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寺

長興寺

長興寺,又名長興禪寺,位於鄂州市 梁子湖區 太和鎮 花黃村 蓮花山下。

長興寺簡介

長興寺 長興寺

始建於五代後唐明宗長興四年(933年),時僧人在蓮花山下結廬為寺,相來此隱居,削髮為僧,故紀念明宗取名。 太和鎮是鄂州南部的生態特色重鎮,綠染大地,道法自然。它東靠茗山山脈,西與塗家垴鎮接壤,南與大冶金牛鎮毗鄰,北與沼山鎮交界,依山面湖,風景秀麗,是江南的魚米之鄉;太和鎮對外交通快速便捷,城鄉發展協調,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科教文衛事業發達,是投資創業者的樂園;太和鎮歷史悠久,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勝古蹟眾多,是生態旅遊休閒者的勝地。

長興禪寺的變遷

長興寺屬禪宗派佛教之地,始建於五代後唐明宗長興四年(933年),時有明宗宰相削髮為僧,隱居在蓮花山下結廬為寺,取名長興寺,至今已有1078年的歷史。長興寺向為梁子湖地區規模宏大的佛教禪林,有內八景和外八景之說,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它歷經風雨,幾經興廢。 2008年改擴建工程依託長形禪寺,發掘龍山景區內名勝古蹟,建設龍山旅遊風景區,使之與梁子湖區境內梁子島旅遊度假區、沼山森林公園、吳王古寨和大冶小雷山風景區緊密相連,成為一個休閒旅遊、觀光參禪為一體的旅遊名勝地。
如今,寺廟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鐘鼓樓、山門、齋堂、廣場等基礎設施齊備,堪稱佛教文化之上乘佳作。寺院依山傍水、巍峨肅穆,飛檐畫棟、氣勢恢宏,景象蔚為壯觀。長興寺猶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大梁子湖生態旅遊區上,煜煜生輝。它的成功落成,對於加快太和生態旅遊名鎮建設、構建休閒度假區、打造祈福養生天堂,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長興禪寺的變遷 長興禪寺的變遷

長興禪寺的傳說

公元223年,孫權從建業(今南京)遷來千餘富戶來武昌落戶,為了區別地名和山名,逐將此山改名為吳王山,還從武昌修一條大道直通吳王山,並在武昌山上築城,修建樓台亭閣,建避暑宮。一時,吳王山便成為孫權講武、修文、避暑、宴飲、效天之所。孫權遷都建業後,委派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留守武昌,太子經常到吳王山避暑和狩獵。 據民間傳說,吳王山下一小村莊,因地處兩水交匯處,水運的方便,已成為“商賈駢集,貨財輻輳、店鋪鱗次、帆檣雲聚”的商埠。時有一家謝氏豆腐作坊,每天從吳王山虎頭泉處取水,做出的一種豆製品,它薄得幾近透明,似一張張可捻開的宣紙,入口綿軟、清香、甘甜,讓人過齒難忘,這就是著名的謝埠千張。守護吳王山的將士們特別愛吃,謝家每天派自己的女兒小鳳給守軍送去。小鳳天生麗質,活潑可愛,而又正值豆蔻年華,越發出落的姿態萬千,婀娜可人。時間一久,負責守山的頭領魯紫和和小鳳逐漸熟悉,情感甚篤。
在一個雨後天晴、春光明媚的好日子,小鳳給吳王山守軍送去千張後,沿著龍山坡嶺,提著竹籃去采磨菇。一朵朵如同傘狀磨菇,悄然破土而出,探頭探腦地窺視春回的大地,一叢叢、擠擠挨挨、靈氣活現地散布於高高低低的山嶺。小鳳爬過一嶺又一坡,睜大雙眼搜尋,她輕輕撥開雜草,每當發現幾株磨菇在那裡猶抱琵琶半遮臉時,會禁不住驚喜地歡叫。她輕輕地、小心翼翼呵護著捧在手心,托之入籃,盤算著如何用自己家做的千張,配幾根小蔥和磨菇一起下鍋,想那美味,一定會讓紫和哥吃得高興。小鳳爬到龍山頂,累了坐在平地上歇歇,吸著夾雜青草味的空氣,坐看對面吳王山的魯紫和練箭,興奮得臉發燙、心直跳。正在這時,一頭金錢豹張開血盆大口,吼叫一聲撲向小鳳。小鳳嚇得尖叫一聲:“紫和哥,快救我!”便絕望地閉上眼睛……魯紫和聽到心上人的驚叫,循聲望去,心頭一悸。也許是愛情的力理無窮大,魯紫和蹲下馬步,張臂揚弓,一支利箭“嗖”地一聲飛向龍山,正中金錢豹的咽喉。金錢豹痛得吼叫一聲,丟下小鳳逃向密林。
小鳳得救了,他倆的愛情也被傳揚開來。仁慈的太子孫登知道這件事後,同意魯紫和與小鳳成親,但有一個要求,魯紫和什麼時間內能把守衛吳王山的將士們訓練成,箭能射到對面龍山頂,箭術能百步穿楊的程度就讓他與小鳳成親。於是,魯紫和帶領將士們日夜搭弓射箭,強化訓練。龍山頂上箭聲“嗖嗖”,箭如雨下,濺起的泥土凹陷成一口塘——落箭塘。

長興寺 陳進編輯 長興寺 陳進編輯

魯紫和娶了美貌的小鳳,也不願離開這片風水寶地,便和兩個弟弟——魯紫敬、魯紫檀在梁子湖畔安居樂業,生兒育女。相傳魯紫檀就居住在今天的太和鎮,魯紫檀的後裔歷經數代,子孫繁茂,成為這一帶的名門望族。至今在太和一帶還留有上紫檀(金壢高家咀)、子檀廟、魯家橋、魯家畈、分伙塘、打鼓墩、魯家祠等地名,太和鎮子壇村就是以魯紫檀的名字而命名的。 世紀輪迴了滄桑,流年憔悴了容顏。光陰似沙漏,細細地,無聲的,不經意間,恍然而逝!當往事已如曇花,只成為寂寞的回憶時,如果來到龍山,看藍天仍那樣清澈,雲朵正靜靜的飄蕩,面對世代承襲的人文景觀、美妙傳說,思往昔、觀滄桑、達榮辱,綿長的思緒,順著蜿蜒山道的鋪延,遊歷一次,便是一次心智的啟悟,一次感情的升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