這些劍要安全得多,但仍然有一定的危險性:在一場打鬥戲的拍攝過程中,一位民眾演員由於沒有遵照安排行動,導致伯格曼的一個手指被切開。
沒有涉及到武器的特技鏡頭拍攝也發生過意外,一位騎馬疾馳的特技演員一頭撞到了攝影機上,施瓦辛格也遭到一條受過馴的狗攻擊。對動物的利用也引起了爭議,美國人道協會(AmericanHumaneAssociation)就將本片列入其“無法接受名單”。該協會所列出的越軌行為包括用腳踢狗,將馬絆倒等。
機械效果
片中所需用到的假人和其它各類屍體部分是由特效化妝監製卡羅·德·馬奇斯(CarloDeMarchis)和曾任杜莎夫人蠟像館工作室負責人的科林·亞瑟(ColinArthur)來製作的。假人主要用於充實人群或是作為死屍,其他的身體部分則用於拍攝戰鬥後的景象或是片中邪教同類相食的狂歡。在圖爾薩·杜姆的斬首鏡頭中,施瓦辛格砍的是一個假人,然後拉住一條隱蔽的鏈子,假人的頭部就會分離脫落。而柯南母親的斬首鏡頭則要複雜一些:首先用一個有機玻璃製成的擋箭牌檔住瓊斯砍向女演員的劍,然後將一個假的頭顱拋進下移的鏡頭範圍內,之後的特寫鏡頭則使用了更逼真的假人頭,這個人頭可以噴出血液,而且還可以通過覆蓋在雪下的線纜進行控制,讓其眼、嘴和舌頭能夠活動。
艾爾德耗費2萬美元製作了一條11米長的機械蛇,用來拍攝蛇塔內的大戰。蛇身內徑為0.76米,蛇頭長0.76米,寬0.61米;骨架是用與飛機框架材料相同的杜拉鋁製作,蛇皮則是硫化發泡橡膠。整條蛇通過鋼纜和液壓控制,可以施加3.5至9噸的力道。同時還製作了另外兩條尺寸相同的蛇,一條用於拍攝固定鏡頭,另一條則被施瓦辛格斬首。為了拍攝災禍之樹的鏡頭,劇組抓來活的禿鷲並拴在樹枝上,還製作了一隻假鳥讓施瓦辛格咬穿。假鳥的翅膀和羽毛來自一隻死去的禿鷲,並且通過布在假樹內部的線路進行控制。
據桑默所說,“電影中最出色的特效是圖爾薩·杜姆在銀幕上變成一條巨蛇”。這其中使用到的包括假的身體部分、真蛇和假蛇、微縮模型等。具體來說,首先拍好瓊斯的鏡頭,然後用一個帶有橡膠面具、可摺疊的透明骨架將人物替換,其後方是一個蛇頭形狀的木偶,這樣可以製造出一種杜姆的面部骨骼發生變化的假象。然後再用一條1.8米長的機械蛇取代頭部,再在其移動時由一位劇組人員踩下一個踏板,把之前的透明骨架摺疊起來。最後,再將一條真蛇放在微縮模型中進行拍攝。
光學效果
《野蠻人柯南》中還有少數光學效果的合成特技鏡頭。米利厄斯自稱對幻想元素存在一種矛盾的心態,他更偏向於通過一個人自己的努力,並且不依賴什麼超自然的技術來實現目標,還表示自己在特效方面會聽從科布和其他劇組人員的建議。1981年10月,劇組委聘了彼得·庫蘭的視覺概念工程特效公司來負責後期製作中的光學效果。該公司之前的作品包括《奪寶奇兵》和《屠龍記》等。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為蛇加上閃亮的眼睛,並為瓦萊里婭的鬼魂加上女武神的鎧甲。不過,並非所有該公司的作品最終都獲得了認可,如瓦萊里婭的火葬鏡頭,公司經過處理令火焰顯得更大,但之後回退到了最初的效果。
片中瓦萊里婭和蘇伯泰擊退邪靈挽救柯南的鏡頭中那些“沸騰的雲”是由喬治·盧卡斯的工業光魔公司製作的,視覺概念工程則負責製作其中的邪靈。他們起初打算利用懸掛起來的一大桶乳狀粘稠溶液來達成目標,但製片人拒絕了這個方案,他認為這與《奪寶奇兵》中的一個鏡頭過於類似,於是視覺概念工程轉為使用動畫技術來完成。首先他們在膠片上繪出邪靈形態肌肉發達的武士,再用觸點印表機將圖像列印出來,然後加上鏡頭耀斑令邪靈仿佛真是從實際鏡頭中拍攝出來的一樣。最後再將真人演出和特技製作的片段通過一台雙頭光學印表機進行合成。
主題
