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通知

為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英語綜合套用能力,我部組織有關專家制訂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並將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現將《課程要求》印發給你們,請根據《課程要求》的精神,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並將意見和建議反饋我部高等教育司。

教高廳[2004]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教育部辦公廳

二○○四年一月三十日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特制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

鑒於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各高等學校應參照《課程要求》,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系統的、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

教學性質和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套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並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套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教學要求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以及各高校情況差異較大,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

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這是我國所有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經過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與實踐應當選擇達到的標準。一般要求是每個大學畢業生必須達到的目標。達到或未達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七級的大學新生可將一般要求作為大學階段英語學習的目標。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對那些學有餘力、英語基礎較好、達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八級或九級的大學新生分別設定的。這三個要求包括英語語言知識、套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內容,並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體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

一般要求是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各高等學校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並創造條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向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

三個層次的英語能力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

1. 聽力理解能力:能聽懂英語授課,能聽懂日常英語談話和一般性題材講座,能基本聽懂慢速英語節目,語速為每分鐘130詞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能運用基本的聽力技巧幫助理解。

2. 口語表達能力: 能在學習過程中用英語交流,並能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能就日常話題和英語國家的人士進行交談,能就所熟悉的話題經準備後作簡短發言,表達比較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能在交談中使用基本的會話策略。

3.閱讀理解能力: 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能基本讀懂國內英文報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能讀懂工作、生活中常見的套用文體的材料。能在閱讀中使用有效的閱讀方法。

4. 書面表達能力: 能完成一般性寫作任務,能描述個人經歷、觀感、情感和發生的事件等,能寫常見的套用文,能就一般性話題或提綱在半小時內寫出120詞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用詞恰當,語意連貫。能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

5. 翻譯能力:能藉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漢譯速為每小時300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250個漢字。譯文基本流暢,能在翻譯時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

6. 推薦辭彙量:掌握的辭彙量應達到4500個單詞和700個詞組(含中學應掌握的辭彙),其中2000個單詞為積極辭彙,即要求學生能夠在認知的基礎上學會熟練運用,包括口頭和書面表達兩個方面(見附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參考辭彙表)。

較高要求:

1. 聽力理解能力:能基本聽懂英語國家人士的談話和講座,能聽懂題材熟悉、篇幅較長的國內英語廣播或電視節目,語速為每分鐘150詞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和相關細節。能基本聽懂外國專家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

2. 口語表達能力:能夠和英語國家的人士進行比較流利的會話,較好地掌握會話策略,能基本表達個人意見、情感、觀點等,能基本陳述事實、事件、理由等,表達思想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3. 閱讀理解能力: 能基本讀懂英語國家大眾性報刊雜誌的一般性題材的文章,閱讀速度為每分鐘7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20詞。能就閱讀材料進行略讀或尋讀。能閱讀所學專業的綜述性文獻,並能正確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

4. 書面表達能力:能就一般性的主題基本表達個人觀點,能寫所學專業論文的英文摘要,能撰寫所學專業的英語小論文。能描述各種圖表,能在半小時內寫出160詞的短文,內容完整,條理清楚,文理通順。

5. 翻譯能力: 能藉助詞典翻譯一般英語國家報刊上題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譯所學專業的英語科普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350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300個漢字。譯文基本通順、達意,無重大理解和語言錯誤。

6. 推薦辭彙量:掌握的辭彙量應達到5500個單詞和1200個詞組(包括中學和一般要求應該掌握的辭彙),其中2200個單詞(包括一般要求應該掌握的積極辭彙)為積極辭彙(見附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參考辭彙表)。

更高要求

1. 聽力理解能力:能聽懂內容稍長的對話、短文等,並在其結構較為複雜、觀點較為隱含時也能理解要點,能基本聽懂英語國家的廣播電視節目,能聽懂所學專業的講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

2. 口語表達能力:能就一般或專業性話題較為流利、準確地進行對話或討論,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內容較長、語言稍難的文本或講話,能在國際會議和專業交流中宣讀論文並參加討論。

3. 閱讀理解能力: 能讀懂有一定難度的文章,理解其意義,能藉助詞典閱讀英語原版教材和英語國家報刊雜誌上的文章,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所學專業的綜述性文獻。

