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法國布雷斯特。父親加斯東·羅伯—格里耶是國小教師之子,曾就讀於克呂尼的工藝美術學校,後與人合辦了一家小型紙板廠。母親伊馮娜·卡努是一個海軍士官的女兒。
1928——1933 就讀於巴黎十四區布拉爾街的市鎮國小,與父母和姐姐安娜—麗茲居住於同一區的加桑迪大街。
1933——1939 就讀於巴黎布封中學直至高二。
1939——1940 在布雷斯特學習基礎數學。6月,通過中學畢業第二場會考。
1940——1942 在巴黎聖·路易中學就讀農藝學預科。
1942——1945 在國立農藝學院攻讀農藝師學位。
1943年7月至1944年8月 作為镟工在紐倫堡豹式坦克工廠受強制勞動,結識克洛德·奧里埃和貝爾納·杜弗。
1945——1948 任國立統計與經濟學院特派員,參與由阿爾弗雷德·索維創辦的《行情與分析》雜誌的工作。
1947年8月 作為國際重建旅的志願者,在保加利亞參加修建佩爾尼克至沃魯伊克的鐵路。
1949 離開國立統計與經濟學院,開始從事寫作。隱居在塞納—馬恩地區布瓦—布德朗的一家人工授精與荷爾蒙研究中心,制 作受閹雌鼠陰道組織的塗片。工作間隙,在一幅荷蘭公牛的系譜樹示意圖背面寫作《弒君者》。手稿後來交到伽利瑪出版 社,但被退回。不過稿子受到了讓·波朗的注意,由多米尼克·奧利將其轉到當時任午夜出版社顧問的喬治·朗布里奇手中。
1950——1951 在“殖民地水果和柑桔類研究所”任農藝師。到過摩洛哥、幾內亞、瓜特盧普和馬提尼克。1950年,由於健康原因被迫從安的列斯群島返回法國,在回國的船上開始創作《橡皮》,回國後辭去工作以完成小說創作。
1952 將《橡皮》的手稿帶給朗布里奇。極受讚賞,手稿轉給了午夜出版社社長熱羅姆·蘭東。在以極大的熱情閱讀完書稿後,蘭東約見了羅伯—格里耶,並向他提出了簽訂出版契約的建議,他們之間的友誼自此開始。第一部分注釋登在《批評》雜誌上。由於讓·皮耶爾的幫助,進入農業會常務理事大會工作。
1953 《橡皮》由午夜出版社出版,反應普遍平淡。新聞界表現出敵視態度或者保持沉默。然而羅蘭·巴特和讓·凱洛爾則表示出了興趣。羅伯—格里耶失去他在農業會的職位。
1955 1月1日起成為午夜出版社的審讀員。出版《窺視者》,印行的一萬冊直到1957年才售完。由於巴塔耶、波朗和布朗肖的推薦,作品獲批評家獎。這次評獎引發了一場著名的爭吵:加布里埃爾·馬塞爾大發雷霆;亨利·克洛阿怒沖沖辭去評審一職;埃米爾·昂里奧威脅羅伯—格里耶要查禁作品,並在《世界報》上聲稱該書更應該交給輕罪法庭而不是給文學獎的評審會;而羅蘭·巴特和布朗肖則分別在《文學批評》和《新法蘭西雜誌》上撰文讚揚該書,加繆和布勒東也向獲得戴爾·杜伽基金會資助的羅伯—格里耶表示了鼓勵,《快報》則為他開闢專欄,以“今天的文學”為題刊登了他的九篇文章。這些發表於1955年10月至1956年2月的文章先是作為系列宣言轉載於《新法蘭西雜誌》,後來又以《為了一種新小說》為題匯集成冊。當年盛夏,羅伯—格里耶結識了布魯斯·莫里塞特,由於後者的推介,他在60年代的一些美國大學裡成了一個時髦的話題。
1957 《嫉妒》由午夜出版社出版,第一年只賣出了746冊。此前不久羅伯—格里耶成了蘭東的文學顧問,與卡特琳娜·赫斯塔季昂結婚,他們相識於1951年夏天一次為大學生組織的土爾其之旅。
1959 《在迷宮裡》由午夜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第一次得到了主要報刊略帶好感的分析評論。相反,羅蘭·巴特批評它使用了太多的形容詞來形容白雪。
1960 在“121人宣言”上籤名。時值對簽名者的迫害愈演愈烈之際(午夜出版社後來甚至被人安放了一枚炸彈),馬爾羅向羅伯—格里耶表示了半官方的支持,允許他一個月之後獲得了執導其第一部影片所必須的預支款。
1961 在影片《去年在馬里安巴德》的腳本和對白基礎上開始撰寫同名電影小說,由阿侖·雷乃執導的該片在慕尼黑外景地拍攝。在一次小範圍看片時,布勒東反應強烈,認為影片在屬於他的超現實主義領地犯了瀆君之罪。該片被威尼斯電影節選作法國代表片,目的在於嘲弄法國當局,因為它剛剛禁演了由義大利人拍攝的對阿爾及利亞戰爭表示出敵意的《你決不會殺人》。經過評審會一個星期激烈的爭論後,《去年在馬里安巴德》獲得了金獅獎,風行一時。儘管一些人在背後將其戲稱作“馬里安巴鬍子”,影片還是立刻贏得了所有報刊的長篇評介文章,其中不僅有《世界報》,而且也包括《費加羅報》、《巴黎競賽畫報》和《女士快報》,等等。與這些報刊相反,《現代》雜誌對影片進行了猛烈攻擊,而薩特則在一次小範圍看片時向羅伯—格里耶表示了完全的支持。同名電影小說由午夜出版社出版(1961)。
1962 唯一的短篇小說集《快照集》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63 《為了一種新小說》由午夜出版社出版。羅伯—格里耶執導的第一部影片《不朽的女人》上映。該片在伊斯坦堡外景地拍攝,獲路易·德呂克獎,但在商業上遭到失敗。同名電影小說當年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65 《幽會的房子》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66 執導《橫跨歐洲的快車》。該片在巴黎和昂維爾外景地拍攝。沒有獲獎但取得了巨大成功。