人們在《野蠻人柯南》劇情中發現的另一種既定文學比喻是死亡的概念,以及隨後進入陰間的旅程和重生。俄亥俄州羅藍縣社區學院語言和人文主席唐納德·E·帕倫波(DonaldE.Palumbo)指出,像大部分劍與魔法電影一樣,《野蠻人柯南》也使用了地下旅程來加強死亡與重生的主題。據他所說,第一個同時涉及死亡、陰世和重生的鏡頭是在柯南獲得自由以後:野狗的追逐令他摔下古墓,在那裡發現了一把劍並砍斷了自己的鎖鏈,這把劍也象徵著新的力量。電影之後也有很多涉及這些內容的段落,如蛇塔深處為了生存而與一條巨蛇的大戰,廟宇中邪教信徒同類相食的狂歡和杜姆變身成一條大蛇,瓦萊里婭短暫復活來挽救柯南,以及柯南被釘上十字架的磨難。雖然釘十字架的內容可能會引起基督徒的聯想,但將電影與宗教聯繫起來的想法受到了嚴厲的回絕。米利厄斯表示他的電影中充滿了異教思想,電影評論家艾利和傑克·克魯爾支持這一論斷。安德里安學院(AdrianCollege)哲學和宗教名譽教授喬治·艾徹里(GeorgeAichele)認為,電影中釘十字架的鏡頭純粹是為了炒作,用宗教性的內涵來吸引觀眾。不過他也認為柯南的故事可以被視為對基督一生的比喻,反之亦然。電影評論家尼格爾·安德魯斯則認為除了這個鏡頭外,基督教與本片的製作沒有任何聯繫。
柯南在蛇塔中殺死巨蛇的鏡頭與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屠龍的情節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一些評論家也發現了米利厄斯將《野蠻人柯南》視為一部歌劇來進行拍攝的想法,艾利和哈克維爾就看到了電影與華格納歌劇間的聯繫。據哈克維爾所說,電影開場時的戲段與《齊格弗里德》中鍛制寶劍的場景很相似,柯南的歷險和考驗也似乎是受到了歌劇中英雄經歷的啟發:目睹父母的慘死,身為奴隸慢慢長大,殺死一條巨蛇(龍)。此外,施瓦辛格的扮相也與哈克維爾心目中的齊格弗里德類似:一個“雅利安金髮野獸”的角色模型。這個雅利安英雄所象徵的種族優越性概念,受到了詹姆斯·威爾科特和J·霍伯曼(J.Hoberman)的批判。他們強調片中使用的尼采題辭,並將主角與尼采的超人說聯繫起來。艾伯特對其中“北歐超人對抗黑人”的描繪感到不安,“金髮肌肉男”砍下黑人的頭並“輕蔑地拋下樓梯”。研究亞瑟王的學者亞當·羅伯茨(AdamRoberts)也有這種感覺,他還認為本片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有法西斯主義嚴重滲透的劍與魔法電影代表。據羅伯茨所說,本片沿用了萊尼·里芬斯塔爾為納粹德國奠定的思想和美學。他還警告說,任何對這些劍與魔法電影有關法西斯主義的解讀都是主觀性的。不過,電影評論家理察·戴爾(RichardDyer)則認為對《野蠻人柯南》的這些解讀都是不準確的,是對尼采哲學的誤解,部分哲學學者也表示電影界經常會誤解“超人”這一概念背後的含義。
《野蠻人柯南》也被視為時代的產物,電影的主題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政治氣候。羅納德·里根當選總統後的8年時間裡,個人主義理念得到了加強。他在演講中強調個人的道德價值,鼓勵他的美國同胞讓國家更加成功,並且在冷戰中站起來與蘇聯對抗。南埃塞克斯延續和高等教育學院講師,電影評論員戴夫·桑德斯(DaveSaunders)博士將《野蠻人柯南》與里根主義联系起來,這位總統的政策周圍環繞著保守主義意識形態。他還將柯南和杜姆的對抗比喻為美國人的聖戰,他選擇的武器是原始的劍,而里根是用精神來與蘇聯對抗,杜姆的老巢則與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對比。在桑德斯看來,柯南是美國式英雄的象徵,他從考驗與磨難中汲取力量,並且用美國人的方式擊敗並殺死邪惡的壓迫者(蘇聯)。凱爾納和他的學者同事麥可·瑞恩(MichaelRyan)則提出美國個人主義的另一個敵人:一個過分擴張盛氣凌人的聯邦政府。對電影存在的個人主義联想並不局限於美國,文化歷史學家傑弗瑞·理查茲(JeffreyRichards)注意到了電影在英國青少年中的知名度,電影評論家羅賓·伍德(RobinWood)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個人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區別是很小的,他還認為《野蠻人柯南》是那個時代唯一一部直接拋開了偽裝,公開為法西斯主義理想慶祝的電影。
