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英文名稱: Ksar of Ait-Ben-Haddou
國家: 摩洛哥
所屬洲: 非洲
批准時間: 1987
批准標準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V)(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介紹
介紹
416-003
詳述
然而在北非的土民區,同其它幾個土製的建築物範例一樣,阿伊特本哈杜杜也是在劫難逃,幾近成為廢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當地居民的冷落和遺棄,以至於幾乎無人知曉,也無人來為之哀悼。新一代的社會活動家認為土製的建築物可以為非洲人民解決一些最緊迫的住房問題。埃及建築師曾經滿懷熱情的提議恢復到泥土建築物的時代,並譏諷了那些認為泥土是一種不大光彩的建築原料的看法,他指出“除了價格低廉之外,泥土並不失美麗”。
非洲的土質建築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柏柏爾人的傳統,柏柏爾人是一支生性喜愛戰爭和參與各種野蠻活動的民族,他們強悍而勇猛。來此參觀的遊人,如果沒有親自享受、目睹柏柏爾人的民間音樂和舞蹈表演,就會感到此行有些殘缺。伊斯蘭教出現後,中東的阿拉伯人逐漸征服了柏柏爾人,改變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觀,但是古老的傳統依舊潛伏於穆斯林的神學中,並生生不息。令人頗感驚奇的是,這個沒有過多科技知識的民族,卻能夠從這個地形非常惡劣的地區提煉出一個如此美麗的棲居地,這簡直是人類的一大奇蹟。由於泥土不易導熱,即使受到正午太陽的強烈烘烤,這些由厚厚的牆壁搭建起來的房子裡面卻依然是清涼宜人。屋頂是由一種帶有苦味的柳木編織而成的,這種柳木的味道可以驅逐昆蟲。牆壁上裝飾著具有伊斯蘭風格、內容頗為抽象的圖案。一名摩洛哥人類學家指出,“水泥房子在夏季猶如地獄,在冬季又特別冷;但是土製建築物則完全不同,它一年四季都會令居住在裡面的人倍感溫馨。”他還認為土民區在設計上的各個方面都是比較合理的。這些建築物沒有任何藍本來效仿,而是完全根據生活於其中的居民的實際需求來建造的。建造和維護是團體的共同任務。
《世界遺產名錄》
許多年以來,政治上的不穩定使這個地區的旅遊事業不太發達,但是南摩洛哥卻一直是這裡的友好睦鄰,經常來此參觀。阿伊特本哈杜杜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這裡,人們會目睹大量的柏柏爾人自製的地毯、陶器和珠寶首飾。近些年來,摩洛哥政府和聯邦發展委員會在這兩處遺址中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工作,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商人、技工師,使他們重新在這些古老的住宅樓里安家落戶,他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評價
評價:
這個鄉村防禦工事是由一組高牆圍起來的土製建築,是一個傳統的前撒哈拉的居民區。阿伊特本哈杜杜是摩洛哥南部建築的一個驚人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