1968 執導《說謊的人》,該片在斯洛伐克上塔特拉斯山區拍攝,1969年獲柏林電影節編劇獎,但在商業上遭到失敗。
70年代 在美國的幾所著名大學任訪問教授。
1970 《紐約革命計畫》由午夜出版社出版。巴特稱讚它具有萊布尼茨式的完美但又變幻不定。
1971 影片《伊甸園及其後》上映,1969年拍攝於布拉迪斯拉瓦和德耶巴。《少女之夢》由拉封出版社出版,配有大衛·漢密爾頓的攝影作品。
1972 《漢密爾頓的貴婦們》由拉封出版社出版。
1974 在巴黎和卡特萊外景地執導《慾念浮動》。影片由於有傷風化和淫穢的罪名在義大利遭到起訴和禁映。在巴黎,有“特殊愛好”的觀眾先是被廣告的誘人性質所吸引,後來很快意識到那是個花招(並非有意的),於是就把電影院讓給了“知識分子”。同名電影小說當年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75 執導《玩火遊戲》。《瓦那德女神廢墟上的寺廟建設》由洗衣船出版社出版,配有保爾·戴沃爾的蝕刻插圖。《N.已經擲了骰子》作為拍攝於1972年的《伊甸園及其後》的另一剪輯版本在FR3播出。
1976 配有馬格利特所畫插圖的《漂亮的女俘虜》出版(藝術出版社),《一座幽靈城市的拓樸學結構》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77 《鏡中的禮拜堂》由瑟蓋爾斯出版社出版,配有伊利娜·尤奈斯戈的照片。
1978 出版配有勞申伯格所作石板畫的《表面的可疑痕跡》。《金三角的回憶》和《弒君者》由午夜出版社出版。《羅伯—格里耶談自己》在正式出版前先行登載於《午夜》雜誌第31期。
1981 與美國大學女教員伊沃娜·勒納爾合作的《約會》出版,這一教學性質的著作最終以《吉娜》為書名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82 執導《漂亮的女俘虜》。
1984 《重現的鏡子》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87 《昂熱麗克或迷醉》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92 被沃爾茲堡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6月)。“羅伯—格里耶在70年代”國際討論會在華盛頓大學舉行(10月)。
1994 《科蘭特的最後日子》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95 影片《一種讓人發瘋的聲音》上演。該片在西德拉島外景地由羅伯—格里耶與迪米特里·德·克萊爾克合作導演,成為柏林電影節正式評選影片,但在商業上遭到失敗。
1997 籌劃執導影片《要塞》,按照構想,讓—路易·特蘭迪尼昂將在該片中扮演一個腿部受傷的龍騎兵軍官的角色。
(羅歇·米謝爾·阿萊曼編,黃希雲譯)
——選自羅歇·米謝爾·阿萊曼著《阿蘭·羅伯-格里耶》,巴黎瑟耶出版社,1997
阿蘭·羅伯-格利耶作品中文版篇目
上海譯文出版社:
《橡皮》(小說,1953)
《窺視者》(小說,1955)
《嫉妒》(小說,1957)
《吉娜》(小說,1981)
譯林出版社:
《橡皮》(小說,1953)
《窺視者》(小說,1955)
安徽文藝出版社:
《一座幽靈城市的拓撲學結構》(小說,1976)
《吉娜》(小說,1981)
--收錄在《幽靈城市 金姑娘》中
灕江出版社:
《嫉妒》(小說,1957)
《去年在馬里安巴德》(電影小說,1961)
--收錄在《嫉妒》中
北嶽文藝出版社:
《重現的鏡子》(傳奇故事,1985)
湖南美術出版社:
《弒君者》(小說,1949,1978)
《在迷宮裡》(小說,1959)
《不朽的女人》(電影小說,1963)
《幽會的房子》(小說,1965)
--收錄在《羅伯-格里耶作品選集》第一卷中
《紐約革命計畫》(小說,1970)
《慾念浮動》(電影小說,1974)
《金三角的回憶》(小說,1978)
--收錄在《羅伯-格里耶作品選集》第二卷中
《重現的鏡子》(傳奇故事,1985)
《昂熱麗克或迷醉》(傳奇故事,1988)
《科蘭特的最後日子》(傳奇故事,1994)
--收錄在《羅伯-格里耶作品選集》第三卷中
《為了一種新小說》(論文集,1963)
《快照集》(短篇小說,1962)
《反覆》(小說,2001)
(以上作品法文版均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博爾赫斯書店:
《我的電影觀念和電影創作——中國講演錄》(1996)
《阿蘭·羅伯—格里耶》(宣傳圖冊)(實驗藝術叢書,博爾赫斯書店印製,1999年)
中文版研究專著
《小說的政治閱讀》(法)雅克·里納爾著,楊令飛、吳延暉譯,午夜文叢,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15元
《阿蘭·羅伯-格里耶》(法)羅歇-米歇爾·阿勒芒著,蘇文平、劉苓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