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簡介
開陽堡長寬約為300多米,土城牆依然保留了原有的輪廓,有的地方基本完好。城堡只在城南側開城門一處。城門上下為青磚和條磚壘築,門洞內的鋪路石被行人車馬踏得光滑如鏡,至今仍是出入的主要通道。開陽堡內的街區為井字結構,分為9個部分,史稱“九宮街”。目前,街區還保留著“乾三連”和“坤三連”的格局,其他街道仍能看到依照八卦圖建造的一些痕跡。堡內建築
開陽堡內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建築為玉皇閣,據介紹,因為年代久遠,唐代的土木建築保存至今的僅有幾處,玉皇閣是其中之一。玉皇閣共有3間,高2丈多,為單檐歇山頂。四個檐角玲瓏精巧,角脊上走獸尚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檐角處起槓桿作用的木構件昂,其昂嘴被雕刻成象頭,專家說,這種雕飾在古代建築中是不多見的。據了解,玉皇閣最後一次重修是在清代同治年間,但保留了唐宋建築的風格。開陽堡內,還有一處古戲台保存基本完好。台高約兩尺,台上青磚鋪地,兩側屋角由木柱支撐,柱礎石雕圖案精美。台上兩側各有一個耳房,供演員化妝和候場。在屋檐下樑頭的位置有一個立體感很強的磚雕,採用的是透雕手法,畫面是松林鹿回頭,有較高的文物價值。此外,離玉皇閣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城隍廟,按封建社會的寺廟建制,只有縣級以上的城鎮才有資格建城隍廟。
開陽堡由盛轉衰的主要原因是周邊環境遭到破壞。漢唐以前開陽堡附近森林廣袤,水源充沛。在北宋年間和明代,陽原縣成為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衝突和戰爭的前沿,森林大量被砍伐,水源枯竭,生態遭到了嚴重破壞,開陽堡西邊逐漸開始沙漠化。每逢冬春,狂風卷著黃沙直奔開陽堡。
專家認為,開陽堡最寶貴的價值在於保留了千年古城的整體風貌,為研究唐代建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