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面積逾10,000平方千米的歐洲西北部森林台地,範圍包括比利時和盧森堡的一部分,以及法國的默茲河(MeuseRiver)谷地。東北-西南走向,平均高度約488米。1/2以上地面為森林所覆蓋,土地貧瘠,只生長石楠屬植物。位於人口稠密的巴黎-布魯塞爾-科隆三角地帶中間。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區是1914、1918和1944年戰況最激烈的戰場。
阿登山區是比利時最秀麗的去處之一。這裡海拔200米左右,卻已是比利時最高的地區。讓“阿登山”聞名於世的,是現代史上一場慘烈的戰役——二戰期間的“阿登戰役”。
60多年前的今天,以美軍為首的盟軍和德軍百萬軍團曾在這裡對峙。集合了所有精銳的德軍,妄圖通過這一戰扭轉乾坤。不過,由於德軍中路突進過快,形成劍狀的“突出部”,被盟軍攔腰截斷,最終導致了德軍的敗亡。在這場慘烈的戰役中,德軍損失12萬人,美軍損失8萬,美軍的“兄弟連”在這裡一戰成名。
生活習俗
戰爭並沒給阿登山區留下難以癒合的傷口。阿登山區所在的省——比利時盧森堡省省長雷內·科林在向筆者描述26萬盧森堡省人的“品質生活”時,曾自豪地稱,這個地區從來沒有發生過罷工事件。這在工會勢力一向強大的西歐,確實是值得誇耀的一件事。
當年曾經遭受德軍鐵蹄踐踏的烏爾河,繞著小城杜爾碧潺潺流淌。杜爾碧被譽為“世界上最小的城鎮”。杜爾碧的446位居民,並沒有因居住在這塊巴掌大的地方而無所事事。傳承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傳統手工藝,在現代化大生產的衝擊下頑強地生存下來。
比利時有幾百種啤酒,如果每天喝一種,一年也嘗不盡。生產Marckloff啤酒的是一個家庭作坊,產量只有幾噸。Marckloff家面對發酵爐的那種慈祥和欣慰,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阿登石頭城”也是一個巴掌大的小鎮,這裡的家庭作坊比杜爾碧有過之而無不及。
Cyril家的杏仁朱古力遠近聞名,不僅因為杏仁的獨特芳香,也因為他們為消費者免費設計的精美包裝。你只要訂購24塊以上的朱古力,包裝上就會按照你的要求,出現你指定的圖案。
野豬是盧森堡省的標誌,更是盧森堡省人最愛的美食。筆者曾在盧森堡省的森林裡見過成群結隊的野豬,它們雖青面獠牙,卻遠沒有想像中的“動物兇猛”。
雖然沒有多少重工業和大企業,但數不清的家庭作坊已經為阿登山區的人們創造了數不清的商標和無盡的財富,再加上這個地區出產的聖誕樹和其他農、林產品,足以使盧森堡省人過上富足的生活。
兩次兵出阿登山區
一戰阿登
馬奇諾防線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國軍隊不得不避開德法邊境正面,另選進攻法國的方向。德軍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建議將主攻方向轉到阿登森林地區。那裡雖然道路崎嶇,但是憑著德軍的優秀軍事素質和高度機動性,是完全可以逾越的。而英法聯軍卻不會注意阿登地區,德軍在這裡可以實現中央突破,然後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向西北方向直插法國北部海岸線,包抄比利時境內的英法重兵集團,切斷其與法國本土的聯繫,然後南北夾擊,一戰平定西歐。新的作戰計畫命名為“揮鐮行動”,史稱“曼施坦因計畫”。