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閩侯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文聯簡介
閩侯縣文聯核定編制3名,在編1名,與縣委宣傳部合署辦公。下屬協會有文學協會、詩詞協會、美術協會、書法協會、戲劇協會、舞蹈協會、攝影協會、曲藝協會、音樂協會及書畫研究會等機構,會員約有500多人。閩侯文聯在省市文聯精心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和縣委宣傳部的有力指導下,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聯絡、服務、協調”的宗旨,以抓規範、抓特色、推精品為抓手,為進一步推動閩侯文藝繁榮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抓規範,完善協會、發展會員,壯大文藝工作者隊伍。閩侯文聯著力在加強協會建設方面下功夫,努力改變基層文藝工作者單打獨鬥的現狀,使文聯及各個文藝協會成為文藝工作者之家。重點對所屬的文藝協會逐個指導,促其規範章程、完善機構,增強凝聚力,團結會員在互相學習、互相借鑑中共同進步。指導、協助各協會開展文藝活動,通過採風、筆會、展覽、晚會、專欄以及文藝“三下鄉”、義寫春聯等形式展示文藝工作者風采,發展壯大文藝工作者隊伍,各個協會的會員從剛剛成立時的不到100人發展到500多人。
二、抓特色,傳承優良傳統、培育地方特色文藝,豐富民眾文化生活。閩侯地處東南沿海,閩江貫穿全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閩侯縣著力挖掘閩侯地方傳統文化,創作地域特色明顯的文藝作品,極大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也促進精品不斷湧現。在閩侯電視台開闢《話說閩侯》欄目,拍攝播出人文地理專題片,用國語、福州話雙語配音,在閩侯電視台久播不衰;還將專題片刻成光碟贈送華僑鄉親,在海外廣為流傳,極受歡迎。在《閩侯鄉音》開闢《漫話閩侯》文史專欄,發動廣大文史愛好者積極撰文,挖掘記憶、解說典故、訴說感悟,打造展示閩侯鄉土文化的園地,已經陸續刊登《八閩?八閩首邑》《林則徐在文山書院的故事》、《靜靜雪峰山》、《張睦與唐末五代的福建貿易》等50多篇,深受廣大幹部民眾喜愛。挖掘保護特色文藝樣式,福州文人素有寫唱折枝詩的傳統,為了搶救而不讓其瀕臨滅絕,閩侯縣古體詩愛好者們自髮結社創作、吟誦,用舊形式唱出新時代的盛世歡歌,縣文聯及時加以指導、扶持,發展到8個民間傳統詩社,社員150多名,他們經常聚會,用福州語獨特的抑揚頓挫腔調、優美的筆觸,創作、吟誦折枝詩,再現了閩都士子風雅倜儻的遺韻,還結集出版歌集12本。而作為地方特色明顯的重要文藝樣式的閩劇、評話更是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發展,並取得良好的成績。同時,還嘗試非物質文化進校園,在中國小組織閩劇、評話興趣小組試點,培育傳統文藝傳人。
三、抓精品,培育優秀作品、提升藝術品位,推動文藝創作繁榮。閩劇和福州評話是福州方言的活化石、姊妹花,是說福州話的人最喜愛的文藝樣式,在閩東地區及海外廣為流傳。閩侯文藝工作者苦心鑽研、精心打造、辛勤耕耘,推出一批地方特色濃郁的文藝精品,成為文化發展的奪目亮點。閩侯縣閩劇團創作演出的優秀傳統劇目閩劇《紅豆緣》,植根於鄉土,緊扣“三貼近”,努力挖掘傳統文化精華,對傳統戲進行繼承、探索、創新,先後獲第七屆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及劇本、導演等8個單項一等獎,第十六屆中國“曹禺戲劇獎?劇本獎”,中國戲劇學會獎,2007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獎。閩侯縣曲藝團、福州評話陳派傳人王秋怡,編演評話《戚繼光斬子》、《清官能判家庭事》分先後榮獲省級大獎,表演《有福之州盛世太平》及《清官能判家庭事》在中央電視台“曲苑雜壇”播出。閩劇、評話的精品迭出為福州地方文化傳承、發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推出《福州女人》、《田螺姑娘》、《接任》、《閩侯,海西的綠洲》、《祖國,我們為你歌唱》等10多本(首)具有地特色的閩劇、曲藝和音樂新品,選送作品參加福州市第21屆戲劇劇本徵文比賽,《福州女人》獲三等獎,《三江頌》、《大唐燕歌》獲入圍獎;由縣閩劇團創作排演的古裝閩劇小戲《田螺姑娘》參加福建省第三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匯演獲演出獎;由閩劇團創作排演的近代小戲《接任》、古裝閩劇小戲《田螺姑娘》和當代小戲《晚情》三台小戲參加第十屆福建省“水仙花”小品小戲小劇場比賽,《接任》榮獲優秀演出獎,並有潘振棋、薛華等演職員分別獲得演出金獎、編劇銀獎等6項個人單項獎。編輯出版了《近現代閩侯書畫集》、《古閩新墨》、《閩侯風光》等一批書畫攝影作品集;業餘攝影愛好者陳啟平的作品《泰寧第一彎》獲泰寧全國風光風情大賽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