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市博物館,位於長沙市八一路480號,是改革開放後在原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紀念館基礎上修建的綜合性的地誌博物館。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1.2萬平方米。該館收藏2萬餘件反映長沙歷史和近現代革命史的珍貴文物。其中,商代青銅大鐃、青銅編鐃、錯金銀龍鳳紋銅盒、蜻蜓眼琉璃珠、帶鞘銅劍、曹僎瑪璃印被譽為稀世之珍 。

基本信息

簡介

長沙市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

長沙市博物館原為清水塘22號,其中的毛澤東、楊開慧同志故居是中共早期湖南黨組織所在地和中共湘區委員會的活動基地,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長沙市博物館在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紀念館的基礎上正式成立。

長沙市博物館館舍大都建於上個世紀的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建築面積有12000餘平方米。其中陳列大樓3800平方米,文物庫房2000平方米,毛楊故居舊址200平方米,辦公樓1800平方米,仿古碑廊800平方米,門樓及副樓2000平方米,茶藝博物館2000平方米。

新館簡介

長沙市博物館新館效果圖長沙市博物館新館效果圖

長沙市博物館新館選址於風光旖旎的湘江風光帶新河三角洲,長沙兩館一廳建築群中,計畫於2014年投入使用。新館位於新河三角洲尖三角東北側,建築起伏跌宕,如同一部石頭的史書,記錄著城市發展的歷程。博物館建築面積為2萬平方米,主要用於綜合陳列、展示、收集、保管和研究有關自然、歷史、文化、技術、科學等方面的實物及標本。

博物館的形態則強調其穩如磐石,沉著安靜之勢。無論遠觀或者近看,都如同一塊經過精心雕琢的珍寶頑石,雄渾而壯美。博物館表面採用長沙市地圖作為肌理,強化了它作為長沙市城市博物館的獨特性。負一層主要為庫房、美工室、裝裱室、研究室等,首層為入口大廳、民俗展廳、藝術展廳、美術展廳及報告廳,二層主要為文物展廳、藝術展廳,三層為革命歷史展廳、城市發展圖片展廳、城市規劃展廳、開放式多媒體展廳等。參觀展示區設定在38米標高以上各層,圍繞中心庭院成環形布置,在頂層布置有900平方米的無柱網城市規劃展廳。

博物館圍繞中心庭院展開空間,通過建築形體的交錯重疊及高差變化形成豐富的空間層次。人們通過南面的坡道到達綠化屋面欣賞湘江和瀏陽河兩江美景,可通過庭院的坡道進入半地下咖啡廳,可乘中廳的電梯到達各層展廳,也可登上層層平台到達城市規劃展廳。

榮譽

近年來,市博物館充分發揮了教育基地和文化名城視窗的作用。近10年共舉辦各類陳列展 覽100餘個,其中基本陳列2個(《長沙歷史文物陳列》、《長沙三國吳簡暨歷年出土文物精品展覽》),接待觀眾200餘萬人次;承擔國家社科重點科研課題2個,出版專著10餘本,發表論文報告300餘篇;1997年舉辦的《長沙三國吳簡暨歷年出土文物精品展》獲當年全國十大文物精品展獎;專著、論文獲省“五個一”工程獎等成果獎30餘項;利用本市出土的特色文物——商代大鐃,開發了長沙大鐃古樂表演項目,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項目正逐步走向市場。

作為長沙歷史文化的展示中心,長沙市博物館是青少年活動的基地;是對市民進行愛國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多年來,市博物館一直是長沙市文明單位、省文明博物館。1994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優秀社會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受到國家文物局表彰。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優秀社會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被評為長沙市“花園式”單位和省級文明單位。

展覽藏品

象紋大銅鐃象紋大銅鐃

長沙市博物館作為一座中型綜合性的地方志博物館,它承擔著收藏、保管和展示長沙市以及周邊地區各類文物、照片、圖書、文獻資料的重任。為國家徵集收藏了各級各類文物、照片、圖書、文獻資料共85000餘件。其中出土文物10500餘件,流散文物28000餘件,字畫和近現代文物6500餘件;各種歷史圖書文獻資料20000餘件,各類照片20000餘張。經專家鑑定,共有一級文物87件套,二級文物101件套,三級文物2750件套。