《柯南》告訴這個世界,男人分兩種,其中一種有著長長的頭髮和漂亮的乳房。——F·X·芬尼,摘自1982年《洛杉磯周報》。
電影專題研究還審查了本片的性別政治問題,1980年代初的動作電影讓女權運動經歷了一次反彈,提升了陽剛之氣的概念。這些電影中的女性被描述為妓女、侍女或是女戰士,身穿暴露的裝束。《野蠻人柯南》向男性觀眾展示出一個克服所有逆境獲得成功的雄性英雄形象,給予他們一個逃離那些侵入自己生活中的激進女權主義女性的幻想。雷納托·卡薩羅為影片上映所創作的宣傳海報將柯南和瓦萊里婭兩位主角刻劃得非常肉慾化,身上所穿的僅是清涼的內衣款式,腳踏長靴,頭髮披散,柯南在圖片中是一個高舉神劍向前跨步的姿勢,而瓦萊里婭則擺出一個“不可能的下蹲姿勢,並且她的衣裝還在大腿之間形成一片黑影”。據舒巴特所說,評論家並不將瓦萊里婭視為一個女強人的形象,而是將她視為一個“性別奇觀”。在他們看來,她就是一具性感的女性身體中住了一個傳統的男性武士。
發行
1980年,電影公司和製片人開始為影片進行廣告宣傳,全美各地的電影院都貼上了預告海報。海報重新啟用了法拉捷特為1966年的《冒險家柯南》創作的封面畫稿。勞倫蒂斯希望《野蠻人柯南》能夠於1981年聖誕節期間開始在影院上映,但環球影業的高管於8月份預演了初步版本後要求對之做進一步剪輯。一位好萊塢知情人士透露,這幾位高管擔憂電影中的暴力描繪。為了進行修改,首映也推遲到了第二年。許多圖爾薩·杜姆進攻柯南村莊的鏡頭都被剪掉了,包括將柯南母親當眾斬首的特寫鏡頭。由於這種改動來得有些突然,為電影譜曲的波爾多里斯沒有及時得到通知,為此他必須在即將錄製前快速進行調整。被剪掉的其它暴力內容還包括蘇伯泰在蛇塔頂上殺死一隻怪獸和柯南在一個集市上當眾砍掉一個扒手手臂的鏡頭。導演原打算把電影片長保持在140分鐘左右,但最終上映的版本長度為129分鐘。據科布所說,到發行時,電影的整個製作成本達到了兩千萬美元。
1982年2月19日,《野蠻人柯南》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進行了預映,之後一個月里又在美國30個城市進行預映。在首都哥倫比亞特區,影迷在大街上排起了長隊,造成交通堵塞;科羅拉多州丹佛的電影票很快銷售一空,休斯頓也有約一千名失望的觀眾被拒之門外。絕大多數排隊觀眾是男性,洛杉磯的一位影迷說,“觀眾大部分是白人,大概高中生或是大學生的樣子,穿著得體,不是那種穿皮革的朋克,不過大部分人都是肌肉鼓鼓的”。3月16日,《野蠻人柯南》在馬德里舉行了全球首映式,並於一個月後開始在西班牙和法國全面上映。20世紀福克斯負責除美國外其他國家的銷售發行,環球計畫在陣亡將士紀念日前一個周末正式在全美發行本片,,這個時候由於學校開始放長假,因此正好是暑期電影季節的開始。為了避免與其它高成本大製作電影競爭,《野蠻人柯南》於1982年5月14日開始在北美1400家電影院正式上映。
米利厄斯請他的朋友巴茲爾·波爾多里斯來譜寫電影配樂,他們曾在《偉大的星期三》中有過一次成功的合作。電影業通常的做法是在主要鏡頭已經拍完後再請一位作曲家來譜曲,但米利厄斯在主要拍攝工作開始前就已經請來了波爾多里斯,所以作曲家就可以根據最初的故事設定來作曲,並且可以在製作結束前完成錄製。波爾多里斯大量使用了一種名叫Musync的音樂編輯軟體來變更曲段的節奏,令其與電影中的動作同步。這種軟體給他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可以在用戶更改節點時自動調整節奏。否則作曲家就只能找個樂團一遍又一遍地排練和修改直到滿意為止。《野蠻人柯南》也是歷史上首部將Musync軟體列入主創名單的電影。
