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穆哈爾努姓

ㄋㄨˇ),滿語為Amuharn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阿穆哈爾努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muharn

阿穆哈爾努[阿穆哈爾努,讀音作ā mù hā ěr nǔ(ㄚ ㄇㄨˋ ㄏㄚ ㄦˇ ㄋㄨˇ),滿語為Amuharnu Hala]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阿穆哈爾努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阿穆哈爾努氏,原遊牧於唐努烏梁海西北端阿穆哈河地區(今俄羅斯唐努圖瓦阿穆哈河地區),以居地為姓氏,意為“居住在阿穆哈河畔黑眼睛的人們”,後在沙皇俄國的血腥侵略過程中逐漸退遷於巴林比金口岸地區(今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muharnu Hala。
蒙古族、滿族阿穆哈爾努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穆氏、黑氏。
二.郡望:
伯 力: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東岸,亦稱勃利、剖阿里、頗里、婆離、博和哩、波力、伯利等,皆系女真語同一詞的不同漢語音譯,原意為“豌豆”,俄羅斯稱其為“哈布羅夫斯克”,即黑龍江伯力。伯力,在唐朝時期為黑水都督府駐地,唐開元十年(公元772年)在該地設定勃利州。遼國時期為五國部之一的剖阿里所在地,設五國部節度使,轄黑龍江下游各部,博和哩為五國頭部。金國時期為胡里改路(今黑龍江依蘭)轄地。元朝時期屬水達達路管轄。明朝時期在該處設巴忽魯衛,隸屬於奴兒乾都司,在其附近的希禪屯置有喜申衛,主要居住著達斡爾民族。明崇禎十六年(後金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後金政權在該地設博和哩噶珊,先後由三姓副都統、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管轄,是後來清朝東北邊疆重鎮之一。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沙皇俄國在強迫滿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後,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率軍到達,以此地作為俄國西伯利亞第十三邊防營的屯營地,建立軍事哨所,並以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沙俄侵略黑龍江流域的頭目哈巴羅夫的名字將伯力命名為哈巴羅夫卡。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沙俄強迫滿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伯力地區被沙俄割占。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沙俄又將哈巴羅夫卡改名為哈巴羅夫斯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