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定義:關山牛拉蹩鼓,是由以武術動作為主的鼓舞動作和鼓法相組成。
鼓舞動作有十六種:交叉步、弓箭步、翻身、偏腿、偏蓋腿、原地轉、飛腳、案頭、交叉吸腿、二踢腳、劈叉、跺子、上馬式、跳馬式、虎跳、轉身包腳。
鼓法有四種:雙手打、雙交叉打、山綁架、鼓錘雙打。
關山牛拉蹩鼓記譜法由第五代鼓頭冉光阜自創,由¤、⊙、て、〇四個符號組成,關山牛拉蹩鼓鼓歌有:《閃斷橋》、《三戰呂布》、《八仙過海》、《太平歌》、《雙鞭子》、《老鼓》等。
按照敲打的形式又可分為:行鼓(行進中敲打)和靜鼓(主會場敲打)。關山牛拉蹩鼓主要用於廟會、慶典、祭祀、婚嫁等活動。
基本特徵
關山牛拉蹩鼓的特點是鼓用牛拉,鼓舞動作皆來源於中國傳統的武術動作,動作變化多樣,鼓音高亢有力,極富觀賞性。具有悠久性、民俗性、獨特性等特徵。
悠久性
關山牛拉蹩鼓從清朝道光年間傳入閻良民間,其在民間的流傳距今已有2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流傳發展至今,的確難得。其鼓法與武術動作相結合的表演形式尤為特色。由此也構成這一表演藝術的珍貴性和瀕危性特徵。
民俗性
關山牛拉蹩鼓經過數百年的歷史演繹,常用於喜慶、豐收、祭祀、婚嫁、嬰兒滿月等民俗活動在民俗活動中形成,在民間有長期而紮實的基礎。
獨特性
關山牛拉蹩鼓的主體由人、鼓、牛組成,它的特性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鼓舞的武術動作與鼓樂敲法緊密相連。其二拉鼓的耕牛步伐快慢必須與鼓舞動作節奏相符合,不得過快或過慢,否則都會影響鼓舞的表演。其三樂器打擊節奏代表歷史人物,如“八鑼”代表呂布,“緊三”代表張飛等,關山牛拉蹩鼓鼓樂時而高亢,時而低沉,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自成一體,獨具特色。
歷史淵源
最早起源於蒲城老爺廟地區,清朝道光年間由關山民間藝人冉庭奇等人到蒲城老爺廟趕廟會時引進鼓歌,從此牛拉蹩鼓落戶關山。其在民間的流傳距今已有200年以上的歷史。慶祝豐收時,人們常用耕牛拉鼓跳躍敲打遊行于田間地頭,所以稱“牛拉蹩鼓”。牛拉蹩鼓是人們在廟會、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祭祀、婚嫁、嬰兒滿月的一種助興表演形式。除在當地頻繁表演外,還應臨潼區田市鎮、櫟陽鎮、雨金鎮等地邀請為其過廟會,
閻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特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人們習武之風曾一度盛行,這一切為關山牛拉蹩鼓的流傳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器具及製品
關山牛拉蹩鼓器具屬打擊類,主要有:大型鼓、中型鼓、鈸、大鑼、小鑼等。
關山牛拉蹩鼓表演一般為10-20人,如遇大型慶典活動需儀仗隊配合,人數可達上百人,聲勢浩大。表演時需20面紅、黃戰旗左右護隊,鼓手戲劇武生裝扮,隨鼓的移動而跳躍敲打。拉鼓之耕牛,牛頭掛紅綢,牛角吊小燈籠和鈴鐺等物。
傳承譜系
關山牛拉蹩鼓發源於蒲城老爺廟地區,清道光年間傳入閻良,道光年以前傳承人無可考記。
代別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 文化 傳承方式 學藝時間 居住地址
第一代 冉庭奇 男 不詳 不詳 師傳 不詳 關山鎮關山村
第二代 冉學智 男 1859 不詳 家傳 不詳 關山鎮關山村
第三代 冉建剛 男 1882 不詳 家傳 不詳 關山鎮關山村
第四代 冉恆升 男 1904 不詳 家傳 不詳 關山鎮關山村
第五代 冉光阜 男 1941 中專 家傳 不詳 關山鎮關山村
主要價值
關山牛拉蹩鼓除其特徵體現的價值外,還有以下幾方面的價值:
1、關山牛拉蹩鼓,表演精彩,鼓樂喜慶,場面宏大,深得廣大民眾的喜愛,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傳承這一民間藝術,對於豐富廣大民眾的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產生重要作用。
2、關山牛拉蹩鼓將我國國粹——武術與鼓樂相結合,把這一國粹進行了延伸,它的藝術表演形式為我國民族民間文化寶庫增添了一個亮點。
3、關山牛拉蹩鼓具有很深的民間文化內涵,它將民間流傳的優美故事,用鼓樂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如《三戰呂布》、《八仙過海》等鼓歌。
4、關山牛拉蹩鼓的表演形式對研究當地社會歷史的發展提供了依據。閻良自古是京畿要地,是京畿的“渭北糧倉”,所以人們在歡慶豐收時將鼓載於磨地的木磨子上用耕牛拉,以示歡慶。同時閻良是三地市接壤之處,交通便利,自古為兵家要道,民眾有習武之風氣,所以牛拉蹩鼓表演時武術動作與鼓樂相結合也屬必然。
瀕危狀況
自1986年以來,關山牛拉蹩鼓得到了閻良區委、區政府和關山鎮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普查,搶救和保護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距這一工作的目標相距甚遠,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搶救工作步履艱難。關山牛拉蹩鼓大部分鼓歌失傳,現存鼓歌記載在冊的僅有5首,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老藝人已相繼過世,憑記憶複製相當困難。
2、失傳危險仍然嚴峻。關山牛拉蹩鼓由一位已70多歲高齡的老人傳承下來,由於年事已高,很少表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年輕人大多數外出務工,鼓隊人員青黃不接,關山牛拉蹩鼓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3、資金困難,保護工作受制約。關山牛拉蹩鼓乃民間組織,人員老化,無經濟來源,區文化部門受經費的影響,對鼓歌樂譜的記錄、蒐集、搶救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完全以政府行為實施保護搶救確有許多困難,投資問題解決不了,關山牛拉蹩鼓瀕危失傳的狀況仍然難以改變。
保護計畫
2005年區政府撥款2萬元,鎮財政投資8000元,用於調查登記、挽救和保護關山牛拉蹩鼓,購置鼓隊隊服、增添表演器具。從2006年起,連續3年,每年區、鎮財政撥專款3萬元(隨財政增長還可適當增加)挽救、扶持、保護關山牛拉蹩鼓。
主要保護內容
為保護關山牛拉蹩鼓,制定了五年保護計畫,此計畫由關山鎮黨委、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一)靜態保護
1、全面深入細緻地開展調查登記工作,徹底摸清關山牛拉蹩鼓起源,發展的歷史沿革和鼓隊、鼓手、鼓歌及價值的全部狀況。
2、將調查登記所獲資料整理歸檔管理。
3、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工作。不僅抓好關山牛拉蹩鼓基礎理論研究,而且抓好閻良轄區內其它鑼鼓的研究,並將其成果編纂成冊。
(二)動態保護
1、建立關山牛拉蹩鼓文化保護村,並對傳承人重點保護。
2、逐步發展關山牛拉蹩鼓女子隊,計畫培養20名以上女子加入鼓隊。
3、舉辦各類形式的“關山牛拉蹩鼓培訓班”,不斷培養新的鼓手,從根本上解決新形勢下,牛拉蹩鼓傳承難的問題。從人才、表演水平等方面提高關山牛拉蹩鼓的藝術品位。
4、成立關山牛拉蹩鼓協會組織,加快關山牛拉蹩鼓文化產業發展,全力組織開展活動,廣泛開闢牛拉蹩鼓演出市場,配合當地民俗表演,增添活動機會。