米利厄斯和波爾多里斯在製作過程中會交換看法,探討每一個鏡頭的主題和“感情色彩”。據波爾多里斯所說,米利厄斯將本片預想為一部極少或沒有台詞的歌劇。波爾多里斯為電影譜寫了總計近兩個小時長的多個曲段,這是他的首批大型管弦樂作品,其特點之一是他經常在每一段曲目的最後兩個小節放慢節奏,然後再切換到下一個曲段。波爾多里斯表示他會根據電影的劇情來選擇使用不同的音程,電影拍攝期間他數次到現場觀看,來了解自己的音樂將用來伴隨什麼樣的意境和景象。主體拍攝工作完成後,米利厄斯交給作曲家剪輯過的兩個版本電影,一個沒有任何音樂,另一上則相應配上理察·華格納、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和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來說明自己所需要的“感情色彩”。
波爾多里斯作曲的第一稿是一首由吉他伴奏唱出的詩,營造出一種作曲家自己是一位柯南吟遊詩人的效果,這一稿之後成為片中“鋼鐵之謎”的配樂曲段,由一系列“大規模的銅管樂、弦樂和打擊樂”結合而成,並且也是柯南的個人主題音樂,這段曲目在片中首次出現是柯南的父親向兒子解釋鋼鐵之謎的時候。莫特社區學院(MottCommunityCollege)音樂教授勞倫斯·E·麥克唐納德(LaurenceE.MacDonald)認為這一主題在柯南發誓為父母報仇時多次重複,激起了相應的情緒。電影的開場主題音樂“克羅姆的鐵砧”“以24支法國號奏出一個富於戲劇性的鏇律,密集的鼓點將鏇律不斷地推進和增強”,這一曲段也在之後的多處場景出現。
波爾多里斯於1981年10月完成了片頭柯南村莊受攻擊時的音樂,米利厄斯起初的構想是由一個基於卡爾·奧爾夫作品《布蘭詩歌》的合唱來在這場戲中代表杜姆及其爪牙,但在得知1981年的電影《神劍》中已經採用了奧爾夫的作品後,他改變了主意請波爾多里斯重新創作一段。波爾多里斯譜寫的杜姆主題包含“充滿活力的合唱段落”,其追隨者通過呼喊他的名字來向這位領袖致敬。原本創作的英文歌詞粗略地譯為了拉丁文,波爾多里斯“更擔心這些拉丁文的音韻是否和諧而非其意義是否流暢”。這些歌詞的鏇律來自於13世紀的拉丁文讚歌《怒之日》(拉丁文:DiesJrae),來表現“圖爾遜·杜姆所造成的殘酷悲劇”。
這部電影的大部分音樂都傳達出一種力量、活力和殘暴,不過其中也有一些溫柔的瞬間。柯南與瓦萊里婭親密戲段的音樂以雙簧管和弦樂器演奏,浸潤著一種蔥鬱的浪漫和強烈的情感。據麥克唐納德所說,波爾多里斯並沒有採用以愛情場面和曲調讓人聯想到浪漫主義音樂的做法,而是通過使用“和諧的小調”來表現出柯南和瓦萊里婭憂鬱而獨特的愛情主題;電影新聞工作者大衛·摩根(DavidMorgan)從“輕快而浪漫的鏇律”中聽出了東方的風韻;《電影評論》的音頻評論員佩吉·庫克形容《野蠻人柯南》的配樂像是“一支豐富多彩而又高度敏感的畫筆在一塊大帆布上塗抹,波爾多里斯的(配樂)方案背後有著純粹的感知,通常能以一個令人難忘的力度達到頂峰”。
從1981年11月下旬開始,波爾多里斯花了三個星期在羅馬錄製音樂。他委聘了一支有90個樂器的管弦樂團和一個有24名成員的合唱團並親自指揮。多次與波爾多里斯合作的格里格·麥克里奇編配了曲目,合唱團與管弦樂團的錄製分開進行。24段音效、音樂和對白一起縮混到一個單聲道中,這也讓《野蠻人柯南》成為最後一部由大型製片公司發行但卻使用了單聲道的電影。據波爾多里斯所說,製片人拉菲拉·德·勞倫提斯對於使用立體聲的3萬美元成本有些猶豫不決,她還擔心部分電影院可能會缺乏立體聲系統所需要的相關設備。
