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柵村

開柵村

開柵村位於山西省文水縣呂梁山腳下文峪河東。呂梁山脈的關帝山腳下,307國道從東向西穿村而過,到了中間,折向南方,途經村界4里余。東北方向與交城縣洪相鄉廣興村相鄰。

概況

開柵村是一個被黃土覆蓋的山地高原,山地多,平川少,耕地資源先天不足。全村共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萬人,為文水縣第一大村。人均耕地面積僅0.2畝。由於位於307國道及太汾高速公路旁,交通十分便利。本村依文峪河而居,水資源十分豐富。建設有四座大型鋼鐵廠,農業養殖廠及食品加工廠數個。

本村人口性別比例為109左右,村中0-16歲的人口、17-60歲的人口、60歲及以上的人口分別占全村總人口的28.19%、66.58%、5.23%。總體負擔較重。家庭收入基本是來源於非農收入,務工人員的文化程度國中畢業的占到了72%。家庭月收入在1200-2000的占63%。村里戶口遷入遷出的人口基本保持平衡為每年約為80人左右,臨時外出人員平均每戶有一名,其中有20%是外出學習,其餘基本是是外出務工經商等。根據千百年傳下來來的區域劃分,開柵村一般分為興隆莊、西坡和村內三部分,三大塊居住區呈倒品字行分布。

歷史

開柵又是呂梁山的咽喉要地,晉中平原上一個大鎮古鎮。村莊的古老無從考究,但據1936年北山修炮台時出土的陶瓷、石器、穴居等考證,遠在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存。早在西漢時,村名是平陽。明天啟五年(1625)《文水縣誌》記載:“魏武帝築柵城以備北虜當文峪口”。因立木柵為城故又名“柵城”。宋金時期兩名合併始稱“開柵”。該鎮地處文峪河谷口,扼出入呂梁山區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西晉永安元年(304),匈奴左賢王劉淵於離石左國城(今方山縣南村)起兵反晉,與趕來鎮壓的西晉軍隊在大陵(文水縣古稱)進行決戰,結果劉淵大捷,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割據政權——漢國。兩軍交戰之地就是開柵地區。宋靖康元年(1126)七月,宋金交戰,兩軍各調集十數萬將士於此大戰。明末,為防止陝西農民起義軍攻入晉陽,官府派兵駐守開柵達八年之久。清順治五年(1648)至康熙十年(1671)均有官軍駐防此地。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占開柵七年半。解放戰爭中,解放軍與晉軍交戰,雙方為爭奪開柵不惜付出慘重代價。

開柵原有“三街六巷九道門”之傳說。據考,原古老的村中有三條大街:南大街、中街和北大街。在大清乾隆31(公元1767)年,天降大雨,突發的文峪河水,洶湧澎湃,以摧枯拉朽之勢,衝出狹窄的河床直瀉而下。村中南大街和中街南半片的房屋,在洪水中搖晃了搖晃,嘩啦啦地幾乎全部倒塌。剩餘的中街的北半片,即現在開柵的下街。北大街為現在的開陽東街和開陽西街。

開柵依山傍水,地處交通要道,自古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從三國到解放戰爭時期,開柵人們也一直過著動盪不安的艱難生活。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開柵人們更是在拉鋸式的戰爭中,苦度光陰。在殘酷的歲月里,開柵的熱血男兒,紛紛參加到打擊日寇、維護和平的正義戰爭中,為了家鄉、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幸福和平安奮起抗爭,跟日本帝國主義,跟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殊死的鬥爭。

開柵自古商業發達,市面繁華,素有“小北京”之美稱。歷來為呂梁重鎮。民國期間,在開柵的正街——今開陽東、西街上,曾經開著很多的商鋪。興隆莊也開著少量的商鋪。在建國前,開柵共有比較大的商店40餘家。其中有錢莊、綢緞鋪、雜貨鋪、藥房、木材店、酒坊,另外還有少量的糧店、木器店、粉醋店、旅店、理髮店、熟食店、點心月餅店、磨麵坊、典當鋪、棉花店等。

