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毛[詩人]

阿毛[詩人]

阿毛,本名毛菊珍,女,漢族,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武漢市文聯專業作家。2009-2010年度首都師範大學駐校詩人。作品有詩集《為水所傷》《至上的星星》《我的時光儷歌》《鏇轉的鏡面》《變奏》《阿毛詩選》(漢英對照)、散文集《影像的火車》《石頭的激情》《蘋果的法則》、長篇小說《誰帶我回家》《在愛中永生》等。詩歌入選近兩百種文集、年鑑及感動大學生的讀本。曾獲2007年度詩歌獎、第七屆華文青年詩人獎、中國2009年最佳愛情詩獎、2012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屈原文藝獎等。有詩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2010年愛斐兒攝影阿毛

1989年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政法系。畢業後留校在黨委宣傳部工作。

2000年調任武漢市文聯《芳草》雜誌編輯,後任文學院專業作家。

1988年開始發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11年創作《旅埃組詩》、《輓歌》等。4月,散文集《蘋果的法則》由崇文書局出版發行。

主要作品

詩人阿毛詩人阿毛
詩集:《為水所傷》(1992.11)、《至上的星星》(1999.6)、《我的時光儷歌》(2006.1)、《變奏》(2010.6)
中短篇小說集:《杯上的蘋果》(1997.5)
長篇小說:《欲望》(1998.6)、《誰帶我回家》(2005.1)
詩文選集:《鏇轉的鏡面》(2006.9)
散文集:《影像的火車》(2008.11)、《石頭的激情》(2010.11)、《蘋果的法則》(2011.4)

獲得獎項

阿毛阿毛
1990年榮獲“鶯歌杯湖北青年詩壇優秀獎”。
1991年榮獲“海內外當代青年詩歌新人獎”。
2002年榮獲《芳草》小說獎。
2003年榮獲《長江文藝》詩歌獎。
2007年《詩歌月刊》年度詩人獎;2007年度詩歌獎。
2009年3月榮獲“武漢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2009年榮獲 “華文青年詩人獎”。
2009年11月,詩歌《多么愛》榮獲“中國2009年度最佳愛情詩獎”。
2010年3月榮獲“武漢市十佳女宣傳文化工作者”。

人物軼事

“1977年以前是孤獨而安靜的童年,默片時代。1978年以後是憂傷而多思的季節,在大學三年級那年繽紛成傷感的詩句。”這是阿毛文學年表中關於自己在開始創作詩歌前後的不同狀態。她說是詩歌改變了她和她的生活。另外,她覺得時尚是—種與眾不同的美麗,生活中的阿毛很喜歡武漢這座她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她說其實武漢是個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她也希望用她的詩歌和作品更好地介紹和展示武漢,讓這個城市變得更好。

