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主義

關門主義

關門主義指黨的組織發展工作中的一種偏向,即忽視或以各種理由拒絕接收符合黨員條件的同志入黨。

基本信息

背景

1935年夏秋間,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華北事變”,華北面臨著淪為第二個“滿洲國”的危機。
蔣介石國民黨的賣國內戰政策,造成了整箇中華民族空前深重的災難。廣大的工人、農民遭受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城市小資產階級陷於破產和失業的境地,他們都迫切要求抗日和民主。中國的民族工商業日益衰落,迫使民族資產階級進一步轉變其政治態度。他們更多地表現了抗日要求,發出了全國一致對外的呼聲。
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根據共產國際“七大”確定的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政策,以中國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提出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黨的抗日救亡號召和紅軍長征的勝利鼓舞了全國人民,促進了抗日民族運動的高漲。12月9日,北平爆發了“一二·九”運動,學生示威遊行,掀起了全國性的抗日救亡運動。
政治形勢的變化,迫切要求黨對國內形勢作出正確的分析,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正確路線和政策,以便適應新情況,改變革命策略和領導方式,領導和組織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然而,當時黨內嚴重存在著“左”傾關門主義。“左”傾關門主義者看不到由於民族矛盾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階級矛盾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看不到這種情況造成的國際關係和國內階級關係的變化,形上學地認為“革命的力量是要純粹又純粹,革命的道路是要筆直又筆直”。他們反對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只依靠單兵獨馬同強大的敵人打硬仗,並構想在一個早上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

作用

關門主義在黨的組織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並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關門主義同建設一個具有廣大民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抗戰時期關門主義的錯誤在於不相信許多中間階層有參加抗日的作用。毛澤東1939年12月1日為中共中央寫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指出:由於不懂得知識分子對於革命事業的重要性,許多地方黨部,還不願意吸收知識分子入黨。黨的八大《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指出,七大以來,在接收黨員的工作中,也有過關門主義的錯誤。例如,某一個時期曾經沒有著重在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另一個時期又曾經忽視在革命的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在某些農村中曾經不注意吸收青年積極分子和婦女積極分子入黨等等。克服關門主義,要做到發展黨員時,既不允許用任何方式把不符合黨員條件的人拉入黨內,也不要把符合黨員條件的人拒於黨外。

毛主席講話

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講話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講話
同志們,統一戰線的道理和關門主義的道理究竟哪一個是對的呢?馬克思列寧主義到底贊成哪一個呢?我堅決地回答:贊成統一戰線,反對關門主義。人中間有三歲小孩子,三歲小孩子有許多道理都是對的,但是不能使他們管天下國家的大事,因為他們還不明白天下國家的道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反對革命隊伍中的幼稚病。堅持關門主義策略的人們所主張的,就是一套幼稚病。關門主義所主張的“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千千萬萬的民眾,浩浩蕩蕩的革命軍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只博得敵人的喝彩。關門主義的所謂“純粹”和“筆直”,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向之掌嘴,而日本帝國主義則向之嘉獎的東西。我們一定不要關門主義,我們要的是制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的死命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