影片評價
媒體對《野蠻人柯南》的評價非常兩極化,電影被一方視為優點的部分又會受到另一方嚴厲的批評。甘頓教授將之形容為“電影每收到一個正面評價同時就會收到兩個負面評價”。《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和《時代周刊》的理察·西克爾(RichardSchickel)就很有代表性,艾伯特稱《野蠻人柯南》是“一個異化青春期的完美幻想”,而西克爾則認為該片愚蠢至極,純粹就一心理變態的《星球大戰》。評論家認為電影中的暴力場面過多,或是與霍華德原著的描繪不符
《野蠻人柯南》上映時,媒體傾向於批評好萊塢對暴力的渲染,典型動作片中常有一個所謂的英雄通過殺死任何一個試圖阻止自己的人來達到目標的描寫,而本片的暴力場面受到了特彆強烈的譴責。《新聞周刊》的傑克·克魯爾(JackKroll)稱其“沒精打采且毫無格調”。《舊金山紀事報》的斯圖·施瑞伯格(StuSchreiberg)在文章中指出,自己在電影的多個鏡頭裡一共數到了有50人被殺。其他影評人對電影中暴力的描述評價不一,《紐約》雜誌的大衛·鄧比(DavidDenby)在文章中表示動作場面是這部影片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然而這些鏡頭雖然讓人興奮,但像將柯南母親斬首這樣的場面卻有些空洞。不過另一方面,文森特·坎拜(VincentCanby)、卡羅斯·克拉倫斯(CarlosClarens)和帕斯可·梅里古(PascalMérigeau)一致認為電影中描繪的暴力還沒能達到他們的期望:既然電影是來自霍華德的故事,那么應該要更加血腥才對。據保羅·塞門所說,米利厄斯因為擔心暴力場面而做的削減讓部分鏡頭看起來“像卡通片”。
與原著的比較也在評論家之間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應。丹尼·皮瑞(DannyPeary)和西克爾本預計這會是一部輕快或俗套的作品,因此導演所引入的尼采式主題和意識形態讓他們很不適應。其他人並不欣賞米利厄斯的處理手法,詹姆斯·威爾科特稱其笨手笨腳,而卡羅爾則認為這樣的手法在實現時缺乏實質性的內容。然而,電影中的個人主義和異教的主題引起了許多觀眾的共鳴,這種一個勇士僅依靠自己的實力去征服一切的概念很受年輕男性觀眾青睞。威爾科特在《德克薩斯月刊》(TexasMonthly)上寫道,這樣的主題對那些“希望可以把沙子踢到喜歡欺負人惡霸臉上,並且贏得大獎的那些(體重只有)98磅(合44.45公斤)的弱小孩子們”很有吸引力。卡羅爾認為觀眾喜歡暴力和屠殺,但對其中的“哲學高調”則有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雖然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但霍華德原著的忠實冬粉和學者對這部電影毫不感冒。爭論的一個焦點是,電影中柯南的出身與霍華德有關這一人物少年時期埋下的伏筆不一致。凱瑞·布勞夫(KerryBrougher)也支持這一看法,但德瑞克·艾利(DerekElley)、克拉倫斯和桑蒙認為這是一部忠實於原著的作品。
阿諾德·施瓦辛格的表演也經常在評論中提及,克拉倫斯、皮瑞、甘頓和尼格爾·安德魯斯(NigelAndrews)對這位前健美運動員的表演持正面評價,在他們看來,施瓦辛格的言行舉止就出演這么一個野蠻人來說很有說服力。安德魯斯還指出,施瓦辛格的口音讓他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魅力,使得該片對他的冬粉很有吸引力。羅伊爾·S·布朗(RoyalS.Brown)則相反,他深為施瓦辛格的台詞加起來也只有兩張紙稿而感到慶幸。西克爾用一個“平”字總結了男主角的表演,而克諾爾的總結則要長得多,他將這位演員的表演定性為“平淡乏味,呆若木雞”。雖然桑達·伯格曼為影片注入了優雅和活力而贏得讚譽,但片中幾位經驗更豐富的演員也沒能從批評中倖免。甘頓表示馮·西多對自己的角色缺乏敬業精神,而克拉倫斯也批評瓊斯對人物的刻劃糟糕透頂。布勞夫沒有批評演員的表演,他怪罪的是米利厄斯的劇本。
