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作為楊奎松教授近年來所撰中國現代史讀書札記的一個結集,涉及近代政治、軍事、外交乃至重要歷史的研究著作10餘種。書中既有對這些著作學術成就、學術特色的中肯評價,也有對其中偏頗、闕失、不足的指正,並多有獨到的見解。讀來有耳目一新,振聾發聵之感。
古人云:“開卷有益”,但它絕非是“死讀書”或“讀死書”。讀書方法,因人而異。而對於學者來說,“開卷有疑”,既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責任。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後,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作者簡介
楊奎松(青石),1953年10月生於北京。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現為北京大家教授。已出版專著多種並發表論文百餘篇,已出版專著包括《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合著),《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對外關係》(合著),《海市蜃樓與大漠綠洲--中國近代社會主義思潮研究》,《失去的機會?--戰時國共談判實錄》,《中間地帶的革命--中國革命的策略在國際背景下的演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研究》,《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1920-1960)》等。
目錄
前言
孫中山愛國不愛國?——兼評李吉奎《孫中山與日本》與俞辛《孫中山與日本關係研究》
日本學者的貢獻與局限——評《中國共產黨成立史》
北伐戰爭史研究中的些許遺憾——簡評《中華民國史》第二編第五卷
張學良懺悔了嗎?——對《西安事變懺悔錄》的文本考察
關於平型關戰鬥的史實重建問題——大陸抗戰史著述亟待深入之一例
莫斯科與延安關係的另一種記錄——讀《季米特洛夫日記》與《共產國際與中共關係》
研究歷史人物不能忽視歷史背景——對《周恩來傳(1898-1949)》若干史實的辯正
“紀實”也應嚴謹些——讀《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大歷史,小道德——黃仁宇《黃河青山》一書讀後
國民黨代表誰?——由胡繩生前對國民黨的評價所想到的
台灣中共通史研究第一印象談——評《中國共產黨70年》
從政治宣傳走向學術研究中的曲折——50年來中共歷史敘述的演變及其問題
資本主義化,還是現代化?——讀胡繩遺稿札記
戰史研究的學術化嘗試與欠缺——評《抗美援朝戰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