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出生於1965年7月,醫學博士後、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診療中心主任,婦幼保健研究室主任。中華醫學會絕經學會成員,亞太地區絕經學會成員,北京醫學會骨質疏鬆委員會委員實用婦產科雜誌編委。1994年於華西醫科大學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2005年至2006年間獲北京市優秀人才基金資助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習。擅長於婦科內分泌相關疾病的診治與保健,如絕經婦女骨質疏鬆等絕經相關疾病、不孕不育、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反覆流產、閉經、多囊卵巢綜合症、月經紊亂(功血)等。熱心於中國婦女的健康教育,多次應邀參加中國生殖健康網、新浪網、北京廣播電台、中央廣播電台等媒體的健康教育講座及全國包括香港、澳門地區的婦女保健醫師的培訓活動.在國外求學的經歷,讓阮祥燕意識到,做一名好醫生,不光要會看病,還要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和良好的品德。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婦女都能享受到世界前沿的醫療服務上午舉行科普講座,下午接待法國同行參觀學習,剩下的時間接待患者,阮祥燕的一天就這樣度過了。見到她的時候,已是萬家燈火的黃昏時分。然而這僅是她工作的常態,只是平常大部分時候,她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患者。阮祥燕所在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診療中心是北京惟一一家從事婦科內分泌診療的專科中心,自2002年初成立至今,吸引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醫院和學科負責人前來參觀、學習,已經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專業診療中心。
身為中心主任的阮祥燕,為求學、為當個好醫生、為追求世界一流醫術,付出過許多。正是因為有這許多的付出,她才獲得一個又一個令人羨慕的成功。從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阮祥燕行醫近20年間,求學不斷。從本科到博士後,她歷經6所大學。她自己笑言,大概她上過的大學是最多的。
阮祥燕說,雖然幾乎所有時間都是在工作和學習中度過,但醫生這個職業就是如此,要求活到老學到老,要求從始至終的嚴謹,因為醫生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2002年,阮祥燕開始帶研究生,至今已經帶了16名學生。她坦言,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不管是阮老師還是阮醫生,這些身份她都欣然接受,也樂在其中。從她身上,確實不難看到她身為醫生的精湛醫技和身為老師的耐心細緻。她說:“我更喜歡醫生這個身份,這么多年來,這是我深愛的職業,雖然很苦很累,但是感到很充實。”
內分泌疾病應重防
作為北京惟一一家婦科內分泌專科診療中心,這裡是把婦科內分泌醫學研究與臨床結合得最為密切的地方。但是在大部分人的觀念里,並沒有內分泌醫學的獨立印象。事實上,婦科內分泌醫學的定義十分深刻,廣義來講婦科內分泌疾病涵蓋了大部分的疾病。中國女性占總人口的一半,從醫學領域理解,每一個女性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內分泌相關的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精神緊張及生活節奏加快等,我國婦科內分泌失調的患者越來越多。又由於內分泌疾病的多樣化及診斷治療的複雜性,常使婦科醫生感到困惑。2000年,中華醫學會成立絕經學會,這標誌著我國醫學界對婦科內分泌醫學有了歷史性的、重要的認識,以至於需要成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進行研究。當時阮祥燕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員。現在這個組織還在繼續發展壯大。
阮祥燕解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婦科內分泌醫學的位置會越來越重要,而人們的觀念也將慢慢轉變,不是有病才看病,甚至病重才看病,更多的是需要預防疾病,提高生命質量。在阮祥燕的經驗里,現在重視自我保健的婦女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在有意識地進行預防性的檢查,比如孕前檢查。
經過調查,北京市婦女平均絕經年齡在48歲,等於一名女性人生的一半都要在絕經後度過,隨之而來的更年期綜合症以及相關內分泌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嚴重的會影響個人身心健康,而事實上,這些問題是可以防治的。阮祥燕呼籲,政府應當加強相關科普教育。近年來,阮祥燕就經常參加中國生殖健康網、新浪網等媒體主持的科普講座,和網友面對面地交流,為她們解答問題,也常常去全國各地開辦科普講座。
能為病人解除痛苦,令阮祥燕感到無比快樂,她還有一個理想,就是隨著觀念的轉變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讓中華民族女性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走在外面能揚眉吐氣。“同樣年紀的人,我們顯得年輕健美,而別人顯得老態龍鍾,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風貌。”
好醫生不光要會“看病”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的經歷,讓阮祥燕更加意識到,做一名好醫生,不光要會看病,還要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質和良好的品德。在國外,阮祥燕看到,他們的技術設備並不是所有的都比中國先進和精良,但是有的醫生往往做五六例病人就能在很重要的雜誌上發表文章,這一切都緣於他們工作的嚴謹,因為每一項工作,無論是臨床還是儀器檢查,最後都會出現一些非常高質量、具有參考價值的數據,從而對疾病進行準確的診斷,進行很好的治療。懂得最新的醫療技術是身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備的素質,也是身為一名好醫生必須具備的科研素質,特別是在質量控制方面,一定要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
婦科內分泌門診有一個特點,來的病人往往有情緒問題,甚至哭哭啼啼、嘮嘮叨叨,更有因為煩躁而情緒不穩定者。此時,身為醫生的阮祥燕就表現出了十足的耐心和寬容,在面對病人的時候,認真地傾聽和理解。阮祥燕認為,身為內分泌科的醫生,不光是給患者治療軀體的疾病,有時候醫生的一席話、一個微笑、一個動作,都對病人有很大影響。正是因為這些,她要求自己必須每天保持一個飽滿、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醫院的進修醫生對阮祥燕說,她們不僅要跟她學習醫療技術,還要學習她的待人方式和對病人的耐心程度。阮祥燕告訴她們,這對於醫生非常重要,應該想病人所想,讓病人產生信任感,她相信你,她的病可能就好一半了,再加上好的醫療技術,治癒率就能提高。
離開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導師送給阮祥燕一些統一標的的瓶子,以期為將來的合作做準備。回國工作的實踐也告訴她,國外非常期望與中國交流和合作,因為中國有著他們不具備的病材資源,也有自身良好的梯隊和技術,她希望隨著內分泌醫學受重視程度的提高,我們的科研條件也能逐步提高,將來能和國外開展更多的科研交流與合作。她還希望,將來婦科內分泌醫學能夠發展成北京市甚至是全國的重點學科,走在中國和世界的前列。
用“科學家”的態度去工作
每天逾時的工作也常常讓阮祥燕覺得疲憊,但是一想到病人的痛苦和期待,坐在診桌前的她又充滿了工作的力量。對於醫生來說,多加三五分鐘的工作時間,就能多看一個病人。看見病人滿意地離開,想到能為病人全家送去高興,阮祥燕也由衷地感到高興。阮祥燕希望,作為專業的診療中心,這裡的技術應當不僅能夠為北京的婦女,也要為全國婦女,甚至全世界的婦女帶來世界前沿的醫療服務。
成為一名科學家是阮祥燕對自己更高的要求,“也許我目前還達不到科學家的程度,但是我在向這個方面努力。”年輕好學而又熱愛醫生這個職業,2002年就與其夫谷俊朗(一名外科大夫)共同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的阮祥燕,讓人有理由相信,她總有一天會成為一名科學家。
一名好醫生,也應當是一名好的科學家,因為科學家要更為全面地考慮問題,不光是為病人看病,還要去研究、去探索,還要放眼未來和世界,甚至把這個學科帶向前進。阮祥燕心裡有一個願望:中心做得好一點,也能讓國家的醫學水平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