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清初,七月初一古廟會發展成了全城性規模,開始出現了由商人組成的專事廟會的組織“西府社”和“供盞社”。七月初一上午,社火、鼓樂、歌舞、香客、迎神隊伍浩浩蕩蕩,成千上萬的觀眾前來觀看。廟會中“賽戲”一項特別引人注目,商家為了藉此招攬生意,分別在東西南北四街搭起工藝十分考究的裝檐戲台,請來上黨地區最著名的戲班演出,各戲班也將此作為顯露頭臉的好機會,選用最好的頭角,購置全新的行頭登台獻藝。廟會期間,長治周圍數百里內的人們,甚至華北各省的商人也都慕名而來。白天四街鼓樂聲聲,車水馬龍;夜晚店鋪張燈結彩,唱戲說書通宵營業,成了一座空前繁榮的不夜商城。
解放後,古廟會變成了發展城鄉經濟,促進商品流通,活躍人民生活的物資交流大會。會期由解放前的三天改為七天,甚至十天半月。參加交易活動的商家越來越多,除華北各省市外,江浙兩湖及兩廣雲貴的商家也來助興,天下奇貨珍品集於一城,使四方遊客乘興而來,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