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域
鄉政府駐關防鋪,人口16877人,面積208.7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關防鋪、沙溝、土地嶺、總兵、周家坪、鍾坪、一天門、蔡家場、回龍、大磨、包耳場、丁家坪、二天門、龍潭子。
資源優勢
關防鄉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1.5℃,最高溫度39.6℃,最低溫度13.4℃,年降雨量為1270毫米左右。那化村規匡山海拔1388米為關防鄉制高點。主要河流有百合河,接德隆河,經清華流至百合,與北斗河匯流至百南鄉入百南河,河長約23公里,集雨面積32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431立方米,最枯水期流量每秒1.5立方米,年徑流量3.89億立方米左右。
關防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現建有小型水電站4座(鍾坪電站、龍洞包電站、白龍洞電站和黑龍洞電站),總裝機1600千瓦/小時,正常情況年可發電200萬千瓦/小時,產值48萬元。其中牛心石段是一個天然的理想水電站壩址,有待於投資開發利用。經有關部門及專家勘察論證,蘊藏有豐富的金、銻、錳、鐵、鉛、鋅、鎂等有色金屬20多種,主要分布在沙溝、總兵溝、一天門、回龍、包耳場、大磨、二天門等村一帶。
關防鄉境內有豐富的木材、中藥、板栗、油桐、核桃、柿子等林特產品,且分布廣、品質優、產量豐,主要銷往陝西、十堰等地。
鄉鎮發展
關防鄉黨委、政府圍繞縣委縣府提出的“寫好四篇文章,做好五項重點工作”的經濟發展思路,鎖定“農、工、商”三個主攻方向,“農”即:以“八角玉桂強鄉,畜牧水產富民”為目標,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進關防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工”即:以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為中心,加快該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商”即:以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提升集市功能,發展商品貿易,推動我鄉小城鎮建設。極大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黨的建設不斷得到加強,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1、關防鄉圍繞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推進八角低產林改造和種桑養蠶項目。關防鄉完成八角低產林改造12000畝,占關防鄉八角林面積46000畝的30%;種桑面積1500畝,年產值可達300萬元。
2、關防鄉圍繞以工促農目標,積極招商引資。共引進企業4個,總投資1142萬元。其中耘發木業有限公司、香料廠、音洞磚廠均實現當年引進,當年投產,百合水電站在建。
3、關防鄉圍繞小城鎮建設,積極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0萬元的百合街道過境油路;完成4條村級砂路56公里,6條屯級路32公里;完成投資80萬元的東莫易地安置新村建設,安置20戶87人;完成沼氣池建設2474座,入戶率達75%。
4、關防鄉圍繞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示範屯建設。那樂村那樂屯列為隕西縣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完善了道路硬化1300米,球場、文化活動室、涼亭等基礎設施建設,民房改建率達85%以上,沼氣池入戶率達100%。
5、關防鄉圍繞和諧社會,積極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300萬元,完善中、國小校“八室一場”建設,促進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小學生入學率達99.41%,中學生入學率達95.66%;公共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百合衛生院通過一級甲等醫院評定,積極開展農村初保、母嬰安全等項目,孕產婦入院分娩率達75%;社會治安逐年好轉,兩案發生率逐年下降,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始終堅持“小城鎮,大戰略”的指導思想,按照“集鎮城市化,鄉村集鎮化”建設要求,本著經濟適用、安全美觀、節約資源和抗禦災害的原則,先後投資600萬元,完成了鄂陝大道、集鎮水廠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了以鄂陝大道為主的“兩橫兩縱”商業區。集鎮面積擴展到2.2平方公里,集鎮人口達到3593人,占全鄉總人口的21%。關防仙河大橋、刺溝口大橋等集鎮建設工程正在建設之中,該橋的建成可進一步擴大集鎮規模,美化集鎮環境,提升集鎮品位,拓展集鎮空間。以鄉集鎮為中心,輻射沙溝、一天門、鍾坪、二天門、土地嶺五村的“五星拱月”集鎮建設模式初具雛形。