阿登山區崎嶇難行,德軍用工兵開路,翻山渡水,憑著出色的軍事素質和高度紀律性,經過2天時間的艱苦跋涉,終於穿越了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森林地區,攻入法國境內。法軍的阿登地區守衛部隊根本不是德軍對手,迅速就被擊潰。並攻下了法國的軍事重鎮色當。另一支德軍萊因哈特裝甲軍團也抵達色當之北的馬斯河畔。守衛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大軍腹背受敵。馬奇諾防線從此失去了他的意義。
再戰阿登
一名德國奧寧堡部隊的士兵後來回憶說。他們以為能夠重現4年前席捲英法軍隊的情景,然而最終結果,卻是西線盟軍踏上了直搗柏林之路.到了44年秋德國面臨絕境,為扭轉這一局面,希特勒決定集中兵力在西線發動一場使盟軍猝不及防的攻勢,奪回主動權。為此,從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統帥部十分秘密地著手制定西線最大的陣地反擊戰——阿登反擊戰計畫。該計畫的主要構想是:集中優勢兵力,迅速突破盟軍防線,強渡馬斯河,奪取盟軍的主要補給港口安特衛普,把盟軍一分為二,並製造第二個敦刻爾克,然後再轉過頭來對付蘇聯。德軍在進攻前實施了“格賴夫”的作戰計畫。就是挑選可以說英語的戰士到敵戰區進行一切可以的破壞和擾亂,初期這確實對盟軍造成了極大的混亂。戰鬥一開始,德軍的攻其不備使美軍節節敗退。並使美軍在歐洲戰場上遭到的最嚴重失敗。之後雙方就在巴斯托克這座孤城進行了拉鋸戰,我們所熟悉的“兄弟連”就在此時進入了歷史。隨後的戰役就向兄弟連所演,盟軍兵力的不斷增加。士兵們大不畏的精神阻擋了德軍的進步,也讓希特勒的夢想破滅。
阿登戰役是西線最大的陣地反擊戰,德軍傷亡10萬人,損失坦克和重炮約700輛、飛機1600架。盟軍損失約8萬餘人(包括1萬人死亡,4.7萬人受傷,2.3萬人失蹤),其中7.7萬人是美國軍人。阿登戰役之後,希特勒再無後備力量可以補充,德軍在西線再也無力阻檔盟軍的前進了。
兩戰比較
德國陸軍最高統帥部計畫穿過阿登山脈進行大規模的突擊,在肩胛處切斷盟軍北方集團軍的彎曲的左臂。這一行動除規模較大和速度與武器不同以外,很像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茨戰役突襲普拉贊高原,切斷和破壞奧俄聯軍的迂迴運動,並突破其中央陣地。"萊茵河衛兵"計畫是一種天才。然而現實卻很殘酷。但德軍的當前情況和對手都不是可同4年前相比。政治上:4年前的對手在政治上採取綏靖政策,犧牲其他小果以期望達到自身安全為目的,對德國步步退讓。認為德國的胃口不是很大,可以滿足對方。而德國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並賠償了大量的錢財,還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全國人民都希望通過一場戰爭來改變這樣的局面,所以德國上下一心,戰鬥精神完全不可比。但第二次戰爭時,德國已經被定義為法西斯極端分子,世界均反對他,而他的對手由英法變為英美和蘇聯領銜的全世界。
軍事上:二次戰爭都是德軍採取了主動出擊,對手處於被動挨打。但第一次戰爭對手過分相信馬奇諾防線的優勢,一心想守住自己的一畝3分地。簡直就是被動中的被動。裝備上,德軍進行了大量改革。如裝甲兵團的出現等等。各類新的軍事思想不斷湧現。全國在納粹的宣傳下紛紛加入部隊。第二次戰鬥盟軍完全不同於過去的英法聯軍作戰。以硬對硬!裝備上美國的出現大大減小了雙方的差距。德國的兵力也快跟不上了。就連16--20歲的青年均被強制入軍!!
