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獨立師

閩北獨立師

1937年初,閩贛省委得知“西安事變”和國民黨三中全會的訊息,決定將軍事、政權機關合併,成立閩贛省抗日軍政委員會,主席黃道。 1937年10月,閩贛省委與地方當局談判,達成停止軍事行動的協定,閩北地區紅軍改稱閩贛邊抗日義勇軍。 1937年底至1938年初,閩北紅軍、閩東紅軍各部分別集中於崇安石塘、寧德石堂進行整訓改編。

1934年冬,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留下一部分紅軍主力和軍政幹部,以開展游擊戰爭的形式,掩護中央紅軍轉移並爭取保存部分根據地。福建的閩西、閩南、閩北、閩東、閩中五塊地區的中共武裝成為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閩北分區委於1935年2月將轄區各部改編為閩北獨立師,師長黃立貴,轄四個團,原紅五十八團編為第一團,閩北獨立團編為第二團,各游擊隊、獨立營編為第三團,北上抗日先遣隊一部編為第四團,共2000餘人。分區委在轉移中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繫,1936年春,閩北獨立師與閩東獨立師會師,成立中共閩贛省委。1936年8月,閩北獨立師改為四個縱隊,分散在各軍區活動。
1937年初,閩贛省委得知“西安事變”和國民黨三中全會的訊息,決定將軍事、政權機關合併,成立閩贛省抗日軍政委員會,主席黃道。同時,省委還指示各地以抗日軍政委員會組織抗日義勇軍的名義,擴大紅軍游擊隊的力量。8月,閩贛省抗日軍政委員會致函南京國民政府和江西省主席,表明抗日誠意,提出合作建議。這時,由於上海“八一三”抗戰爆發,駐閩北的國民黨正規軍北調,閩北當局逐漸緩和了對紅軍游擊隊的進攻,並表示願意舉行談判。1937年10月,閩贛省委與地方當局談判,達成停止軍事行動的協定,閩北地區紅軍改稱閩贛邊抗日義勇軍。
1937年底至1938年初,閩北紅軍、閩東紅軍各部分別集中於崇安石塘、寧德石堂進行整訓改編。遵照新四軍軍部的命令,閩北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共1100餘人,團長饒守坤;閩東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共1300餘人,團長葉飛
閩北獨立師活動遺蹟
。2月下旬,第三支隊開赴皖南抗日前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