4. 書面表達能力:能就一般性主題比較自如地表達個人的觀點,做到文章結構清晰、內容豐富、邏輯性強。能用英語撰寫所學專業的簡短的報告和論文。能在半小時內寫出200詞的說明文或議論文,內容完整,文理通順,思想表達清楚。

5. 翻譯能力: 能藉助詞典翻譯英語國家報刊上有一定難度的科普、文化、評論等文章,能翻譯反映中國國情或文化的介紹性文章。英漢譯速為每小時400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350個漢字,譯文內容準確,基本無誤譯現象,文字通順、達意,語言錯誤較少。

6. 推薦辭彙量:掌握的辭彙量應達到6500個單詞和1700個詞組(包括中學、一般要求和較高要求應該掌握的辭彙,但不包括專業辭彙),其中2500個單詞(包括一般要求和較高要求應該掌握的積極辭彙)為積極辭彙(見附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參考辭彙表)。

在上述三個層次的聽、說、讀、寫、譯等五種能力的培養中,各高等學校要特別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辭彙的掌握,特別是積極辭彙的掌握,是提高英語綜合套用能力的基礎,各校在教學大綱中應有詳細的教學安排。

另外,各校在教學中應安排一定的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的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

課程設定

各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課程要求》確定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套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套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

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的要求,並給予足夠的學時和學分;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於計算機和網路的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對於使用計算機教學的課程,應有相應的面授輔導課時,學校應將面授輔導課時計入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學生通過計算機學習完成的課程,經考試合格,應計算學分。

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要同時發揮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鼓勵優秀教師講授適宜於課堂教學的課程,與基於網路和計算機教學的課程相結合。

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因此,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也應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

無論是主要基於計算機的課程,還是主要基於課堂教學的課程,其設定都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給基礎較好的學生有發展的空間;既能使學生打下紮實的語言基礎,又能培養他們較強的實際套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既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又要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

教學模式

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路技術,採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路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應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新教學模式在技術上應體現互動性、可實現性和易於操作性。另外,新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和合理繼承現有教學模式中的優秀部分。

各高等學校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學生情況,設計出適合本校情況的基於單機或區域網路以及校園網的多媒體聽說教學模式,有條件的學校也可直接在網際網路上進行聽說教學和訓練。讀寫譯課程的教學既可在課堂進行,也可在計算機上進行。但是,無論是上機學習,還是課堂學習,都應安排足夠的教師進行指導或講授。

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新教學模式應能使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學習,能夠彌補傳統課堂聽說訓練的不足,能夠隨時記錄、了解、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與輔導情況,從而能督促學生積極學習,促使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與其他套用能力有較快提高。

為促進教學模式的有效改革,應加大學生通過計算機學習英語課程學時或學分數所占的比例。建議學生在計算機上學習所獲學分的比例應占英語學習總學分的30%~50%。

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是教學活動或教學手段的轉變,而且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一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更加注重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

具體實施可參考附1: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

教學評估

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系對於實現課程目標至關重要。它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

教學評估分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

形成性評估包括學生自我評估,學生相互間的評估,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等。通過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形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估和監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這種形成性評估在實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點的多媒體教學中尤為重要(推薦性的評估表見附2)。

終結性評估是指期末課程考試和水平考試。這種考試應以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套用能力為主,不應以學生所獲得的讀寫譯考試成績來代替或平衡聽說成績,反之亦然。

對於目標要求的評估,學校可以根據《課程要求》中一般要求、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單獨命題組織考試,也可以實行地區或校際聯考,也可以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無論採用何種形式,都要充分考核學生實際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尤其是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等學校應將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評估作為學校教學質量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

教學管理

大學英語教學管理應貫穿於大學英語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強化教學過程的指導、督促和檢查,確保大學英語教學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為此,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建立完善的教學檔案和教學管理檔案

教學檔案包括:學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各門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描述、教學安排、教學進度、考核方式等。教學管理檔案包括:學籍和學分管理、教學考核規範、教師授課基本要求等。

2.積極推行學分制

大學英語課程要融入學校的學分制體系,儘量保證在本科總學分中占10%(16學分左右),並將學生通過計算機學習獲得的學分納入到總學分之中。

3.健全教師管理和培訓體制

教師素質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學科長遠發展的關鍵。學校應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培訓和培養工作,使他們儘快適應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同時要合理安排教師進行學術休假和進修,保證他們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

附:

1. 1. 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

2. 2. 學生英語能力自評/互評表

3. 3.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參考辭彙表(另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