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圖書館

長治市圖書館

長治市圖書館創建於1946年10月18日,由長治市人民政府投資建立,是整理、保存、開發、套用文獻信息資源,服務於全市公眾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 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原文化部組織開展了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經評估,長治市圖書館評估定級為一級公共圖書館。

歷史沿革

長治市圖書館創建於1946年10月18日,原名為“太行區公立長治圖書館”。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為了適應長治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長治市委、市政府在太行西街178號,新征土地18畝,新建一座現代化的圖書館大樓。成為山西省全省(除太原市外)其它十個地市藏書品種數量最多,館舍面積最大、現代化設備最新,服務功能最全的現代化公共圖書館。

據1995年出版的《長治市志》記載,長治市圖書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民國18年(1929),長治縣有識之士出資1萬銀元,在蓮花池聖泉寺後院修建一座名為“嫏 福地”藏書樓,收書8700餘冊,成為長治第一座圖書館。開館後受到廣大民眾、社會各方人士的慶賀和贊助。民國22年,程如壁將祖遺宋、元、明、清各朝數千冊原版書籍獻給圖書館。民國28年日軍侵占長治後,圖書被搶,圖書館被毀。

1945年10月長治解放,1946年1月中共長治市委成立。作為晉冀魯豫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的長治,於10月18日正式成立“太行區公立長治圖書館”,這是建國前全國當時為數不多的55個公共圖書館之一。館藏來源主要是:抗日軍政學院捐贈;鄰近各縣奉送;土改中的鬥爭果實(地主藏書);外地交換。藏書最多時曾達75000餘冊,是晉冀魯豫解放區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當時就頗有名氣。從黑龍江的哈爾濱一直到十月革命發源地——蘇聯,從香港、馬來西亞,一直到仰光,對方一聽是太行地區的圖書館,都樂意與建立交換關係。

全國解放前夕,長治館館藏圖書中的一部分遷往河北邯鄲,留下一部分改名為“大眾閱覽室”,館址仍設在市中心蓮花池“嫏福地”藏書樓。

1954年,“大眾閱覽室”又更名為“長治市人民圖書室”。

1957年館址遷至英雄街78號,改為“長治市人民圖書館”。

1970年機構改革時,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工人文化宮、省文物工作組合併為“長治市文化工作站”。

讀著自修大廳 讀著自修大廳

1972年市政府批准恢復“長治市圖書館”建制至今。1978年,該館在原址(英雄街78號)進行擴建,占地面積1890平方米(約2.6畝),三進院落,後院新蓋了書庫、辦公室二層小樓,加上原有平房,總建築面積為920平方米。館內增設了社會科學、青少年、科技3個閱覽室,擴大了借閱陣地,使借閱面積達到200平方米,閱覽座位增至150個,年訂閱各種報刊700餘種,書庫總面積為400平方米,分為流通庫、基藏庫、古籍庫和資料庫。館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讀書宜人,成為當時山西省小有名氣的圖書館。

2005年新館大樓落成並對外開放,共四層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總投資3526.55萬元。

場館布局

2005年5月28日新館大樓正式對外開放。 新館設計規模80萬—100萬冊藏書,閱覽座席1200個,讀者休息座位320個,可滿足1200人同時使用。同時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展廳、多功能培訓室、讀者休息廳將舉辦各種信息發布會、大型學術報告會、各種知識講座、培訓班,各種文化藝術展覽及各種商務活動。最終目標要把圖書館建成全市文化教育中心、文獻收藏中心、信息導航中心、信息加工生產、增值中心,成為全市對外傳播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

機構設定

本館大樓內分讀者閱覽區、自修區、休息區、研究區、工作區、培訓區。黨群機構設黨支部、團支部、工會、婦會、計生辦。業務機構暫設采編部、報刊部、借閱部、少兒部、特藏部、自動化部、古籍部、輔導部、共享工程分中心為“八部一中心“。行政機構設辦公室、物業中心、保衛科等職能部門。