5、建立春節牛拉蹩鼓表演制度,檢閱和促進牛拉蹩鼓的傳承、發展和弘揚。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2004年,閻良區委、區政府召開了“保護閻良民間藝術,打造閻良特色文化品牌”專題會議,並印發通知至各鎮辦及有關單位,明確提出關山牛拉蹩鼓是閻良區特色文化的重點,要求全力進行保護和弘揚。
2、2005年閻良區九屆三次人代會和政協五屆三次委員會,均把保護關山牛拉蹩鼓作為工作報告內容之一。
3、2005年7月區政府成立了閻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領導小組。
4、2005年8月,區委書記張會彬主持召開打造關山牛拉蹩鼓品牌專題工作會議,對保護、弘揚關山牛拉蹩鼓的奮鬥目標、工作原則、資金投入等作了安排部署。
十年保護目標
逐漸發展壯大牛拉蹩鼓表演者的隊伍,使我區的牛拉蹩鼓藝術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逐步脫離政府支持走自主化發展道路,將牛拉蹩鼓藝術不斷發揚光大,名揚世界。
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2007年 組織專業人員對牛拉蹩鼓進行研究;完善關山牛拉蹩鼓的文字性資料記錄
2008年 成立關山牛拉蹩鼓協會,創辦牛拉蹩鼓培訓班。組建機構,加強培訓,提高普及率。
2009年 籌建並成立關山牛拉蹩鼓表演藝術團;建立牛拉蹩鼓表演團體,加大對牛拉蹩鼓的保護力度。
2010年 組織專家對關山牛拉蹩鼓進行深入研究,召開牛拉蹩鼓表演藝術研討會。製作《關山牛拉蹩鼓》錄像片。
2011年 大力發展關山牛拉蹩鼓藝術,打出閻良,走向全國,加強國際間藝術交流。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
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有專家指導的,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關山蹩鼓保護領導小組(現已成立)。
2、設立以區文化館為主導,鎮分管文化領導負責,鎮文化服務中心參與的關山牛拉蹩鼓調查登記工作隊(現已開始工作)。
3、把關山牛拉蹩鼓保護納入鎮包村幹部及村幹部年終考核內容,明確責任。
4、鎮政府每年籌措1-3萬元搶救保護經費。
5、在大力宣傳普及的基礎上,發展關山牛拉蹩鼓文化產業項目,實行招商引資,將這一產業做大做強。
建立機制
在實施五年保護計畫中,要重點建立四大保護機制,提高幹部、民眾的保護意識,逐步健全動態的持續發展保護體系。這五大機制是:
1、建立以文化戰略上“定向”、發展藍圖中“定位”、工作決策時“定項”、領導班子內“定人”、幹部職責上“定責”、資金投入上“定額”為主要內容的領導機制。
2、建立現有鼓手、新生鼓手,互動互補的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3、建立原汁原味的原生態保護與不斷提高技藝,發展創新,協調發展的動態持續保護機制。
4、建立品牌效應與一般鑼鼓相結合,以打造品牌帶動一般鑼鼓活動的開展機制。
5、建立發展牛拉蹩鼓藝術與開發牛拉蹩鼓產業相結合,相互依託的創新機制。
經費預算及依據說明
樂器服裝各200套2萬 用於購置不足樂器和更換損壞樂器 用於購置鼓隊人員服裝及儀仗器具
建立關山牛拉蹩鼓文化活動中心2個15萬 用於給關山村修建文化活動中心
桌椅100套8萬 用於購置文化中心培訓設備
培訓費5萬 用於培訓新人費用
保護費10萬 用於購置其它設施、設備和工作經費
資料費6萬 用於研討出版《關山牛拉蹩鼓》音像製品及聘請專家等費用
其它費用5萬 用於搶救保護工作中不可預見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