建國後,開柵村各項事業蓬勃向上,工農副業齊頭並進,經濟發展在全縣較為良好。

目前開柵村為開柵鎮人民政府駐地。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2001年1月12日晉政函(2001)16號函《關於文水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將蒼兒會鄉併入開柵鎮,設立新的開柵鎮。以原蒼兒會鄉和開柵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仍駐開柵村。《圖經》:魏武築開柵堡於文水縣北二十里,當文峪口,今開城柵是也。開東、西郁堡,周四里,高一丈六隻,據文峪口兩峰,相去丈佘,殊號險周。今為文峪河浸,仗存其半。清康基田《晉乘搜略》卷十

教育

目前開柵村共有幼稚園一所,國小一所,中學(僅國中。歷史上數次存在高中,後取消)一所

古蹟

廟宇是一種文化的沉澱。過去開柵村中有很多的廟宇,在沒有戰事的日子裡,每當逢年過節,廟內香菸裊裊,瀰漫在古廟內外,木魚聲和悠悠鐘聲空靈地震悟著大千世界,頌經聲嗡嗡嚶嚶地在村子上空迴響。村莊籠罩在一種神秘、安詳、和平的氣氛中。村東有滿黨寺(簡稱東寺)、村西有能仁寺(簡稱西寺)、村西北有西神廟(今職業中學)、永安寺(虎喊溝小寺)。這幾處廟宇除能仁寺還倖存外,其他已均無遺址。

開柵漢槐

植於開柵鎮中學(古為聖母廟)院內。樹高21.7米,胸圍6.6米,主身高3.12米。主枝分兩杈,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顯示出老而不衰的勃勃生機。

開柵漢槐壽享千年,閱盡人間春色,默默地見證著世事滄桑、風雲變幻。民間傳說,東漢丞相曹操曾於古槐系過戰馬。民國五年(1916),時任縣長續思文曾在樹北立了一塊石碑,上刻“漢槐”二字。這株文水第一壽星樹曾兩度遭劫。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古槐乾枯而死,嘉靖年間(1522—1566)又奇蹟般死而復生。清康熙十二年《文水縣誌》記載:“廟內古槐一株,徑四圍,世傳有千餘歲。明正德間枯,至嘉靖間再生。初,腹空如罄,內盛石子,再生後內外堅實,如嫩樹狀”。據康熙年間《文水縣誌》載:古槐徑四尺,故傳千年有餘,正德年間枯,嘉慶年間再生。初腹空如磬,內盛石子,再生後,內外堅實,若嫩樹狀。1916年,文水縣長續思文,為此古槐勒碑,書“古槐”兩字,字大如斗,立於樹下。

當地百姓視其為神樹,逢時過節便在樹下焚香祭祀。抗戰期間,日寇占領開柵,欲砍去古槐。民眾奮不顧身拚死護樹,才使古槐死裡逃生,僅是部分樹梢被伐。

此樹現為文水最古老的樹。

西寺 西寺

能仁寺(西寺)

開柵的能仁寺,地處村西,村人簡稱西寺。有古碑記載,西寺位於古堡,廟後牆即堡之一部分。廟前於古堡建成,而古堡建於北魏424年,這說明了能仁寺已經至少有1580餘年的歷史了。目前寺內後部被改造為村敬老院,還存有關帝廟和古戲台,以及院內的五株古槐,長勢良好。

能仁寺是過去開柵趕廟會的中心地帶。因能仁寺內建有關帝廟,而農曆三月十五是關公的生日,每到這一天,開柵村附近的人們就都來開柵能仁寺來趕廟會。後來,由於人多場地小,就在西寺所在的這條街道——開陽街,整個從西到東,都擺上了貨物,使這條街都成了集會的市場。

2002年3月,文水縣政府在戲院內的關帝廟左前方立一碑石,把古槐和能仁寺定為文水縣的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日(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之際,修葺一新的西寺關帝廟正式竣工並開放。

景點

北山公園

開柵北山公園位於文水縣城東北10公里處開柵村北山上。307國道于山下由東北向西南橫穿全境。東鄰交城玄中寺,西近武則天廟,夏汾高速公路於此處也有出入口,旅遊條件十分優越。