經濟上:第一次戰鬥前世界經濟出現了經濟危機,德國採取了以戰養戰。世界發展國家基本沒什麼區別。德軍獲取了第一次的勝利後,經濟才取得了大的漲幅,英國卻天天吃上了德國給的鐵塊炸彈。真是天上掉鐵餅但不是餡餅。第二次德國城市開始大量吃鐵餅。經濟後勤一落千丈。
一戰阿登採用了新的計畫,還是天才計畫。大家都知道新的作戰思想和計畫取勝的機會是很大的。但二戰卻沿用一戰的老路。沒任何創新,且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不是一戰的全盛時期。固而失敗。
阿登反擊戰
1944年11月28日,加拿大軍隊攻克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使盟軍得以繼續向德國最後的天然屏障萊茵河挺進。因為,“市場花園”行動之後,盟軍在西線的進攻沉寂下來了。在德國,幾年來的勝利氣氛開始逐漸轉化為驚恐和畏懼。整個德國特別是工業區籠罩在轟炸之下,人們習慣於迅速撤進防空洞,然後在廢墟中又重新找回街道和房屋。希特勒認為,要是不行動就會帶來整個帝國完全的毀滅,他決定孤注一擲,傾盡全力向盟軍發動一次強大的攻勢。希特勒將這次反擊作戰的地點,選擇在盧森堡、比利時與德國交界的阿登山區。阿登山區的盟軍防守比較薄弱。但是阿登山區森林茂密,丘陵起伏,不適宜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作戰。德國人對阿登山區非常熟悉,4年前希特勒正是從阿登山區發起了閃擊作戰,突破了法國的防線,進而導致了整個盟國西線的總崩潰。希特勒選擇阿登作為反擊點,有重溫舊夢之意。
希特勒集結了2500輛坦克和重炮,28個師,其中有9個裝甲師,此外還有6個後備師。這些士兵都是從東線戰場上下來的有經驗的老兵。阿登地區是盟軍前線的最遠處,只有美軍的4個步兵師防守。美國大兵認為阿登是個休息的地區,他們盡情娛樂,等待被調往別處。
在阿登戰役打響的幾天前,德軍秘密實施了特種作戰計畫——“格賴夫”計畫。德軍企圖用縱深特種破壞的破襲戰在盟軍當中造成巨大混亂,來配合整個阿登的反攻。德國人假冒美國人,進入到美國防線內部,到處製造混亂。但是計策並沒有完全得到成功。一輛假吉普車在加油時,使用了“PETROL”(汽油)這個詞,這是一個英國英語單詞,不是美國英語單詞,美國人一般用“GASOLINE”來表示。美軍立即警覺起來,逮捕了化裝的德軍,但是只抓住了其中的幾個人。之後,美軍建立了關卡來檢查所有的士兵和軍官,他們互相在不注意的時候提問,這些問題只有真正的美國大兵才會回答,每輛卡車和吉普車都要檢查,甚至是指揮官,每個人都要毫不遲疑的回答出足球明星的名字或首都的名字,要不然就馬上被捕。
1944年12月15日夜,25萬德軍集結在他們的出發地點等待攻擊的命令,而在他們的對面,10萬美軍正在睡覺,對危險一無所知。
1944年12月16日凌晨,德軍開始炮擊,1小時之內,美軍的前線就被摧毀了,德軍的地面進攻取得了全面成功。美軍有兩個團被全部包圍,7000多名美軍投降。
1944年12月17日,德軍的先頭部隊突入比利時境內30多公里。
雖然德軍在阿登山區的反攻作戰迅速並取得成功,但被突破地段的兩邊仍然是盟軍固守的陣地,德國的反擊部隊只能沿著一條狹長的突破地帶推進,這樣戰線就形成了一個凸出部。在這個突出部的前方有一個叫做巴斯托尼的比利時小城橫亘在德軍挺進的道路上。美軍和德軍對巴斯托尼的重要性都有清醒的認識,德軍將領莫德爾元帥和統帥部參謀長約德爾元帥都認為阿登戰役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巴斯托尼。
1944年12月19日,美國101空降師到達巴斯托尼。101空降師在巴斯托尼建立起堅強的防禦體系,使得巴斯托尼成了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1944年12月21日,德軍包圍了巴斯托尼的18000名美軍。
1944年12月22日,美軍防線瀕臨崩潰。上午10點半,德軍向美軍下達了最後通牒“要么立即投降,要么徹底毀滅。”幾個小時後,德軍得到了101空降師副師長麥考里夫將軍的回信,它只有一個字:“呸!”。與此同時,巴頓將軍正率領第3集團軍向巴斯托尼馳援,而艾森豪給他的命令也只有一個字:“快!”