為了讓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發揮經濟效益,關防鄉以擴大招商引資為重點,緊緊圍繞礦產資源開發為中心,積極打造招商平台,創佳創優投資環境。通過精心努力、多方爭取,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關防鄉已經引進江西、陝西、隨州等外地民營企業投資500多萬元,對礦產、林木等資源進行開發。一是加大銻礦資源的開採力度,進一步改善機械設施,提高生產效益,礦石平均品位均在21度左右。二是對原關防鄉銻品冶煉廠、富通有色金屬選礦廠等倒閉企業的資產進行重組整合,提高閒置資產的利用率。三是在鍾坪村、周家坪村興建了年產量可達3萬公斤的黑木耳生產基地。關防鄉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解放思想,結合實際,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調整為主線,以招商為動力,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繼續鞏固烤菸產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保持了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全面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特色產業
關防鄉是鄖西縣的主要產糧區之一,也是省毛竹林生產基地。稻穀、小麥、油菜為主要糧油作物。由於工業發展和種植結構調整,傳統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有所下降。2005年與1986年相比,糧食種植面積由25966畝減為18071畝,總產量由13671噸降至7233噸。 蔬菜:2003年瑤村片的蔬菜基地建成,2004年麻田、董源坑、清溪幾個村反季節的四季豆等高山蔬菜640畝,關防鄉種植檳榔芋160畝,其它蔬菜面積3150畝,總產值達790萬元。筍竹兩用基地1500多畝。王山頭村為草莓種植專業村,2005年草莓種植150餘畝。
蠶桑:為關防鄉傳統產業。20世紀60年代,上灘、麻蓬、下宅口等村就開始沙灘種桑室外養蠶。80年代初,鄉辦泉溪絲廠創建,開始大面積種植桑園。90年代中期,桑蠶種養與蠶絲加工一度成為關防鄉的支柱產業。1994年,關防鄉桑園面積3843畝,餵養蠶種10798張,蠶繭產量404噸,占鄖西縣繭產量的35%。後因絲價下跌及工業污染,桑繭大減,2005年關防鄉剩有桑園面積633畝,蠶繭產量55.8噸。
食用菌:1984年,關防鄉露天搭陰栽培代料香菇成功,並將技術推廣,致力發展生產。1987年,代料香菇栽培被列為縣“星火”計畫項目大力推廣,車蘇村被定為食用菌開發示範村。70%的村民從事生產,年產值達600多萬元,獲利400多萬元。1991年全村發展菌種5百多萬袋,產鮮菇4500多噸。1994年李明炎創
立武義縣金星食用菌公司和武義縣真菌研究所,相繼研發推廣高溫香菇、巴西蘑菇、鐵皮石斛等產品。為保護森林資源,在當地政府引導下,食用菌產量有所下降。車蘇村民仍在栽種高、低溫香菇、平菇等食用菌,為他們主要的經濟收入。
西瓜:西瓜早在關防鄉山方、客塘、何村等村生產,六七十年代肩挑手推運往永康、武義縣城出售,延種至今。2003年麻蓬村引進溫嶺農民栽培大棚西瓜150畝,產瓜5茬以上,畝產4千公斤,畝利潤5千多元。2005年,西瓜種植面積1069畝,產量達2342噸,現已在關防鄉推廣。茶葉:七、八十年代開荒植茶,成為低丘陵地種植的主要產品,地處山區的白革、麻田、清溪等村大力發展茶園,為當地村民一大收入。2005年關防鄉茶園總面積2753畝,採摘面積2635畝,茶葉總產565.3噸。
土地整理:2001年冬在湖沿村進行農田土地平整試點,挖溝修渠、鏟高填底、規範田塊。經過4年努力,關防鄉平整土地14000畝,實施了土地田園化。
養殖業:2005年關防鄉農業產值中養殖業占45%。以養豬為主。改革開放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需求增大,養殖戶相繼引進杜洛克、漢普夏、皮特蘭等優質豬種。飼養量和產值均有較大提高。劉宅村為養豬示範村,年出欄數200頭以上有10多戶、全村年出欄數3600餘頭,年收入達360萬元。2005年與1986年相比,全年飼養量由5310頭增加到42852頭,產值由306萬元增加到2486萬元,均增長8倍。雞、鴨等禽的養殖量也較大,2005年,雞41萬羽、鴨3.8萬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