北山公園建於1997年,占地7500餘畝,青山綠水,草木蔥籠。青磚所砌台階由山腳直至山頂。拾階而上,登上72級台階是一塊約一間房屋面積的平地,平地之上鑲嵌著一幅八卦圖,旁書:河洛出圖書,八卦藏乾坤。72級台階暗合72天罡之數。再登28級台階又是一塊平地,矗立著一塊奇石。奇石正面鐫刻著“迎紫”二字,意為迎接紫氣東來。奇石背面雕有該石來歷,文曰:“仙石何求?眾久覓不獲。來返於深山之間,溪水之源,得夢中之石。禱畢頓見,祥雲繚繞,紫氣沖霄。故迎於此。辛巳年冬”。28暗合28星宿。再登32級台階又是一塊房屋大小的平地,上嵌一幅象棋殘局。紅方3子,一帥、一車、一兵;黑方4子,一將、一象、一車、一卒。棋盤兩邊分書“子勢輪流轉”,“人生一盤棋”。旁邊石壁上題:“七星聚會”。仔細研究棋局,黑方人多勢眾,但已失先機;紅方攻勢凌厲,卻是強弩之末。實乃和棋,體現了設計者“以和為貴”的為人處世之道。32級台階正合32枚棋子之數。再登36級台階(暗合36地煞之數),眼前豁然開朗,此處為公園中心地帶,迎面一座六角挑檐二層涼亭,琉璃黃瓦,斗拱飛檐。過了涼亭是一個綠樹環繞的小廣場,廣場中央是一個葫蘆形的噴泉水池,碧波蕩漾。

廣場之西是一座依山勢修建的長約0.5公里的長城,氣勢雄偉,十分壯觀。登臨絕頂,憑欄遠眺,巍巍呂梁山如龍蛇起舞,騰峰躍谷,綿延不絕;滔滔文峪河似玉帶蜿蜒,白浪滾滾,逶迤而去。曠視四野,平疇茫茫,五穀飄香,田園如畫;遙望開柵,街巷井然,屋院櫛比,人流如蟻。遠景近貌,盡入眼底,美不勝收,真是“俯瞰山河麗,遙瞻昂畢空”。長城盡頭是一道花藤長廊,遊人可在其下遮陽避雨,休憩玩耍。身處花香之地,耳聞鳥語之聲,無案牘勞心,無絲竹亂耳,塵世間的一切紛紛擾擾皆拋到九霄雲外。至此大自然生態美景之中,猶似置身桃源勝境,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北山公園植被豐富,截止2014年6月,已植樹近百萬株,綠樹掩映之中還有樺樹坡、永安寺遺址、樺林寺遺址等景點,都是令人留戀忘返的風景名勝。

開柵的一些傳說故事

火燒樺皮坡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文水開柵村東北山坡上,長滿了茂密的樺樹。站在樺林中朝上看,那樺樹高得快要鑽到天上去了。樹下,有很多蘑菇、草藥和野菜,不時還出沒著野兔、山雞、野豬的影子。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了這么豐厚的山貨,開柵人的小日子自然過得優哉游哉,美滋滋的。特別是燒柴,全村大幾千人做飯取暖,全靠這滿山樺樹的皮。樺樹皮的再生能力極強,它外面由好幾層青灰色的薄皮包裹,中間有一層很厚的褐紅色結合層,再往裡才是向樹幹輸送養分的形成層。只要人們不狠心地一次剝掉,裸露出白色的樹幹,那外皮很快就會長出柔韌的新皮來。

開柵人祖祖輩輩都剝這坡上的樺皮燒柴,日子緊的人家還剝了樹皮到缺柴火的鄰村賣錢養家餬口。對開柵人來說,那樺皮坡就是開柵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由於人們主要是在這山坡上剝取樺皮,漸漸地,人們把這山叫樺皮坡。