1944年12月23日清晨,美國第8航空隊的戰鬥機重新遮蔽了西歐的天空,C-47運輸機投下了數百個降落傘,101空降師得到了機槍、子彈和醫藥用品等補給。
聖誕節當天,德軍又發起了強大的進攻,終於敲開了巴斯托尼西部的美軍防線,就在巴斯托尼告急之時,巴頓的坦克部隊趕到,危機被及時解除了。
7天后,惱羞成怒的希特勒集中了9個師的兵力繼續猛攻巴斯托尼,但此時的巴斯托尼已經得到了巴頓將軍的增援,德軍的進攻毫無進展。不僅如此,此時的德軍已陷入了一個狹長的走廊地帶,若不及時撤退必將遭到盟軍的圍殲,無奈之下希特勒終於下令德軍撤退。
1945年1月28日,德軍被盟軍徹底趕回到原來的陣地。阿登反擊戰中德軍傷亡10萬人,美軍傷亡了8萬人。美軍獲得了勝利,從此希特勒再也沒有力量阻擋盟軍的進攻了。
同名電影《阿登森林戰役》
名稱:阿登森林戰役【又名:聖戰士,冰雪戰士等】
英語:SilentNight
導演:瑞恩·立特爾
主演:科賓·艾瑞特,亞歷山大·波林斯基,科比·黑伯恩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顏色:彩色
類型:戰爭片
片長:91分鐘
上映時間:2002年
劇情:影片真實再現了二戰期間的一場殘酷的戰役。在德軍陣地後方,迪肯等四位美軍士兵從德軍槍口下逃生,他們在茂密的樹林中艱難行進尋找藏身之處。在偶然中,四人搭救了被德軍擊落的英軍偵察機飛行員溫利。由於溫利手中重要的航拍情報需要立即送往盟軍指揮部,一行四人決定護送溫利突破德軍封鎖線。五人頂著暴風雪和德軍的阻擊艱難前行。在途中。迪肯遇到了在德國認識的朋友魯道夫。身為德國士兵的魯道夫在危急關頭給了迪肯他們一輛軍用吉普車。在德軍的阻擊中,兩位戰友相繼犧牲,溫利也深受重傷。危急關頭,迪肯三人駕著軍用吉普車衝過德軍陣地,槍林彈雨中迪肯也倒下了,但是情報終於安全送達盟軍指揮部……
獎項:獲聖地亞哥電影節最佳影片;獲薩克拉門托電影節最佳影片;獲長灘國際電影最佳影片;獲馬可島電影節最佳影片;獲奧傑爾電影節最佳影片;獲美國溫馨電影展最佳影片;獲石溪電影節最佳影片。
相關人物
巴頓將軍
一九四三年在北非,英美盟軍遭到綽號叫″沙漠之狐″隆美爾元帥率領的德軍反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鬥,結果美軍遭到慘敗。陷入了困境。為了扭轉戰場形勢,重振美軍力量,美國當局派喬治.巴頓將軍前往第二特種部隊任司令官,有才華的布萊特雷少將為他的助手。
年逾50的巴頓,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頓軍紀,命令伙房必須準時開飯,官兵服飾整齊,不準女人裸體畫帶進軍營,還制訂了極嚴格的訓練計畫。經過雷厲風行的整頓,巴頓部下的官兵們,一掃悲觀畏戰的情緒,成為一支紀律嚴明、鬥志昂揚、驍勇善戰的部隊。
不久,巴頓率領第二特種部隊,與德軍隆梅爾的軍團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德軍大敗。巴頓部隊乘勝追擊,最後把殘兵敗將趕出了非洲戰場。巴頓又被派往第7軍擔任指揮官。他決定從西西島南部登入進攻巴勒莫,讓英軍的蒙哥馬利將軍攻取賽羅可斯,以牽制該地的敵軍。但計畫遭到蒙哥馬利的反對。於是美國英聯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出於雙方面子的維護,其中包括蒙哥馬利的情緒,就採納了英方的作戰計畫,巴頓氣憤異常,他不願作英軍部隊的配角,但作為軍人,他不得不服從命令。
