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式模鍛工藝

為了更好地控制金屬流動,在開式模鍛的終鍛型槽上開有飛邊槽,因此用開式模鍛生產的鍛件有飛邊,需要後續的切邊工序,將飛邊切除。飛邊槽的結構根據成形設備的不同而變化。但基本結構是相同的,即由橋部和倉部組成。橋部有兩個主要作用,一是阻止金屬流動,迫使金屬充滿型槽; 二是使飛邊減薄,便於切除。倉部起容納多餘金屬的作用,以免金屬流到分模面上,影響上下模打靠。

開式模鍛中,金屬的成形分四個階段:

(1) 開式鐓粗階段

開式鐓粗即為自由鐓粗,從坯料與沖頭或上模膛表面接觸開始,到坯料金屬與模膛(最寬處)的側壁接觸為止。由於這一階段金屬的流動受到的限制比較小,所需的變形力不大。模具行程為△H1。

(2)充滿階段

從毛坯的鼓形側面與凹模側壁接觸開始,到整個側表面與模壁貼合且模膛間隙完全充滿為止。在這一階段中,變形金屬的流動受到模壁的阻礙,所以變形力開始顯著增大。模具行程為△H2。即充滿模膛後的多餘金屬在繼續增大的壓力作

(3) 擠出飛邊階段

用下被擠人凸、凹模之間的間隙中,形成飛邊,模壁和厚度逐漸減小的飛邊使得變形金屬各部分處於不同的三向壓應力狀態,所以變形抗力明顯上升。模具行程為△H3。

(4) 打靠階段

隨著上下模具的運動,飛邊越來越小,飛邊內的金屬溫度較低,阻力增大,為了將型槽中的多餘金屬排人飛邊槽,需要更大的打擊力,所需的打擊能量也將消耗整個成形所需能量的30%~50%。模具行程為△H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