象紋大銅鐃

商代文物,高103厘米,重221.5公斤,鐃呈褐綠色,甬呈圓管狀,鉦部作合瓦形,主紋為粗線條組成的獸面紋,兩眼為半浮雕的粗勾紋,上刻雲雷紋,鼓部飾一組相向站立、鼻子相連的象紋,象身、鉦之周邊、甬部均滿飾雲雷紋。

據記載,鐃為樂器,用於軍旅以催人奮進,或祭祀、宴樂。大銅鐃目前主要出土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其中又以長沙的寧鄉出土最多,約20餘件。此器形制巨大,氣魄雄偉,紋飾粗獷,是我國目前商代青銅樂器之王。

乳釘雲雷紋編鐃

乳釘雲雷紋編鐃乳釘雲雷紋編鐃

商代文物,高53.5~36.5厘米,重28.5~9.5公斤。編鐃共9件,由小到大造型一致,紋飾大體相同。甬呈圓管狀與鉦腔相通,甬中部一鏇,鉦部飾乳釘紋兩組十八枚,乳釘突出,基部肥實。其中編號為7的鐃在鼓部兩側各飾半浮雕虎紋。

鐃以組的形式出現,全國罕見。根據取樣測音,該組編鐃每件各能發出1~2個不同的樂音,編合起來古代的五音俱全,可以演奏古代各種樂曲,是目前我國最早能成組演奏的樂器。

草葉紋四山字銅鏡

草葉紋四山字銅鏡草葉紋四山字銅鏡

戰國時期文物,直徑15.8厘米,緣厚0.6厘米。該鏡為青銅質,圓形,三弦紐,雙重方紐座,以羽狀紋為地紋,映襯主紋山字紋和配列在山字之間的花瓣紋、葉紋等。山字底邊與方形紐座邊平行,從紐座的四角各伸出一花瓣,每瓣各連線一圓形花蕊,花蕊之頂端伸出一彎曲長葉紋,在山字的左肋又有一圓形花蕊與長葉紋相對,花瓣與花蕊之間連以繩紡,共四花瓣八花蕊四長葉。鏡緣為窄卷邊,素麵。鏡之紋飾似隨心所欲,信手拈來,但排列布置又自有規律,顯得主次分明,零而不亂,十分生動。山字紋鏡是楚國鏡中的一個重要類型,該鏡花紋清晰、光潔可鑑,是四山紋鏡中的代表。

雲雷紋尖足越式銅鼎

雲雷紋尖足越式銅鼎雲雷紋尖足越式銅鼎

春秋時期文物,高12.8厘米,腹徑11厘米,口徑11.5厘米,足高6

厘米。鼎為敝口,方耳直立於口沿,腹上部飾渦紋、雲雷紋,部分已不甚清晰,底腹有三范合鑄的痕跡。圈底,底部殘存煙炱,足部上粗下尖,足內側空槽,足尖實心,外撇成錐狀。此鼎造型別異,其鑄造風格與紋飾特徵同中原的同期器物迥異,具有明顯的南方土著文化——越族青銅文化的風格。

青釉褐綠彩繪獸座枕

長沙窯青釉褐綠彩繪獸座枕長沙窯青釉褐綠彩繪獸座枕

唐代文物,高9厘米,長18厘米,寬12.8厘米。

荷葉形枕面,中部微凹,枕面以褐、綠、蘭彩飾滿雲山紋,雲山之間飾兩隻蜻蜓飛翔;枕座為一臥獸,兩眼圓睜,鼻頭上翹,嘴角緊閉,雙耳豎立稍彎曲,獸背置鞍墊,四周掛飾流蘇,四肢匍匐於方形底板,尾巴緊貼臀部。周身以褐、綠相間作點彩條紋,額頭、面部飾刻劃紋,頸部兩側飾捲毛。底板下有一方孔,徑2厘米,與內腔相通。灰黃胎,通體施釉不及底。整器完整,造型沉穩、厚重。