1943年7月,英美聯軍分別在西西里島南部和東部登入。但由於德軍防禦主力的頑強抵抗,蒙哥馬利部隊無力攻破敵軍防線,最高指揮部就命令巴頓管轄下的第二特種部隊讓公路給英軍前進,然而特種部隊的德軍猛烈炮火下讓路,傷亡很大,指揮部又命令停止前進,而巴頓還是全速行進,趕在蒙哥馬利部隊前面,攻克了敵軍防線,後來巴頓在記者招待會上興奮不已。
巴頓部隊繼續攻克墨西拿,但由於德炮火猛烈反擊,也由於巴頓一意孤行的作戰方案,部隊推進遲緩,傷亡慘重。巴頓不得不親自往前方偵查。在視察隨軍醫院時,他動手打了一個已被戰爭折磨得疲備不堪的士兵,引起震驚,但士兵們還是服從命令,以慘重代價攻占了最後一個德軍據點墨西拿。巴頓贏得了″血膽將軍″的美譽,但由於他對蒙哥馬利態度不友好,以及粗暴毆打士兵,引起各方不滿。在艾森豪嚴令下,巴頓無奈地向各方公開道歉。可他的檢討仍然得不到別人的諒解,他被解除了軍職。
在諾曼第登入戰役中,巴頓又被艾豪威爾起用。但在這次戰役中,巴頓只起″聲東擊西″的配角作用。他委屈、苦惱、憤恨。他利用開會之機,就把氣出在俄國人身上。不久,巴頓被任命為第三軍軍長。1944年6月6日,諾曼第戰役打響。巴頓在阿登戰役中,解除了巴斯托尼一地之圍。正當他眼看就要取得個人和軍事上的完全勝利之時,他的行動卻受到了艾森豪的約束。原來,艾森豪出於政治上的壓力,已決定優先照顧蒙哥馬利的北方戰線,並讓俄國人進軍占領布拉格,雖然巴頓已經深入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了。
戰爭末期,巴頓因作戰有功,胸前掛滿勳章,還被任命為巴伐利亞軍事司令。德國投降後,在美、蘇軍隊慶祝勝利的宴會上,巴頓竟然冷漠、仇視俄國人,並宣稱希望和俄國人打仗,因為他認為美國人絕不能向俄國人示弱!
艾森豪大為惱火,巴頓再次被撤了軍職,從此結束了他的戰爭生涯。然而當巴頓離別他手下的同行時,他為這一不公正的決定感到忿忿不平。
對於巴頓來說,他一生的宿命就在於戰爭。當戰爭結束了,他的人生意義也就不復存在了。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悲觀,但他的浪漫主義、他的一點點大嘴巴甚至是對於世界和政治的冷嘲熱諷,都和他的復古主義情懷一樣,從來都不屬於20世紀。一個屬於16世紀的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卻能夠在20世紀最重要的世界大戰中享受榮譽和成就,這本身就是上帝賜予的......
喬治·巴頓將軍是二戰中美軍一員智勇雙全的悍將,曾先後率領第七、三集團軍,長驅直入,所向披靡,為盟軍戰勝德意聯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巴頓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為成為一名偉大的將領而作準備,最終如願以償。他的一生,呈現出十分鮮明的個人性格特點,並引起世人的不同評論。艾森豪曾評論說:“在巴頓面前,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和不可逾越的障礙,他簡直就像古代神話中的大力神,從不會被戰爭的重負所壓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次戰役中,沒有任何一位高級將領有過像巴頓那樣神奇的經歷和驚人的戰績。”雖有如此戰功,他卻是個性矛盾的人,也曾因毆打患炮彈休克症的士兵而被媒體圍攻甚至勒令道歉,然而在大多數人心中,他仍被認為是美國唯一能夠打硬仗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