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章競(1914~  )

阮章競(1914~  )

1947年創作的大型歌劇《赤葉河》和長篇敘事詩《圈套》,是他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作品。 1949年,阮章競創作了長篇敘事詩《漳河水》。 1956年創作了童話詩《金色的海螺》,詩歌情節曲折動人,語言優美流暢。

阮章競(1914~)

正文

阮章競(1914~)現代詩人。曾用筆名洪荒。廣東中山人。1914年 1月31日生於一個貧農家庭。只上了4年國小,13歲當徒工,20歲失業後到上海,生活貧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一直在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從事文藝工作,並參加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等民眾運動。寫有話劇《未熟的莊稼》、《糠菜夫妻》,歌劇《比賽》等,主要表現革命根據地人民抗日鬥爭和大生產運動。1947年創作的大型歌劇《赤葉河》長篇敘事詩《圈套》,是他這一時期最有影響的作品。《赤葉河》通過貧苦農民燕燕一家被地主迫害而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剝削壓榨的殘酷性,強烈地表達了貧苦農民翻身解放的迫切要求。歌劇寫於土地改革高潮中,充滿了呼喚農民奮起控訴、復仇的戰鬥激情,富有時代色彩;詩意濃郁的歌詞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量。《赤葉河》是40年代新歌劇的一部代表作。1949年,阮章競創作了長篇敘事詩《漳河水》。長詩描述太行山區漳河邊上三個勞動婦女在新舊社會中婚姻愛情生活的不同遭遇,和她們在建立民主政權後為爭取幸福生活所作的鬥爭。長詩思想的深刻之處,在於展示爭取婦女解放鬥爭和社會習俗、思想意識的變化與政治經濟變革的關係。人物性格鮮明,敘事與抒情結合得較好,並在創造性地吸取古典詩詞,尤其是民歌民謠的營養方面進行了成功的嘗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阮章競先後擔任《詩刊》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1956年創作了童話詩《金色的海螺》,詩歌情節曲折動人,語言優美流暢。1956年以後深入內蒙古包頭一帶,寫作以反映內蒙古草原巨變和鋼鐵基地建設的組詩《新塞上行》、《烏蘭察布》和敘事詩《白雲鄂博交響詩》。茅盾稱這些詩“想像奔放,詩句明麗,格調豪邁”,“富於形象美和音樂美的適合表現我們這時代的豐富多采生活的民族形式的新詩風”(《反映社會主義躍進的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阮章競還有詩集《虹霓集》(1958)、《迎春桔頌》(1959)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