根據一家媒體分析公司提供的數據,《野蠻人柯南》上映首周入賬947萬9373美元,登上了美國票房榜冠軍的位置。該公司對本片的票房統計一共持續了8個星期,電影總計在美國收入3851萬3085美元。扣除應付電影院業主的部分後,環球影業一共入賬2250萬美元。這筆收入已經超過了公司為電影投入的成本,之後的任何收入就已經是純利潤。瑪麗安·克里斯蒂接受《波士頓環球報》(TheBostonGlobe)採訪時提及《野蠻人柯南》在歐洲和日本上映的票房成績都很理想,其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艾默里大學電影研究教授大衛·A·庫克認為本片在北美的票房表現還沒能達到大片的程度,在北美大陸發行這樣的電影其租金應該至少能達到5000萬美元。《野蠻人柯南》的租金在1982年發行的電影中名列第13位,加上這年環球影業出品的其它三部電影:《E.T.外星人》(1982年最成功的電影,租金1.87億美元)、《金色池塘》和《春城花滿天》(TheBestLittleWhorehouseinTexas),一共占到了年度電影放映租金的30%。據電影業分析師亞瑟·D·墨菲所說,這是史上首次單個電影發行商分走整年市場如此巨大的一塊份額。
1982年10月2日,《野蠻人柯南》發行了錄像帶,其銷售和出租都很火爆。從發售開始就登上公告牌錄像帶銷售和出租排行榜前40名並保持了23周之久。據賽門所說,電影的家用媒體發行收入截止2007年已經突破3億美元。電影之後還由林·卡特和德坎普夫婦寫成了小說,另外漫威漫畫公司還將之改編成了漫畫作品,這也是該公司為數不多的此類作品之一。2000年,環球影業發行了2000年發行了特別版DVD,其中增加了兩分鐘內容,全長131分鐘。
1980年代大部分同類改編電影票房上都很失敗,《野蠻人柯南》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部真正獲利的作品。據賽門所說,直到2001年彼得·傑克遜的《指環王:護戒使者》上映前,本片都是衡量劍與魔法題材電影的一個標準;多部當代的同類電影都被批評家認為是本片的仿作。如1982年的《魔誡奇兵》(TheBeastmaster)等。柯南的成功引出了許多低成本山寨版本,如1982年的《無敵阿托爾》(Atorl'invincibile)和1983年的《亡靈哨兵》(Deathstalker)等。1984年,本片續集《毀滅者柯南》上映,曾參與前片製作者中僅少數回歸,如施瓦辛格、岩松信、波爾多里斯。賽門還認為之後大小銀幕上出現的羅伯特·E·霍華德小說改編影視作品都是在本片影響下產生的低劣作品。1983至1993年,好萊塢環球影城推出了一個20分鐘長的真人動作節目《柯南歷險記:劍與魔法的童話》。該節目是《野蠻人柯南》的衍生劇,耗資500萬美元,其中主要包括動作場面和波爾多里斯的音樂。節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煙火、雷射,以及一個高5.5米並且可以噴火的電子動畫龍。
《野蠻人柯南》為製片人迪諾·德·勞倫蒂斯(2009年)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參加製作的多位電影人因本片獲得了可觀的名聲或利潤。桑達·伯格曼獲得了金球獎提名,這也是她在電影界獲得的最高成就,之後她出演的角色都沒能為她帶來進一步的認同;迪諾·德·勞倫蒂斯繼1976年的《金剛》(KingKong)後製作的連續多部電影票房上都不理想,這次《野蠻人柯南》似乎代表他時來運轉了,兩年後的續集也同樣獲利不少,但事與願違,之後的多個高預算項目都沒能收回成本,最終導致他在1988年宣布破產。《野蠻人柯南》也是截止2013年5月約翰·米利厄斯執導最成功的作品,他之後的作品都遠不及本片成功。