人員配置

截止2009年,長治市圖書館有在編人員47人,已聘專業技術人員36名,其中副研究館員3名,館員18名,助理館員12名,高級駕駛員2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38名(其中本科20名),占全館人員的81%。

館藏現狀

截止到2009年,長治市圖書館共有各種文獻資料50餘萬冊,是九十年代末期全國地市級公共圖書館藏書百強之一。其中:古籍圖書3.25萬冊,古籍善本書0.3萬冊,明清版本書112種,1519冊。收藏有明代《永樂大典》,清代《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字典》多種版本,新購了《四庫全書》文淵閣影印本1500冊,《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線裝本850卷,《古逸叢書》等文化瑰寶。

地方文獻資料,收藏有清乾隆35年刻本《潞安府志》、光緒19年刻本《長治縣誌》《屯留縣誌》,1945年出版的《石圪節煤窯起義》,1947年創刊的《長市導報》,以及歷年的《長治報》,《長治日報》《上黨晚報》,《太行日報》。並新購了《山西通志》、《山西通史》、《山西大典》《長治市志》及各縣縣誌等地方文獻。

中文報紙庫收藏各個時期大小報825種,4萬餘冊。其中解放前出版的著名報紙有1902年天津出版的《大公報》,1916年在上海創刊的《民國日報》,1916年在北京出版的《晨報》。還有《救國時報》、《新華日報》華北版、太行版,《晉緩日報》,《冀魯豫日報》、《晉察冀日報》等根據地出版發行的大小報紙。這些原版報紙真實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光輝史篇,可以幫助全市人民了解民國時期,中華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光輝歷史以及新文化的發展史。

特種文獻收藏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書、報、刊各種資料5000餘冊。最早的雜誌有1934年出版的《新農村》、《解放文摘》、《知識》、《學習生活》、《華北政報》、《邊區政部》等。根據地出版發行的毛澤東同志《論持久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劉少奇同志七大《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等單行本;《毛澤東傳》、不同版本的《毛澤東印象》、《毛澤東印象記》。

文藝作品有馬峰、西戎全著的《呂梁英雄傳》,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魯迅、丁玲的代表作等。還有一批解放區發行的通俗大眾哲學叢書、馬列著作、科普讀物等。這些珍貴的原版革命史料,資料詳實,內容豐富,不僅反映了根據地解放區的新聞、文化、出版等各條戰線的豐功偉績,也是全國全民抗戰的歷史見證。不但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版本價值、保存價值,更具有研究、使用價值。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太行精神的寶貴精神財富,也長治市圖書館的特色館藏,鎮館之寶。

發展定位

長治市圖書館將繼續承擔起公共圖書館應有的責任與使命,以“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弱勢群體優先”為原則,通過逐步改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斷探索創新閱讀服務手段、拓展閱讀服務空間等方式,積極開展多載體多類型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充分發揮好公共圖書館在推動全民閱讀中的積極作用,使社會公眾在閱讀中提升品質和素養,“增加發展的創新力量”,“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推動書香社會的構建。

讀者服務

開館時間

長治市圖書館實行365天天天對外開放,節假日不休息,不閉館(除每周一上午為全館內部集體學習、培訓不對外)。

夏季:上午8:00—12:00

下午3:00—6:00

冬季:上午8:00—12:00

下午2:30—6:00

辦證須知

1. 辦理長治市圖書館借閱證,需持本人有效證件(身份證、戶口本、軍人證、工作證、學生證均可)。

2. 讀者辦理借閱證需交100元保證金。

3. 圖書借閱證只限本人使用,如有遺失,請及時向本館辦證處掛失,未辦理掛失手續引起的一切後果,由本人負責。掛失並還清所 借圖書,交清所有費用後即可重新辦理新證。

4. 退證需出示本人身份證、圖書借閱證及保證金收據。如保證金收據丟失,需提交個人書面申請。

5. 讀者辦證自願,退證自由。

6. 辦證時間:周一下午至周日

7. 辦證地點:長治市圖書館辦證處(本館二樓202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