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05年9月1日,閔浦大橋動工興建。
2008年1月14日,閔浦大橋進行主橋邊跨鋼結構吊裝安裝工程。
2009年7月22日,閔浦大橋進行主橋結構合龍。
2010年4月20日,閔浦大橋通車運營。
橋樑位置
閔浦大橋地處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鎮,西起申嘉湖高速公路,上跨黃浦江水道,東至浦東上海繞城高速立交;浦西橋址位於閔行區吳涇電廠南側,浦東橋址位於閔行區躍進村所屬的農田內;距下游徐浦大橋8.7千米,距上游奉浦大橋8.8千米,距上海港16.3千米;其中該橋上層橋面通行上海申嘉湖高速公路 (滬高速S32),下層橋面地方道路西接放鶴路,東連浦星公路,在龍吳路以東設定上下匝道。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整體布局
閔浦大橋分別由水上雙層主橋、陸地浦東、浦西引橋、兩個H形塔柱、及其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至東方向布置。
•設計理念
由於黃浦江沿線的土地資源,以及黃浦江沿線、大橋、隧道等越江設施的線位是有限的,所以閔浦大橋採用高速公路與地方道路共用同一座大橋線位,既解決了高速公路過江問題,也方便了當地閔行地區的過江需求;同時閔浦大橋的跨度對斜拉橋來說是比較經濟的,而上海在斜拉橋建設上經驗豐富、技術成熟,因此,從經濟實用、安全成熟等角度考慮,最終還是將閔浦大橋打造成跨徑最大的雙層公路斜拉橋。
•設計特點
閔浦大橋主橋為雙塔雙索麵鋼桁梁雙層公路斜拉橋,上層設定連線高速公路,下層設定連線地方道路。為適應雙層橋面的需要,主梁結構採用鋼桁梁形式;橋面以雙層設計,採用倒梯形橫斷面布置;主桁採用了N形直主桁的桁式和整體焊接節點構造;邊跨主梁採用複合桁架梁結構。主塔採用直柱式H形塔,鋼筋混凝土結構,塔柱斷面為五邊形,以利抗風;順橋向為上窄下寬的獨柱型,橫橋向為兩橫撐式框架型塔柱與上、下橫樑連線成框架結構,同時上、下橫樑為箱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塔柱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50。
設計參數
閔浦大橋線路全長3610米,主橋全長1212米,採用“4×63米+708米+4×63米”跨徑布置,邊跨設3個輔助墩;主橋上層橋面寬43.6米,下層橋面寬28米,橋面縱坡為3.0%,其中,主跨上層橋面處於半徑17000米的圓弧豎曲線上,下層橋面處於半徑16991米的圓弧豎曲線上。主塔墩採用Φ900毫米鋼管樁基礎,其中浦東主墩承台長86.8米、寬44米、厚7米,主墩基礎總計385根長51.1至53.1米的鋼管柱;浦西主墩承台長81.4米、寬44米、厚7米,主墩基礎總計345根長66.5米的鋼管樁。大橋主塔承台以上高度210米,塔頂部寬8米,標高45.5米,處寬11米,塔底寬14.5米;橫橋塔柱寬度頂部為7.0米、塔底為9.0米;中跨主梁鋼桁梁,桁高9米,節間長15.1米,主桁寬27米,上層橋面外邊弦間中心距41.5米;上層橋面結構寬43.6米,下層橋面結構寬28米;上、下層橋面相距9米,結構總高11.5米。該橋上層為高速公路,設定雙向8車道,採用一級公路標準;下層為地方道路,設定雙向6車道,採用二級公路標準;相交道路的淨空採用二級以上公路(含二級公路)>5米,其餘等級公路>4.5米。
技術標準 | |
道路等級 | 城市快速路 |
設計速度 | 高速公路:120千米/小時;地方道路:60千米/小時 |
荷載標準 | 公路-Ⅰ級;路面結構計算標準為BZZ-100型標準車 |
通航淨空 | 淨高39米(含2米富餘高度)、淨寬330米 |
通航水位 | 4.82米 |
通航等級 | 國家內I級(20000噸) |
防震等級 | 7度地震區,採用8度設防措施 |
防台等級 | 33.8米/秒 |
參考資料: |
設備設施
•照明設施
閔浦大橋主橋上層路燈採用總功率為160W的高效節能的LED路燈,採用雙向堆成布燈,共使用路燈164盞;下層道路的照明上採用了CosmoPolis照明系統,並以普通燈桿安裝方式進行安裝。
•電子監控
截至2014年7月,閔浦大橋全路段設有電子警察等交通監控設備。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2000年2月,上海市政協提交了《收過江費的負面效應及解決矛盾的若干建議》的提案;同年5月,上海市政府宣布取消過江隧道和大橋的收費,閔浦大橋包括其中。
•通行事項
截至2010年4月19日,由於閔浦大橋主橋兩端的大位移伸縮縫構造特殊,一旦非機動車上橋就可能發生交通事故,因此下層橋面全天禁止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
建設成果
•施工技術
閔浦大橋的斜拉索的施工採用”先塔端安裝、樑上展索,然後在主梁節段安裝完成的條件下進行梁端錨頭安裝、錨固,再塔上牽引、張拉”的施工方法;採用這樣的斜拉索安裝工藝,不僅在施工進度安排上有充足的時間保證,而且在成本上也比較合理。
價值意義
閔浦大橋是中國首座採用全焊接的大跨徑鋼桁梁斜拉橋,也是當時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層斜拉橋;閔浦大橋的順利建成,標誌著中國橋樑建設取得又一新的成就。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