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騰敖包鎮

阿拉騰敖包鎮

阿拉騰敖包鎮,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下轄的5個蘇木鎮之一。阿拉騰敖包鎮位於阿拉善地質板塊三旗交會處,北與蒙古國接壤,東與阿左旗諾日公蘇木毗鄰,西與額濟納旗雅乾、拐子湖等地相鄰。總面積 28654平方公里,邊境線長 45.25公里 ,距旗政府所在地 296公里 ,是阿拉善右旗唯一的邊境蘇木鎮。

基本信息

一、阿拉騰敖包鎮基本情況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以戈壁、丘陵和沙漠為主,境內無地表流徑,植被稀疏、生態脆弱。全鎮 13個嘎查、1個社區,總人口782戶2889人,其中,蒙族2205人,漢族684人,少數民族占全鎮人口的76%,牧業人口2471人。2006年12月末牲畜總頭數14350頭(只),其中駱駝11050峰,舍飼養殖牲畜1600頭(只)。可利用草場面積14720平方公里,其中沙化、退化草場面積9000萬平方公里。天然梭梭林面積300萬畝,為全旗梭梭林總面積的92%,現已圍封230萬畝。年產肉蓯蓉60噸(乾)。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省道317線橫貫全鎮 60公里 ,通村公路 5條,全長 230公里 ,對阿拉騰敖包鎮發展路邊服務業、沙漠旅遊業和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產業產生了重大影響。阿拉騰敖包鎮位於華北和塔里木兩大板塊結合部位的阿拉善地台處,地質構造複雜,岩漿活動頻繁,為各類礦產資源的生成和儲藏提供了良好的地質環境,北山成礦帶橫貫全境,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螢石、金、銅、鐵、鎳、錳、鈾、石膏、矽石、鹽硝、瑪瑙奇石等 30多個礦種,50多處礦產地,20多處礦化地,其中,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2處,小型礦床6處,目前已形成規模開發利用的主要有金、鹽、螢石、鐵等礦產資源。但由於地質勘探工作力度小,資源家底至今沒有摸清。
通過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全鎮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 2006年,完成財政總收入300萬元,超額完成10萬元,比2005年增加70萬元,增長30.43%;財政支出459.4萬元,比2005年減少了0.0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43元,比2005年增加724元,增幅17%。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鎮現有農牧業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國土資源管理所、衛生所、信用社共5個事業單位,有塔木素工作站、塔木素邊防派出所、筍布爾邊防派出所、林業公安派出所、塔木素衛生工作站、公益林管理站、中國石油公司第四經營部等7個派駐單位。鎮駐地常住人口650人,其中機關在職幹部職工36人,事業單位在職職工45人(不含派駐單位)。

二、基礎設施建設

鎮駐地水網改造工程的落實,徹底改變了居民長期飲用高氟水的歷史,實現居民飲水全天候供應;S317線黑色公路橫貫該鎮境內達60公里 ,為該鎮發展路邊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新建礫石公路4條,總長達110公里;10KV高壓輸變電工程滿足了鎮區生產生活用電;農牧區無線電話、小靈通、行動電話的開通,極大地滿足了廣大農牧民民眾的通訊需求;黨政辦公大樓落成及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改善了政府辦公條件,最佳化了服務環境;廣播電視的更新換代使居民的收視內容更加豐富。2006年9月,該鎮被審評為全區100個重點鎮之一。

三、城鄉一體化進程

以 “ 三個有利於 ” 為標準,從營造環境、改善服務體系等方面入手,扶持好的、引進新的、為城鄉一體化發展創造更加靈活的體制和政策環境。按照 “ 高起點規劃,多渠道籌資、大力度建設、精細化管理 ” 的原則,以鎮黨政辦公大樓為中心,新建了鎮政府樓待室、二級單位辦公室及院落建設、邊防派出所辦公樓、阿拉騰敖包鎮衛生所、則力博日格嘎查活動場所和中國聯通通訊塔的相繼完工,使該鎮 “ 文明高效辦公區 ” 已初具規模。結合公益林效益補償政策和移民搬遷工作,為了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實現牧區人口向政府所在地有序轉移,增強城鎮人口集聚效應,籌集資金 32萬元,新建二三產業商服門面房8套,並扶持沿路居民房進行了舊房改造工程, “ 路邊經濟區 ” 成效突現。有利地加快了人文環境的改善和路邊經濟的發展步伐,發揮了對外開放、服務全鎮牧民的橋頭堡作用,樹立了阿右旗快速發展的 “ 東大門 ” 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