獸面紋提梁銅卣

獸面紋提梁銅卣獸面紋提梁銅卣

商代文物,高27.8厘米,口徑11.6厘米,底徑13.9厘米。卣呈橢圓形。蓋頂鑄有六瓣蕾形捉手,蓋沿兩側有實心角狀突出。鼓腹,圈足,缺提梁。蓋、腹部、圈足各飾四道扉棱。全器以細密的陰線雲雷紋作地,蓋面飾兩獸面,蓋沿、頸、足飾夔龍紋,腹部飾由夔龍紋組合的饕饕紋。

整器紋飾細緻倚麗,線條圓潤流暢,造型凝重大方。

“七賢”人物詩文罐

長沙窯青釉褐彩“七賢”人物詩文罐長沙窯青釉褐彩“七賢”人物詩文罐

唐代文物高17厘米,腹徑18厘米,口徑13.5厘米。該罐外侈口,翻沿,直頸,圓肩,平底。肩兩側各立一環耳,肩部飾二周褐色點彩。腹部一

側用褐彩繪兩人,褒衣博帶,高冠長袖,須髯飄拂,相向而坐,另一側以褐彩題銘“七賢第一組”,旁書七言詩一首“餉(暢)飲三杯萬士(事)休 眼前花撥(發)四枝葉 不知酒是龍泉劍 吃入傷(腸)中”。

唐代長沙窯素以釉下彩著稱,裝飾內容多是詩文、花鳥、動物及人物,而將詩、畫、人物融為一體的,目前國內僅此一例。

白釉綠彩山水紋壺

長沙窯白釉綠彩山水紋壺長沙窯白釉綠彩山水紋壺

長沙窯白釉綠彩山水紋壺,唐代文物高18厘米,腹徑12.2厘米,口徑8.4厘米。敞口短頸,溜肩,橢圓形長腹,曲形柄,多棱短流,平底假圈足。曲柄上有兩道凹槽,施

釉近底部,有淚痕,綠彩暈散成寫意山水紋圖案。整器造型纖秀挺拔,線條流暢,色彩鮮明。

醬釉子母狗俑

醬釉子母狗俑醬釉子母狗俑

唐代文物,高3厘米,長4.7厘米,寬4.2厘米。子母狗靜臥於橢圓形底座上,母側首顧盼,尾上翹緊貼臀部,腹處作一穿系。小狗臥伏於母狗一側,張嘴側望其母,上尾拖地,一副安詳狀。灰黃胎,通體施青釉,多處以醬釉斑彩點綴。長沙窯動物雕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生活氣息濃厚。

冬青釉瓶

冬青釉瓶冬青釉瓶

冬青釉瓶 清乾隆時期文物,高43.9厘米,腹寬11.5厘米。

瓶體呈方形,腹微鼓,通體施冬青釉,印花,釉色青中閃綠,呈現出如脂似玉的玻璃質感。瓶四壁紋飾相同,主體紋飾落在腹部,即中間一朵纏枝荷蓮,四周被雙龍戲珠的連續規矩紋層層纏繞,採用粗細相隨的線條法,線條圓柔。瓶口呈立體、空心的 字形,唇外卷,並描上金彩,同時底邊也描金,使瓶體在青麗中閃現兩道對稱的金色線圈,此作立意奇巧,富麗華美。為天成之作。

洪憲元年五彩瓶

洪憲元年五彩瓶洪憲元年五彩瓶

洪憲元年文物,殘高40厘米,腹徑18.3厘米。該瓶系湖南醴陵窯釉下五彩瓷。瓶以藍地梅竹為地紋,前後兩面開窗。一面窗內為松菊雙雞圖。另一面為詩文,以墨書行文,隸書體,筆鋒柔潤清秀,成四句對偶的駢文。是少黃夫子的兩個學生寫的。他們讚美少黃夫子:“先生卓立,出類超群,隨時煉達,博覽旁聞……等”。詩文落款為:洪憲元年一月,底款為“湖南瓷業公司製造”。該瓶製作精美,年號稀貴,窯址確切,為曠世難得之品。

雙面透雕龍紋青玉佩

雙面透雕龍紋青玉佩雙面透雕龍紋青玉佩

雙面透雕龍紋青玉佩。戰國時期文物,高5.7厘米,長15.5厘米。玉佩扁平半圓狀,用青玉琢成。佩的邊沿為弧形龍身,身飾谷紋,兩端雕刻龍首次,弧中心有一小圓孔,用以繫繩佩帶。近弦中部琢兩條盤軀相向的龍,作回首顧盼狀,滿身飾有~形紋和方格紋,邊沿勾勒一條陰刻線槽,使主體輪廓更為鮮明。

