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豐山

長春市的一座山。距長春約二十公里,在長春西南方向。幾經滄桑,因一個多世紀過度開採使地表堆積層幾乎損毀殆盡。

概況

阜豐山距長春約二十公里,在長春西南方向。原蒙語名“巴彥濟魯山”或“巴迎吉爾克山”,意為“阜豐”,後漢語譯名為“阜豐山”“富鋒山”、“富豐山”,後來因其東有“大屯”村落而得名大屯山。自清嘉慶五年(1800年)長春設治至今,該山一直是長春西南的界山。(“阜豐山”“富鋒山”“富豐山”因異時異名,文中統一用阜豐山。)

長春設治至今為西南界山

嘉慶五年(1800年)農曆五月十七(7月8日),長春廳於長春堡(實際廳治建於伊通河東的新立城)建立。為了管理統治流入長春地界的闖關東關內漢族民眾,吉林將軍衙門採取借地設治的辦法,於郭爾羅斯前旗蒙古扎薩克公遊牧管轄地界村屯長春堡東距伊通河5公里地方建置長春廳,專管蒙古地界的漢族流民司法治安民事事務。而當地蒙古族牧民及收租的蒙古族人員和外來滿族八旗人均不歸其管轄。
當時,這裡沒有村落,屬長春堡轄境。遂借長春堡的長春之名,稱為長春廳。因此,這個新成立的地方政權便沿用了長春這個地名,這就是長春地名的由來。不久,為了把廳治所在地和長春堡區別開來,又把長春廳治所在地叫做新立城。
長春廳轄境範圍為:“東至木石河190里,與松花江接界;西至巴彥吉魯克山40里,與科爾沁達爾罕王接界;南至伊通邊門8里;北至紀家窩鋪172里,與郭爾羅斯扎薩克公接界。”木石河即今九台區境內的沐石河,巴彥吉魯克山即阜豐山,伊屯邊門即伊通邊門,在今新立城水庫附近,紀家窩鋪在今農安縣境內。
12月9日,天降小雪。為了一座已經“不存在”的山,記者來到朝陽區富鋒街道。街上問了幾個人,“阜豐山”“大屯山”這個名字已十分陌生,甚至不知此山的存在。但換一種說法,去大屯採石場,當地人卻是明確告知道路。
富鋒街道的道路沿線,是一家家採石場,採石場背後堆放著一堆又一堆的已經磨碎的礫石。踏上阜豐山體高處,低矮的天際霧氣氤氳下,目光所及處是連綿的高大土堆,的確很難相信這是一座山。可是俯下身去,在白雪覆蓋、荒草掩映中,還是有一些各異的石頭,證明著這座山的與眾不同。這些山石顏色褐紅、黃綠,在黃土中突兀地、隨意拋灑般地露在外。照此發展下去,這座石頭山也許就要從長春的平野上消失了,後人只能從書本文字中,了解這座山和這座山承載的那段歷史。
“那是距今7850萬年前的世界最古老火山啊!”為之可惜的不止一人,包括記者接觸的關注阜豐山多年的民進“踏查長春”團隊負責人陳學奎、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在他們的個人記憶中,儘管和很多名山大川比,這座山並不高,也不起眼,但是這座從遠古走來的火山,見證著這座百年城市的興衰榮辱。
上世紀70年代,初到長春求學的施立學曾經特意到阜豐山踏查,在他的記憶中,雖然山的形狀有所不同,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山體輪廓。但是開採一直在山的周圍進行。“那個時候,手錶還未像現在這般普及,很多當地人們掌握時間,依靠一天兩次的放炮炸石和火車經過來斷定。”施立學說。
陳學奎曾寫文章為阜豐山感慨:《阜豐山,我為你流淚》。在他一次又一次的踏訪中,山體山貌次次不同。如今的阜豐山,經過一個多世紀的開採,山的主體已經被削平,火山地貌破壞嚴重,取而代之的是被縱橫分割成數個採石場,山的錐體間已被掘成數十個形狀各異的礦坑,東山礦坑南側已成為幾十米深的大崖坑,水大時形成壯觀的水面,酷似一個小的天池。陳學奎說:“曾經在東山主峰周圍山崖有許多洞穴,洞底成廳崖穹透光,但是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民間傳說:白龍駒出自此山

民間把阜豐山稱為“白龍駒山”,傳說是有白龍駒出自該山。現在的阜豐山下有一個村莊因而得名為白龍駒屯。至今當地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說:“東跑西顛,不離白龍駒大山”。圍繞著這一名字,還引申出眾多版本民間傳說。
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就為記者講述了關於白龍駒山的民間故事。流傳最廣的一個是一年除夕夜,天寒地凍中,一個林姓村民聽見家裡水缸有聲響,掀開門帘一看,一匹白色馬駒跑到自己家的水缸邊飲水,還沒等這家人有所反應,白馬駒已經跑出院外向阜豐山奔去。第二天,林姓村民在村里到處打聽這匹白馬駒的下落,但奇怪的是無人所見,更無人知曉。村民深感這是吉祥之兆。後又有傳說常見神駒進出山洞,飲水覓食。打那之後,阜豐山方圓數百里數年間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阜豐山因此有了新名字:白龍駒山。
另一個傳說是一年夏天,一個南方人圍著山上看了幾天,徑直來到山西南的范家屯找家客棧住下,一天三次去對門一家油炸鋪里吃丸子、喝豆漿,連吃了七天,每次吃完,還要多給些銀子,店主感激不盡。第八天,他照
例來到店裡,卻是愁眉苦臉的樣子。店主一再追問,方才道出緣由,原來他是想要買店裡撈丸子用的柳條笊籬,且不問價。店主聽了感覺奇怪又很為難,經不住細問,南方人只好和店主講了要用這把笊籬去找寶貝的事兒,並答應分給店主一半。
第二天早飯後,兩人來到大石山前。南方人囑咐店主說:“你要把笊籬一根一根地拆開,然後再一根接一根地點燃了。記住:第一,不準挪動一步;第二,不準剩下一根,全都燃著;第三,不論出現什麼情況,都不準把笊籬條子扔掉。”說完才走上山去,從左向右繞著山峰轉了三圈,然後又從右向左繞山峰轉了三圈,嘴裡還不住地叨念著什麼,這時笊籬條子已經燒掉了一半兒。南方人大喝一聲:“寶貝,怎么還不出來?”話音未落,突然一聲巨響,一道白光直衝雲霄,從山裡跑出一個雪亮雪亮的銀馬駒子。只見它一聲嘶鳴,四蹄騰空,繞著大石山跑起來。由快而慢,最後累得它眼看要趴下的時候,正好笊籬條子也燒得只剩半根了。這時銀馬駒搖搖晃晃來到店主跟前,店主忙扔掉手裡的半根笊籬條子,跑過去抱銀馬駒子,不料那馬駒子飛起一蹄,踢倒店主,然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等南方人趕過去時已經來不及了。
民間還有將這座山稱為“擺宴山”。傳說康熙皇帝巡視到此,曾在山下擺下宴席,犒勞當地文武官員,山也因此得名“擺宴山”。也有人說,這座山是界標,從前,西部草原的蒙古公與東部滿族部落的王爺常為爭奪地盤而兵刃相見,後來就在山上擺了一桌議和的宴席,山西歸公,山東歸王,從此息鼓罷兵,和睦相處,“擺宴山”就這么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