話說有一年春天,玉皇大帝發現人間地底下的煤炭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根本沒炭。人們只好上山砍樹。小樹長成林子可不是三年五載的事,砍光了怎么辦?為解決人間長久的燃燒問題,玉皇大帝派太上老君下界種煤。太上老君奉旨到各處種煤,所到之處人們歡欣鼓舞,人們吹著嗩吶、敲著鑼鼓夾道歡迎。太上老君做著這樣的好事,體驗著眾生的愛戴和感恩受,心裡美滋滋的,於是更加賣力地種著煤,不辭辛苦地一天跑好幾個地方。

這天一大早,老君在文水的靛頭種完煤,為了讓人們早日享受到上天給予的恩惠,又風風火火地趕到位於呂梁山下的開柵村。

當走到開柵北時,迎面遇到一個擔著兩捆樺皮的後生。太上老君見後生臉上大汗淋漓,就很同情。於是,他快步走到後生跟前,跟他搭訕:“敢問這位後生是哪裡的?”後生一邊擦著頭上的熱汗,不冷不熱地指了指說:“就是前面這村的,開柵。”老君笑嘻嘻地說:“那你擔上這一擔樺皮乾什麼去啊?”後生有點不耐煩了:“你說乾什麼啊,燒火做飯啊,今天家裡沒有燒的了,這不,我一大早就出來剝樺皮了,家裡人還等著用呢!”老君只顧自己問話,也沒看見後生的表情,繼續說:“後生啊,你帶我到有樹的地方走一趟吧,我給你們種些煤,以後就不用這樣辛苦了。”說著拍了拍自己肩上的口袋。後生好不容易剛下了山,見這個老頭兒讓他帶路返回山上,心裡很不高興:什麼叫煤?沒聽說過。我們這兒祖祖輩輩就是燒樺皮和木頭,樺皮柴還燒不完呢,你該去那裡就去種,用不著瞎操這份閒心。”

老君一聽,心裡有點不高興,但還是耐著性子說:孩兒啊,煤可是好東西。不信你看看。說著,從口袋裡抓出一把黑乎乎、亮閃閃的炭塊。

“你這老漢,我說你走你的路吧!一個勁兒在這裡跟我賣什麼鹹鹽(閒言)。麻煩死了。祖爺今兒還忙呢!”

“你這後生,怎么說話呢?一點點大年紀還當我的祖爺,你……你……”

“日他祖宗的,誰當你的祖宗了?你也太計較了,我們開柵人就這樣說話,你老人家不要怪罪。”後生也感覺到老君生氣了,趕緊笑嘻嘻地說。老君氣得說不出話來。不想後生又來了一句:“日他祖宗的,咱這人沒文化,你就不要計較了。”他側臉看了一下老君,見他還在吹著鬍子生氣,就趕緊拍拍老漢的肩膀說: “日他祖宗的,快不用生氣啦?我也沒啦怎么你。”

老君不愧是道家之祖,知道再說下去也沒有好聽的,忍著一肚子的氣往別處種煤去了。後來種完煤向玉皇大帝交旨。說起開柵,他如此這般地向玉帝談到了開柵種煤遭到的冷遇的情景:“別處都歌頌天恩四海,就是開柵人,不但不歡迎,說話他搭球帶把。”

玉皇大帝一聽,龍顏大怒,鬧悻悻地說道:“開柵人真是不知道好歹,只顧自己方便,也不為後輩兒孫們考慮,真想燒掉那些樺樹,讓他們在燒的上受點制。”

事情也十分湊巧。那天,火神爺正在天上值班,他因貪杯多喝了幾盅。見玉帝發怒,又聽見說“燒掉樺樹”幾個字,於是,他駕著雲頭來到了長滿樺樹的樺皮坡。那天夜裡,有人遠遠地望見天上掉下一個紅紅的火球,“噝噝”地鳴叫著滾過樺樹枝頭,不多時,滿山的樺樹都被燃燒起來。山坡上成了一片火海。