玉佩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自然。是楚國玉器中的精品。

雙面透雕龍鳳紋青玉環

西漢文物,直徑8.5厘米,內徑2.7厘米,厚0.3厘米。

玉環的色澤青白相雜,少部土蝕,雙面透雕,線條流暢。曲纏盤繞的變體龍鳳紋四周環以流動的雲氣紋,使整器渾然一體。此器構思巧妙,造型優美,玲瓏剔透,小巧精緻,堪稱玉雕之精品。

蒲紋青玉壁

蒲紋青玉壁東漢 直徑19.2厘米 肉8.2厘米 厚0.7厘米玉壁雙面雕飾,近外緣和內好0.7厘米處勾勒一條陰線槽,內外陰線中間分布十一行陰線菱形格地紋,每格中浮雕六角形蒲紋。該壁玉色瑩潤,光澤透亮,花紋清晰,造型美觀,完好無損。

羊脂白玉翠蓋鼻煙壺

羊脂白玉翠蓋鼻煙壺 清 高7.4厘米 寬1.5厘米

壺身白如雪,潤如脂,器蓋綠如水草,嬌翠欲滴,色澤滑膩,造型簡練,線條流暢。精細雅致之氣,已達極致。

翠玉手鐲

翠玉手鐲清 直徑7.5厘米 肉厚1厘米

此手鐲為圓形,肉肥潤,地青紫,大部分泛嫩葉綠,綠色嬌美,晶瑩通透,為翠玉之上品。

雕漆鑲銅人物紋如意

此器通體施棗皮紅稠漆,正面為回紋綿地。地上兩組開窗,窗內為幾何壽字紋,背面為菱格花朵紋錦地。如意頭背面為菱格紋錦地,地紋細如毫絲,主紋光滑如玉,通體上中下部各鑲銅鎏金,其上各飾人物故事紋。整體為紅地閃金,交相輝映,更得華麗高貴。

金花山水人物紋洗手盆

紅漆黑地金花山水人物紋洗手盆清 高12.4 厘米 口徑 29.5厘米

此器為寬折平沿,直腹,圈足。內腹施紅漆,外腹為黑地描金,繪四組開窗圖案,其中兩組為花鳥紋,一組為山水廬舍紋,一組為人物故 事紋,圈足為壁繪連續卷草紋,此器畫工精細,色彩對比強烈,民俗氣息濃厚,為難得之極品。

木雕童子騎牛

木雕童子騎牛 清 高12.4 厘米 口徑29.5厘米

此器為一牛作脖梗下挺頭向前伸狀,牛臀上翹,四足用力踏地,似與童子嬉戲,童子光身坐於牛背,四肢用力抓牢,回頭作得意之笑臉,極為生動有趣。此作力感強烈,造型逼真。牛毛如絲,復蓋全身,絲絲不苟,具有較強的生活氣息和較高的藝術水準。

曹女巽”白瑪瑙印

“曹 女巽”白瑪瑙印 西漢 邊長2.3厘米 高1.6 厘米

此印質地為白色瑪瑙,正方形,復斗形紐,帶鼻穿,印面陰刻蟲篆“曹 女巽”兩字。印保存完好,作工精細。經考證,“曹女巽”為西漢文景時代吳氏長沙王王妃。

“妾女巽”白瑪瑙印

“妾 女巽”白瑪瑙印 西漢 邊長2.1厘米 高1.4 厘米

此印正方形,復斗形紐,印面陰刻篆體的“妾 女巽”兩字,印保存完好,選材精良,作工考究。

經考證,此印為西漢文景時代吳氏長沙王王妃“曹女巽”私印。

“閔都君印”金印

“閔都君印”金印西漢 高0.9厘米 直徑1.3厘米 重10.3g

印呈半球狀,印面周有一圈陰線邊欄,欄內陰刻篆文“閔都君印”四字,球狀頂部貫穿一穿孔。

此小巧精緻,文字布局合理,書法精美,刻工細膩,保存完整,國內歷來出現私印中金印極為少見,該物彌足珍貴。

組織機構

據2009年數據顯示,該館在編職工45人,離退休人員20人,在編職工大專文化程度以上人員33人,專業技術人員24人,其中有高級職稱者6人。館領導6人。長沙市博物館屬副縣級公益事業單位,按工作性質分為6個科室。