人物評價

阿毛阿毛
謝 冕(評論家):阿毛的詩歌處理了很多我們生活中活脫脫的材料,沒有離開這個浮躁毛糙的時代並與之發生糾纏,在滑稽和荒誕中蘊含了強大的理性和批判精神。阿毛的詩歌不僅入世而且表達憤怒,不是一般女性詩歌的柔軟,而是堅硬的。《當哥哥有了外遇》等詩歌寫了當代人內心的複雜性、與周圍世界產生矛盾後的尷尬處境,這樣的題材小說很好處理,但是詩歌處理起來難度很大,而阿毛則做得非常出色。另外,阿毛詩歌中大量的“火車”意象和感人場景,內涵豐富,引人深思,非常深刻,提供了想像的空間,保留了世俗生活場景以及對之深入的詩性思考。
吳思敬(評論家):稍縱即逝的微妙感受,通向生命本真的真誠抒寫,睿智而含蓄的理性思辨,自然而優雅的書卷氣息,構成阿毛寫作的多面體,使阿毛的作品在當代女性寫作中呈現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郁 蔥(詩人、評論家):阿毛是新時期以來中國詩壇一位重要的女詩人,是中國女性詩歌的一個代表性詩人。她的詩歌有著寬泛開闊的視野,深刻的思想,以激情的袒露和內斂的沉思,用女性的敏感抒寫現代人內心的衝突與思考。阿毛新世紀以來的詩歌不僅是個人的詩歌成長史和精神傳記,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見證了中國女性詩歌發展和變化的軌跡。正像《變奏》這一題名所昭示的,它所揭示的是一種向生命本真的回歸,是一位心懷大愛的詩人對世界的回眸。
王光明(評論家):阿毛是這些年來,或者說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詩人和時代關係的一個個案。阿毛的詩歌比較典型地呈現了詩人和時代的關係、詩人和中國詩歌語境的關係。在阿毛的詩歌里呈現了時代拉墜的下沉的力量,詩人卻努力向上探詢。使我們下沉的力量就是這個時代無限膨脹的欲望,而阿毛堅持的是有靈魂的詩歌寫作。阿毛的詩歌就像是黑夜中的月亮,她的詩歌一直在關懷詩人與時代的關係。阿毛要完成的就是要讓詞語具有生命,在紙上住下來。
何向陽(評論家):阿毛的詩中,有冷、硬,有堅韌、不屈,有經得了時光打磨的東西,如暗夜鑽石,在深不可見的低處閃著光,也如仁厚的鐵軌承負著千鈞的重量。她的詩歌寫得極為靈動,詩的節奏剛烈一般出手,又砰然爆裂,那些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跳躍性極強,如劍舞空中,到終結處,又收得極為利索乾淨。一些詩作呈現為女性身份與詩人身份在創造生命這個關節上的疊印與呼應。 一些詩作在探索作為女性的我的意義上走得很遠,但是一種更為強大的聲音覆蓋過它們,她總要回到那個寫作者的自認。這個高於性別的寫作者形象,在當代女詩人詩中並不多見,甚至在當代詩人的詩中也不多見。阿毛近十年來的詩歌中對於“這個人”(寫作者)的反覆摹寫,好像是對於自我靈魂的一種深層提醒。提醒是另一種確認。阿毛具有的大愛、具有的寬闊襟抱和整合能力,使她的詩寫得大氣清正,使她的詩獲取了一種特別的力量。《變奏》中的不少詩歌呈現出宏遠的氣象,某種程度上達到了詩人與人類的合二為一。
張燕玲(評論家):新世紀以來,阿毛的寫作轉變為“自然平實”詩風,以“口語”更為細膩地擦拭塵世中生活的紋理,讓個人的可感細節充分綻放。阿毛的寫作努力立於人類情感與經驗的廣泛而細切的提煉上,其詩心不斷向內向生活細節深掘,詩筆如刃直指俗世與心靈。阿毛詩歌中細節的處理,令人稱賞。在快節奏的當下功利社會裡,我們的生活缺乏細節,商業化娛樂化刪除著我們生活的細節,沉靜下來的阿毛放慢了生活節奏,靜氣地體味生活,感受令她心動的每個細節,深思她曾思過的東西,並以此療傷,以此描述細節並創造著自己的異質的寫作。正因為對日常生活的關照,對個人的可感細節的注重,對口語化寫作的倡導,使得阿毛的詩歌可感素樸、敏銳有力,也更容易獲得讀者的應和,令人感知到她從意象繁複、節奏密集到單純沉靜的變奏,從個人清淺的吟唱,向生活向內心的挖掘與描述,並走向對生活的直面與反思。
張清華(評論家):阿毛的詩歌非常有力量。一般的詩人到了中年都會呈現出疲累的跡象,詩歌的力量會日益稀薄。而阿毛的詩歌卻具有非常強大的衝動,是噴髮式的,這在於阿毛的不妥協,她和她的時代、和自己的生命狀態、和周圍的一切時刻保持了一種詩意的、真誠的緊張關係。阿毛的很多詩披露了大量的個人情感的秘密,非常具有吸引力。這使得閱讀不僅面對文本,而且還可以想像情感主體的生命狀態。阿毛的詩歌使得個體經驗與女性意識和公共知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個人性有效通向公共性。
王家新(詩人、評論家):阿毛的很多詩作讀來令人感動。她有一顆真誠、敏感的詩心。阿毛的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呈現了詩人經驗的成長以及對時間的吸收和轉化。阿毛的詩歌有很決絕的品質,這種毫不妥協的決絕品質和詩歌精神非常可貴。
陳應松(作家):她的先鋒姿態,她對人性的洞悉,她的語言深度,她所堅持的藝術理想,都令我們感動並肅然起敬。阿毛無疑是獨特的。
劉醒龍(作家):阿毛的詩有一種十分難能可貴的平凡之美。相對於一些做作得連自己都不明白往何處去的詩作,這種用平常心來審美的詩歌精神,更能撼動心靈。正如難得一見的南迦巴瓦峰,那種奇美,不用多說便足以動人。反而是我們身前身後漫不經心的丘陵等,你不找她,她也會自動來找你的日常種種,她的美,需要有深度和有廣度的詩歌視野才能發現。正因為具有這樣的深刻與廣闊,阿毛的詩,在為我們所常見的人生抒懷時,表達著人生的美與更美。
李俊國(評論家):詩集《變奏》體現了阿毛的詩歌藝術想像力的兩種變化:一、藝術思維向自我內心的深度開掘與富於疼痛感的多樣態表達。因此,阿毛的詩,有生命質感。二、由“閱心”到“閱人”“閱世”,將心象與世象互通,使詩歌有了重量。
樊 星(評論家):阿毛詩集《變奏》體現了她的一貫風格:一方面曲盡其妙地表達她對於愛和生活的豐富體驗,另一方面關注現實,記錄下自己對於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的困惑與思考。這樣,她就使自己的詩歌創作既與流行的“世俗化”風氣區別了開來,也不同於某些“知識分子寫作”的晦澀與不知所云。她因此而在當代詩壇上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追求。
蔚 藍(評論家):阿毛把生活的種種,都變成了她的詩,萬情都變成了她詩歌的源泉。近些年來阿毛的詩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體現了她的詩歌中變奏的主題,但是她詩歌中一直未變的仍然是愛,對生活之愛,對詩歌之愛,對萬事萬物之愛。
劉川鄂(評論家):蟄伏在夜半,向美而在。這是阿毛的詩。以優雅高貴和充滿暖意的詩歌抵抗這個物質化生存的庸常世界,孤獨而執著。我以為,阿毛的《女人辭典》是新世紀中國詩壇最好的詩歌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