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波授時系統

長短波授時系統

長波授時系統(BPL)和短波授時系統(BPM)是國家授時中心目前主要的授時手段。六十年代初,為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和國防急需,國家科委會同國防科工委、中國科學院確定,由中國科學院負責在我國內陸腹地陝西籌建西北授時台。短波授時台1970年基本建成,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於1970年12月15日開始試播,1973年根據需要進行擴建,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後正式開始我國短波授時服務,1993年對短波授時系統進行了現代化技術升級改造,現短波授時台每天以四種頻率連續24小時發播標準時間、標準頻率信號。

概述

BPL長波授時系統是國家授時中心主要授時手段。1979年建成試播,1983年開始正式授時服務,1986年通過國家級技術鑑定。該項成果榮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BPL長波授時台是我國目前惟一微秒量級的高精度授時系統,信號覆蓋我國整個陸地和近海海域。系統運行二十多年來,為我國國民經濟諸多行業和部門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時服務,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播信號時刻準確度:≤±1微秒。載頻為100KHz。發播時間:每天開機10小時,發播8小時:13:00~21:00。

意思和作用

長波授時系統的建成把我國授時精度由毫秒量級提高到微秒量級,意義十分重大,作用十分顯著。國家授時中心開發研製的全自動長波定時校頻接收機是專門用於BPL信號接收使用的設備。
利用長波(低頻)進行時間頻率傳遞與校準,是一種覆蓋能力比短波強,校準的準確度更高的授時方法。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建設自己的專門用於時頻傳遞的羅蘭-C體制長波授時台,呼號為BPL,其載頻信號由國家授時中心銫原子鐘組產生。BPL從1978年開始小功率發播,1983年起大功率發播。
BPL長波授時台是我國目前惟一微秒量級的高精度授時系統,信號覆蓋我國整個陸地和近海海域。系統運行二十多年來,為我國國民經濟諸多行業和部門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時服務,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播信號時刻準確度:≤±1微秒。發播時間:每天開機10小時,發播8小時,每天發播時間為13:30-21:30。覆蓋範圍:天地波結合為3000公里。
羅蘭-C發播格式——主台發射一組九個脈衝,前八個脈衝間隔1ms,第九個與第八個脈衝間隔2ms,為主台識別脈衝。經過一定延遲後,再發射副台一組八個脈衝,間隔1ms。各脈衝中只有主台脈衝組的第一個脈衝在規定的時刻與標準時間UTC(USNO)對齊。幾個副台發射完後,經過一段時間,主台又重新發射。不同的“鏈”採用不同的重複周期加以區分,用GRP表示。脈衝組的重複周期稱為組重複周期,共設計了四種基本GRP,我國的GRP為60000us。
羅蘭-C授時格式——無論是主台還是副台,脈衝組八個脈衝形式全部相同,為了頻譜集中套用效果好,減少無線電干擾,採取如下技術措施:脈衝調製包絡採用指數形式。為了便於自動搜尋,提高抗干擾能力,有利於抑制連續波干擾和天線干擾,每台的脈衝組均採用相位編碼排列。
羅蘭-C重合時間——由於採用GRP重複周期發播,因此不可能每組的脈衝都與標準秒信號重合,顯然只有滿足GRP與1秒的最低公倍數的時間間隔,才可能組脈衝與標準秒重合,此時間間隔稱為重合時間(TOC)。不同的GRP其TOC不同,TOC秒前沿與主台的脈衝組第一個脈衝起點一致。
利用長波授時台進行時間頻率比對的設備主要是長波接收機。這是專門設計的用於長波授時信號接收,並給出標準頻率和標準時間信息的定時校頻設備。在我國主要使用的是美國生產的2000-C型、2004型羅蘭-C接收機和我國研製生產的PO20型長波接收機及其改進型的全自動PO21長波接收機。
利用長波進行時頻校準,造成測量數據不一致性的變動,主要有地波識別和周期判定的系統性影響因素,傳播時延變動的隨機性影響因素。
地波識別與周期判定——利用長波信號進行時頻校準首要的是將地波信號從天地波混合狀態下分離出來,關鍵是準確判定鎖定點的周期,如果周期判錯一個周期,就會引入10us的定時偏差。為了準確的進行周期識別,同常採用以下方法:畫切線法、幅度比值法、場強法、包絡峰值推算法等。

學科領域編輯

依託長短波授時系統組建的國家授時中心,瞄準時間頻率學科前沿,積極進行時頻領域前沿創新研究;不斷建設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多手段、先進的國家授時體系,滿足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對高精度授時的需要。
主要研究方向:
高精度時間傳遞和同步技術研究
授時新技術與新手段研究
高精度時間頻率測量與控制技術研究
時間尺度、授時理論和方法研究
時間套用系統設計和用戶終端設備研製開發
高精度頻標研究[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