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基在執政期間,國內矛盾錯綜複雜,政府重組不斷。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為政府總理,但他不受蘇聯所歡迎。蘇聯企圖聯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卻捷足先登發動政變,處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總統。阿明政府執政時期,國內政局動盪,而且人民黨內部也是互相傾軋。蘇聯認識到,阿明政權不能實現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決定實施南下戰略,除掉阿明。
1979年12月27日,蘇聯派遣8萬多人的現代化軍隊,大舉侵入阿富汗,占領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及其他大城市,處死了阿明。之後,蘇聯扶植卡爾邁勒組成了親蘇政權,卡爾邁勒擔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阿富汗革命委員會主席和政府總理等職。蘇聯入侵後,阿富汗人民奮起抵抗。十幾支穆斯林愛國武裝在喀布爾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國的山區要塞展開了抗蘇鬥爭。1981年,其中的幾個抵抗組織聯合成立了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並開始接受美國、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等國的軍事援助,在全國開展抵抗蘇軍入侵的鬥爭。
蘇軍入侵阿富汗,還遭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強烈譴責。1980年1月,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通過了《要求外國軍隊無條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決議。以後歷屆聯全國大會上,蘇聯都遭到各國的強烈譴責,要求蘇軍撤出阿富汗,實現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蘇軍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蘇軍進入後,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破壞,大約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頑強抵抗和世界輿論的強烈譴責下,蘇聯被迫表示,願意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5月,納吉布拉代替卡爾邁勒,擔任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一職。12月,納吉布拉被任命為革命委員會主席。第二年,又擔任了總統。1988年,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蘇聯、美國、阿富汗喀布爾政權和巴基斯坦四國外長在日內瓦簽署了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協定。協定包括四項檔案和一項關於聯合國提供監督的備忘錄,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爾政權互不干涉內政、阿富汗難民自願返回家園,以及由美、蘇提供國際保護。協定還規定,蘇軍從1988年5月15日起,9個月內全部撤出阿富汗。1989年2月15日,蘇軍按照協定規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5月,聯合國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計畫,建議成立多黨政府。1992年4月16日,納吉布拉政權瓦解。28日,穆賈迪迪在喀布爾成立了阿富汗伊斯蘭國臨時政府。
1979~1989年,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與阿抵抗力量之間展開的一場侵略與反侵略戰爭。亦稱阿富汗戰爭。
70年代,蘇聯推行L.I.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戰略,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為實現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亞樞紐地區的戰略企圖,從1973年起對阿富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滲透。1978年4月,蘇支持阿人民民主黨軍官發動政變,奪取政權。1979年9月,阿人民民主黨內部發生火併,政府總理 H.阿明殺死黨的總書記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兼總理。阿明上台後試圖擺脫蘇聯控制,聲稱要與美國實現關係正常化。蘇擔心失去對阿富汗的控制,決定採取軍事行動並進行戰爭準備。1979年8~10月,蘇聯派遣陸軍總司令I.G.帕夫洛夫斯基等人赴阿進行實地勘察,並以援助為名向阿富汗派兵,控制馬扎里沙里夫、巴格蘭、赫拉特等戰略要地;同時以檢查武器為名封存阿政府軍的輕武器,拆除重裝備,使其失去應付突變的能力。隨後,蘇軍在蘇阿邊境的鐵爾梅茲建立前方指揮部。1979年12月中旬,蘇軍進入集結地域;27日入侵阿富汗,占領阿北部地區。阿富汗人民在國際社會支持和援助下,與侵阿蘇軍和蘇聯扶植的政府軍展開曠日持久的戰爭。戰爭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蘇軍全面入侵(1979.12~1980.1) 蘇軍憑藉優勢兵力和現代化武器,以突然襲擊方式大舉入侵阿富汗。1979年12月 24~26日,蘇軍出動大型運輸機280架次向喀布爾國際機場和巴格蘭空軍基地空運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裝備。27日晚7時30分,進駐喀布爾的蘇軍占領阿首腦機關、國防部、電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軍抵抗,將B.卡爾邁勒扶上台並宣稱阿富汗發生政變,蘇軍系"應邀進入阿境"。28日起,蘇軍集結在邊境的6個師分東、西兩路對阿富汗發動鉗形攻勢。東路3個師沿鐵爾梅茲—馬扎里沙里夫公路南下;西路3個師沿庫什卡-赫拉特公路南下。次年1月2日,東西兩路在坎大哈會師。一周內,蘇軍基本完成對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領,並控制了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阿富汗與伊朗的邊境要地。在此階段,蘇軍共出動7 個師8萬人;阿明控制的阿政府軍(1個軍團、13個師,共10萬人)對蘇軍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繳械投降並歸順了蘇聯扶植的卡爾邁勒政權。