普列斯曼沒有從本片的票房中獲得分成,但他將電影著作權以450萬美元賣給了勞倫蒂斯,並且還可以在該片的任何一部續集收入中獲得10%的提成。這筆著作權轉讓費已經足以解決他的製片公司之前因另一部電影的失敗而出現的財政困難,還清了所有貸款和其它欠款。普列斯曼表示,這筆交易“獲得了比拍片發行更高的收入,這部他沒有製作的電影,卻比製作過的任何一部電影都要賺錢”。他還安排美泰公司獲得了為電影開發一系列玩具的權利,不過該公司的管理人員認為這部電影對孩子們來說“很暴力”因而放棄了這些權利。不過普列斯曼說服了他們讓自己根據其新玩具“決勝時空戰區”製作一部電影。1987年,耗資2000萬美元的同名電影上映,在美國的票房收入為1700萬美元。
真正因這部電影獲利最大的還是作曲家巴茲爾·波爾多里斯和男主角阿諾德·施瓦辛格。波爾多里斯的配樂獲得了評論界的好評,他在電影界的聲譽也與日俱增。麥克唐納德認為波爾多里斯為本片譜寫的配樂是“該年代最傑出的電影音樂成就之一”,佩吉·庫克也稱這是1982年除《E.T.外星人》外最優秀的電影音樂作品,更是唯一一個去看這部電影的理由。聽過《野蠻人柯南》中的音樂後,保羅·范霍文請波爾多里斯來為自己的電影譜曲,他們先後在1985年的《冷血奇兵》(Flesh&Blood)和1987年的《機械戰警》中合作。范霍文和施瓦辛格合作並於1990年上映的電影《全面回憶》中的音樂也受到了《野蠻人柯南》很大的影響,為該片譜曲的作曲家傑瑞·高史密斯將波爾多里斯的作品當成自己的榜樣。
《野蠻人柯南》為施瓦辛格的演員生涯帶來了世界性的聲譽,並且建立了他大多數電影角色的模式:“面無表情的冷酷壯漢,但不知何故又惹人喜愛”。他這個野蠻人的形象是經久不衰的,為喬治·H·W·布希競選總統作宣傳時,他被稱之為“共和黨柯南”,這個綽號貫穿了他的整個政治生涯,並且在擔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期間經常被媒體提及。施瓦辛格也深知這部電影對他的意義,承認柯南一角是“上帝為(自己)職業生涯送來的禮物”。擔任州長期間,他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放了一把亞特蘭蒂斯劍的複製品,偶爾還會向來訪的客人展示,並且允許他們接觸和玩耍。他還不止一次重新說起自己在本片中那句曾飽受評論家譏嘲的台詞:“讓你的敵人俯首稱臣,追得他們四處逃竄,聽到他們女人的悲嘆”。
這部電影是阿諾德·施瓦辛格(ArnoldSchwarzenegger)成名之作。該片成功塑造出了一位長發飄飄、手握長劍的遊俠。阿諾德這種“銀幕大英雄”的基調從此片開始確定,並逐步走進了千家萬戶。
影片根據一部著名的傳奇小說改編。阿諾德·施瓦辛格依靠的還是自己一身雄健無比的肌肉,壯碩的肌肉彌補了稚嫩的演技,在約翰.米利厄斯導演的這部冒險片中大製作之中開始建立個人形象。論劇情有如中國武俠小說的俗磕,但豪華的美術和製作增加了本片的史詩色彩,整個尋仇過程也安排得多彩多姿,娛樂效果不錯。
阿諾·施瓦辛格的成名作,當年他以環球先生的健美身材躍上銀幕,扮演一名古代的復仇劍客,壯碩的肌肉彌補了稚嫩的演技。論劇情有如中國武俠小說的俗套。阿諾除了肌肉,還表現出足夠的幽默感。1984年的續集《霸王神劍》(ConantheDestroyer)中,主角被女王操縱,上路尋找一件寶物。風格相似,但不如第一集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