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指的是一組由高牆圍起來的土製建築,這是一處典型的前撒哈拉居民聚居區。在防禦牆內建造有許多房屋,同時四周還有箭塔進行輔助防禦。位於瓦爾扎扎特省的阿伊特·本·哈杜是摩洛哥南部建築的經典範例。這座已被列為歷史文化遺蹟的宏偉古城,不但城堡建築夠吸引,內也甚具特色,騎驢仔橫渡護城河,更可探訪內里居住的土著。

簡介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

最靚古舊村落 踏足撒哈拉就如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般滿足,不過要完全體驗摩洛哥的紅色魅力,就必定要去摩洛哥另一角落的Ait Ben Haddou。這個在摩洛哥南部的古城,曾經是古代的重要關口,雖然現在已差不多完全荒廢,不過就保留得相當完整,甚至還贏得了「摩洛哥最美村落」之稱號。這個古城利用了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磚建成,雖然城堡就如在沙灘玩泥沙砌堡壘般砌出來,而且手工還精雕細琢,不過整座城極之巨大穩固,難怪在古時足以抵禦外敵。這座已被列為歷史文化遺蹟的宏偉古城,不但城堡建築夠吸引,內也甚具特色,騎驢仔橫渡護城河,更可探訪內里居住的土著

建築

阿伊特·本·哈杜村阿伊特·本·哈杜村

整座城堡幾乎就是用紅土壘築起來的,河邊建有高高的城牆,拱形的城門前長著兩棵高大的棕櫚樹,那也是古堡僅有的一點綠意了。城牆上建有角樓,,而城牆後便是層層疊疊,依山而築的古民居。它們疊加而上,一直去到山頂一座四方的碉樓。從下而上,就像一座用紅褐色的泥巴堆積而成的金字塔。
ZH說它修建於12世紀,那正是柏柏爾人穆瓦希德王朝的鼎盛時期——在阿特拉斯山脈的北面,他們奪取馬拉喀什後一直打到伊比利亞半島,幾乎占領了大半個西班牙,而在阿特拉斯山脈的南面,則控制著整個西撒哈拉——這座古堡,也許就是當年為“守護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的重要商路”而修建的。阿拉伯語中它們被稱為Ksar,翻譯過來就是“設防的城堡”。

拍攝基地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

這裡拍了20多部電影,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後,聯合國花了5億第納姆來修復它。

這座荒蕪的中世紀古村落曾拍攝過20多部好萊塢大片——1962年的《阿拉伯的勞倫斯》、1975年的《霸王鐵金剛》、1977年的《拿撒勒的耶穌》、1985年的《尼羅河的寶藏》、1987年的007系列之《鐵金剛大戰特務飛龍》、1988年的《基督最後的誘惑》、1990年的《情陷撒哈拉》、1999年的《木乃伊》、2000年的《角鬥士》、2004年的《亞歷山大大帝》……

特點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Ksar of Ait-Ben-Haddou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Ksar of Ait-Ben-Haddou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是一處於中世紀興建起來的鄉村防禦工事,它地處摩洛哥南部高高的阿特拉斯群山之中,守衛著一條穿過撒哈拉沙漠的重要商業路線。幾個世紀以來,這些利用烘乾的泥土搭建而成的建築物群一直是非洲最傑出的建築精品之一,就象埃及的大金字塔一樣,它們以其獨特的方式展現了與眾不同的魅力。這些建築物的歷史並不算悠久,其中最早建成的一部分也只不過擁有大約900年左右的歷史。

非洲的土質建築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是繼承了柏柏爾人的傳統,柏柏爾人是一支生性喜愛戰爭和參與各種野蠻活動的民族,他們強悍而勇猛。來此參觀的遊人,如果沒有親自享受、目睹柏柏爾人的民間音樂和舞蹈表演,就會感到此行有些殘缺。伊斯蘭教出現後,中東的阿拉伯人逐漸征服了柏柏爾人,改變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觀,但是古老的傳統依舊潛伏於穆斯林的神學中,並生生不息。令人頗感驚奇的是,這個沒有過多科技知識的民族,卻能夠從這個地形非常惡劣的地區提煉出一個如此美麗的棲居地,這簡直是人類的一大奇蹟。由於泥土不易導熱,即使受到正午太陽的強烈烘烤,這些由厚厚的牆壁搭建起來的房子裡面卻依然是清涼宜人。屋頂是由一種帶有苦味的柳木編織而成的,這種柳木的味道可以驅逐昆蟲。牆壁上裝飾著具有伊斯蘭風格、內容頗為抽象的圖案。一名摩洛哥人類學家指出,“水泥房子在夏季猶如地獄,在冬季又特別冷;但是土製建築物則完全不同,它一年四季都會令居住在裡面的人倍感溫馨。”他還認為土民區在設計上的各個方面都是比較合理的。這些建築物沒有任何藍本來效仿,而是完全根據生活於其中的居民的實際需求來建造的。建造和維護是團體的共同任務。 

許多年以來,政治上的不穩定使這個地區的旅遊事業不太發達,但是南摩洛哥卻一直是這裡的友好睦鄰,經常來此參觀。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這裡,人們會目睹大量的柏柏爾人(目前有6戶住家)自製的地毯陶器和珠寶首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