第二階段,蘇軍發動全面"掃蕩"和重點"清剿" (1980.2~1985.12) 蘇軍完成對阿富汗的占領後,將進攻矛頭指向以反政府武裝為主體的抵抗力量,先後於1980年2月、4月和6月發動三次大規模攻勢,對喀布爾、昆都士、巴格蘭以及庫納爾哈、楠格哈爾、帕克蒂亞等省的抵抗力量游擊隊展開全面"掃蕩"。游擊隊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條件,廣泛開展山地游擊戰,使蘇軍摩托化部隊無法發揮其兵力兵器優勢,被迫停止全面"掃蕩"。
全面"掃蕩"失敗後,蘇軍改變戰術,在確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線的同時,集中優勢兵力兵器對游擊隊主要根據地發動重點"清剿",企圖切斷游擊隊的外援渠道,殲滅游擊隊的有生力量。"清剿"的重點地區有潘傑希爾谷地、庫納爾哈、霍斯特、坎大哈等,其中對潘傑希爾的大規模"清剿"達8次之多。1982年5月和1984年4月,蘇阿軍隊出動1個師2萬餘人,採取全面封鎖、飽和轟炸、分進合擊、機降突襲等戰術,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向潘傑希爾游擊隊根據地發起猛烈進攻,一度占領該谷地。蘇軍和阿政府軍的重點"清剿"遭到游擊隊頑強抵抗,在付出沉重代價後雖占領游擊隊一些根據地,但未能重創游擊隊的有生力量。"清剿"結束後,游擊隊又回到根據地。經幾年戰鬥,游擊隊逐步發展壯大,武器裝備得到改善,戰鬥力明顯提高。至1985年底,侵阿蘇軍兵力達12萬人,喀布爾政府軍兵力為7萬人,游擊隊則發展到10萬人。在此期間,蘇聯在國際社會壓力下,被迫於1982年6月同意在聯合國主持下舉行日內瓦間接會談。至1985年底,喀布爾政權和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先後舉行六輪日內瓦間接會談,但未能在實質性問題上達成協定。
第三階段,雙方戰略相持(1986.1~1989.2) 曠日持久、邊打邊談的戰爭使蘇聯在政治、外交、經濟、軍事上承受巨大壓力。戰場上的屢屢失利,阿富汗游擊隊的不斷壯大,迫使蘇聯改變侵阿政策。1985年M.S.戈巴契夫任蘇共總書記後,決定逐步從阿富汗脫身。為實現這一目標,蘇積極推進阿富汗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將戰爭規模保持在較低水平;同時加緊武裝並將"清剿"任務移交給阿政府軍,蘇軍主要負責防守城市和交通線。阿游擊隊為了把蘇軍趕出國土,推翻喀布爾政權,對城市和交通線頻繁發動攻勢,先後對喀布爾、昆都士、坎大哈、賈拉拉巴德、赫拉特等重要城市發起多次進攻。其中對喀布爾的進攻曾出動兵力5萬人,時間長達幾個月,對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造成嚴重威脅。但由於游擊隊內部政見不一,缺乏統一指揮,加上武器裝備落後,進攻屢屢受挫。阿富汗戰場出現了蘇軍控制主要城市與交通線、游擊隊控制廣大農村、雙方均不可能取勝的僵持狀態。在此情況下,蘇聯被迫接受1988年4月14日達成的日內瓦協定,並於同年5月15日~1989年2月15日分兩個階段撤出全部軍隊11.5萬人。至此,蘇聯侵阿戰爭結束。
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歷時九年多,給阿、蘇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削弱了國力,從而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戰爭中,蘇軍使用大量先進武器,採取多種戰略戰術,但由於進行的是非正義戰爭,受到國際社會和蘇聯人民強烈反對。阿富汗人民抵抗力量雖然在兵力兵器等方面處於劣勢,但由於從事的是正義戰爭,受到廣大人民擁護和國際社會支持,部隊士氣高昂,加上成功地開展游擊戰,使強敵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並最終迫使侵略軍撤離國土。
相關詞條
-
1979年阿富汗戰爭
1979年阿富汗戰爭原稱“阿富汗戰爭”,是指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的長達10年的戰爭。這次入侵被認為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
背景 入侵原因 蘇聯入侵 20世紀80年代:起義及外國援助 結局 -
阿富汗戰爭[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1979年阿富汗戰爭原稱“阿富汗戰爭”,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的長達10年的戰爭。這次入侵被認為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1973年阿富...
戰爭簡介 戰爭起因 戰爭經過 戰爭結局 使用武器 -
阿富汗戰爭[1979阿富汗戰爭或蘇阿戰爭]
1979年阿富汗戰爭原稱“阿富汗戰爭”,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的長達10年的戰爭。這次入侵被認為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1973年阿富...
戰爭簡介 戰爭起因 戰爭經過 戰爭結局 使用武器 -
阿富汗戰爭
1979年阿富汗戰爭原稱“阿富汗戰爭”,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的長達10年的戰爭。這次入侵被認為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1973年阿富...
戰爭簡介 戰爭起因 戰爭經過 戰爭結局 使用武器 -
蘇聯侵略阿富汗戰爭
蘇聯侵略阿富汗戰爭發生在1979年12月27日至1989年2月15日其間。1979年12月,蘇聯經過精心策劃,以蘇軍土耳其斯坦軍區的8個師(5個摩托化步...
歷史背景 戰爭進程 戰爭影響 戰爭分析 參考資料 -
第一次阿富汗戰爭
第一次阿富汗戰爭發生在1979年,是指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的長達10年的戰爭。 1979年12月中旬,蘇軍進入集結地域;27日入侵阿富...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阿富汗;普什圖語/波斯語:Afğānistān,افغانستان)乃是一個位於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阿富...
概述 歷史 政治 軍事 地理環境 -
1979年
1979年是一個平年,是農曆己未年(羊年);同時也是民國六十八年;日本昭和五十四年。1979年,普遍被認為是七十年代末期,也是中國正式開始社會主義現代化...
大事記 名人動態 諾貝爾獎 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