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

1952/7阿拉法特成立巴勒斯坦學生聯盟。 1953阿拉法特被逐出巴勒斯坦學生聯盟,另成立巴勒斯坦學生總會。 1984阿拉法特重新當選巴解組織的主席。

簡介

阿拉法特出生於1929年8月24日,全名為拉曼‧阿都‧羅夫‧阿拉法特‧阿布杜爾‧阿爾何善尼(Rahman Abdul Rauf Arafat al-Qudwa al-Husseini)。阿拉法特並不是姓,而是父母替他取的名,亞瑟是他的暱名。阿拉法特是麥加附近的一座山名,當地的居民相信穆罕默德在該地成為神的使者。 有關阿拉法特的出生地方面,他雖宣稱出生於耶路撒冷附近,但事實上,他真正的出生地可能是埃及開羅

詳細信息

阿拉法特的家庭非常富有且具有良好的血統,與極高的聲望;其父親經營食品生意,工廠所生產的乾酪行銷遍及全阿拉伯世界。由於工作的關係,他的父親經常往來於開羅與耶路撒冷之間,其間目睹了不少不平之事,因而時常轉述猶太人侵佔阿拉伯人土地之事給孩子們知悉。 他還有兩位知名的親戚,一位是卡達‧阿爾何善尼(Abdul Khader as-Husseini),他曾在英國託管時期,領軍對抗英國與猶太軍隊;另外一位則為阿敏‧阿爾何善尼(Haj Amin al-Husseni),其為一位激進的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巴勒斯坦領袖與耶路撒冷回教社區的宗教領袖。
阿拉法特的童年生活並不愉快,他是個體重超重、脾氣怪異又柔弱的孩子,常成為同學的嘲弄對象;但他在宗教課程方面,卻展現了靈活的思考力與驚人的記憶力。阿拉法特後來在迦薩繼續學校課程,受到老師哈拉比(Majid Halaby)的影響,阿拉法特與其他年輕學生成為游擊戰士。
在十五歲時,阿拉法特接受指示,協調分裂的「回教兄弟會」與「巴勒斯坦阿拉伯黨」;在他的努力下,兩大派系終於和解。之後,阿拉法特組織了「烈士卡立德社」;1946年時,該社會員已達三百名。阿拉法特在此時逐漸嶄露頭角,昔日被嘲笑的他,已經變得自信又活躍。 戰後,在武器援助落空後,阿拉法特曾有赴美的念頭;在等待簽證其間,他訓練了一批年輕的游擊隊,進行一系列活動。
由於美簽遲遲未過,阿拉法特便在開羅大學的土木工程系註冊,成為了學生運動的領導人。他加入「巴勒斯坦學生聯盟」,並在校園內成立一個軍事訓練營。他對課業的興趣不大,心力都集中在研究武器彈藥方面。
其後,阿拉法特被逐出學生聯盟,但他迅即成立了一個名為「巴勒斯坦學生總會」的組織;該會並發行刊物,藉以聯繫阿拉伯世界各地的巴勒斯坦人,並鼓動他們成立地下游擊組織,進行種種恐怖行為。
1955年,學生聯盟併入總會,阿拉法特被選為主席。後來,他獲得了埃及總統那瑟的支持,還成立了一個飛達鷹游擊兵團。阿拉法特在完成學業後,辭去總會主席的職務,成立了一個「巴勒斯坦畢業生聯合會」的新組織;他的政治運作與游擊活動在此組織下繼續進行,同時阿拉法特還任職於一家埃及建築公司。
阿拉法特重要記事
1929/8/24
阿拉法特出生於埃及首都開羅。
1952/7
阿拉法特成立巴勒斯坦學生聯盟。
1953
阿拉法特被逐出巴勒斯坦學生聯盟,另成立巴勒斯坦學生總會。
1956/7
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擔任埃及陸軍。
1957
在科威特推動泛法塔運動。
1964/1/18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
1968/3/21
阿拉法特帶領法塔游擊兵參與卡拉米戰役。
1969
當選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
1973/10
擔任巴解組織政治部門負責人。
1974/11
紐約向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遭到以色列代表的杯葛。
1982/6-8
以色列攻擊黎巴嫩,企圖摧毀當地巴解組織基地,阿拉法特與巴解組織被迫撤退至希臘、突尼西亞與葉門。
1983
巴解叛軍反抗阿拉法特。
1984
阿拉法特重新當選巴解組織的主席。
1985
以色列拒絕阿拉法特與約旦國王胡笙的議和提案,並派軍機轟炸突尼西亞的巴解總部。
1987
阿拉法特當選巴勒斯坦國家會議主席,組織內各團體一致公認他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最高領袖。
1988
阿拉法特在瑞士日內瓦向聯合國發表演說,向以色列倡議和平提案。
1994
以色列總理拉賓、外長裴瑞斯共同獲得該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1996
以88.1%的得票率獲選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
1998
阿拉法特宣佈將於1999年建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