玉帝發現後已經遲了,只好又派龍王火速出海,才滅了這場大火。

從此開柵人沒柴燒了,只好起早貪黑,壓破肩肩跑短腿,到三十里以外的牛家溝擔煤。

其實,開柵人說話就那樣,並不是對別人有什麼不恭,只是口賴。也怪那後生說話莽撞,要不,我們開柵也是煤炭之鄉了。

直到現在,樺皮坡上的土都是紅色的,據說就是被火燒紅的。就連開出來的石頭也是紅色的。直到如今,名叫樺皮坡的山上,一棵樹也沒有,可見當時天火燒得厲害。

三月十五趕廟會的傳說

相傳,在元朝時,開柵有一個姓張的人流落在陝甘一帶,因缺少盤纏回不了家。一天,他正在大街上無聊地溜達,認識了一個臥蠶眉、丹鳳眼的紅臉大漢。閒聊時,張便把自己回不了家的苦處告訴了那漢子。那人對他說:“我也是那邊的,今晚我們相跟上回去。”這天晚上,紅臉大漢來叫他,手裡牽著一匹英武健壯的棗紅馬。張和那漢子一起跨上馬背。

那天,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他什麼也看不見,只聽見耳風裡“呼呼呼”的風聲。他很害怕,把那漢子的腰抱得緊緊的。天快亮時,他們已經到了開柵西門口。他們談笑著相隨進了村。紅臉大漢牽馬進了西寺,說進去看看,卻再沒有出來。張很奇怪,進廟裡里外外、前前後後找了個遍,就是沒有紅臉大漢的影子,連馬也找不到。他突然想起,這不是人們傳說中的關老爺嗎?想到這裡,他一陣激動:今天是遇到了神仙了啊!心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發了,一定要敬塑金身,報答神恩。

後來,姓張的中了武舉,就在西寺蓋了座關帝廟。神像和他見到的一模一樣,臥蠶眉,丹鳳眼,三縷長須,紅臉綠袍,提刀騎馬。並在廟前蓋一座戲台。後來,得知三月十五是關老爺的生日,就定於三月十五唱戲酬神,還在戲院內植了五株槐樹。東兩株,西三株。現在,這五株古槐根大身粗,最粗的一顆,樹幹圍約4米。古槐枝繁葉茂,巨大的蔭涼遮住了整個戲院。

每當槐花盛開的季節,甜美的槐花香瀰漫在空中,香遍整個開柵,那一團團、一簇簇白里透綠的槐花,招來許多蜜蜂來采蜜,嗡嗡嚶嚶的聲音傳得很遠。這五棵古槐,為開柵人撐起一片蔭涼。當村里唱大戲時,即使是夏天,村民也不用忍受太陽的烤曬。人們拿著馬扎、板凳,坐在大樹的濃蔭下,舒舒服服地看戲,涼涼爽爽地聊天。有些頑皮的年輕人,還爬到樹杈上,一邊看戲,一邊吃著糖葫蘆。這五棵古槐,成為開柵村特有的景觀,讓所有瞻仰它們的人嘆為觀止。

虎喊溝的傳說

虎喊溝內常年流水淙淙,樹木葳蕤,清風習習,鳥語花香,極其幽靜深邃,就像美麗而清新的桃源勝境。當年,武財神趙公明就看中這裡,把開金銀寶庫的鑰匙藏在了這裡的水底,並派他的坐騎黑虎日夜鎮守。一天,一個進溝的村人親眼看到一隻雄壯健美、姿態優雅的黑虎到潭裡來喝泉水。每當雨後溝水泛濫,黑虎喝不到清粼粼的泉水,就憤怒、焦急地“嗷嗷”叫喊,聲音在溝壑間迴蕩,此起彼伏,一片喊聲,人們就把溝叫成了虎喊溝。並把黑虎喝水的地方命名為黑虎潭。

有一年,一個身背七星寶劍的南蠻子到虎喊溝遊歷,一眼就看到清澈見底的黑虎潭裡,有一把金光閃閃的鑰匙。他心中大喜,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他早就對趙公明藏鑰匙的傳說有所耳聞,見到鑰匙,兩隻賊眼頓時發出貪婪的光,說時遲,那時快,他沒有半點的猶豫,一頭就扎進潭中。誰知,黑虎就隱藏在附近,只見它一躍而起,優美的身姿在空中一划,就像一道黑色的閃電,早把南蠻子撲倒在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