館領導

館長:王立華,副研究館員,原長沙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03年12月23日任命為長沙市博物館館長。

副館長:唐德強、邱冬聯、楊眺。

書記:楊德興。

機構部門

辦公室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館政治、精神文明建設和職工思想道德、職業道德教育;負責制訂、完善和檢查落實單位各項規章制度;負責館人事勞資、黨務宣傳工作;負責日常車輛、文印、文檔、網路管理;負責接待來訪;負責協調好各方關係,營造和諧館際環境。

保衛科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全館安全、消防和綜合治理等各項安全防範工作,確保館內文物及各重點部位消防、安全無事故;負責院內停放車輛和來往人員管理。

展覽部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館內各類陳列展覽設計、製作和展出工作,對外承接、推介、引進展覽業務。

開放管理部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館內各類陳列展覽及景區點的宣傳、接待、講解工作;組織引進旅遊觀眾,開發利用好館內各景點;提供展覽場地租賃服務。

保管部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館藏文物的科學分類,做賬保管、鑑定、提用和研究;做好文物徵集和文物信息錄入工作。

信息資料中心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圖書保管工作,保持書庫整潔衛生,定期放置防蟲藥物,書籍放置科學、合理,不得發生書籍霉爛變質、遺失、損壞等現象;負責館藏圖書資料的整理、做帳,保管、養護及電腦錄入工作。

文物保護中心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每年完成館藏文物科技保護,為文物保管員提供文物保護知識諮詢;負責館藏文物圖錄或學術成果順利出版和文物展覽提供照片,逐步完成文物庫房環境達標方案並實施,開展館藏文物科技保護項目不定期舉辦文物保護培訓班。

研究成果

1、《中國共產黨湘區執行委員會史料彙編》湖南出版社1993年

2、《歷代名人詠長沙詩詞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年

3、《歷代名人記長沙文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

4、《長沙歷史文化叢書—湘城滄桑之變卷》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年

5、《長沙舊影》人民出版社2001年

6、《長沙窯》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

7、《百年長沙老照片叢書—長沙名人卷》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年

8、《長沙楚墓》文物出版社2000年

大事記

2004年

2月17日 市博物館中層幹部競聘上崗。

3月7日 接待泰國王詩琳通公主參觀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暨毛澤東、楊開慧故居,王立華館長與公主互贈禮品。

3月11日 接待石家莊市博物館一行四人參觀本館。

3月29日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規定,本館認真執行上級精神,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即集體學生、家長帶小孩的未成年人免票,學生獨立參觀免半票,執行時間五月一日。

4月5日 承擔韶山毛澤東圖書館《館藏精品展》形式設計、製作工作。

4月7~8日 王立華館長參加省文物局在省博物館召開的全省博物館館長座談會。具體討論如何發揮博物館的宣傳展示和社會服務作用。

4月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率領廣東省一百多名黨政領導在省委書記楊正午、市委書記梅克保等領導陪同下,參觀了本館《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

4月23日 開展撈刀河太陽山村石碑文物調查。

4月29日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蔚建行由原省紀委書記楊敏之陪同一行30多人來館參觀。

6月5日 《血染的豐碑——上饒集中營革命鬥爭事跡愛國主義教育全國巡迴展》在我館開展,展期15天。

6月9日 完成了 “十一·五”長沙市博物館發展規範圖表,文字材料,數字統計等所需材料上報政府工作。

6月10日 《圓明園四十景》在本館展出。

6月18日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在本館主辦瓷器知識講座。

7月1日 參加《長沙地方史編撰》工作。

7月12日 江西省安源紀念館6人來館參觀、學習、交流。

7月31日 本館與省軍區警衛連成為館隊共建文明單位。

8月1~4日 周英副館長受瀏陽市胡耀邦故居紀念館的邀請赴四川鄧小平紀念館考察。

8月7~9日 王立華館長參加馬王堆國際學術研討會。

8月19日 《世紀偉人 百年小平》在本館開展。

8月21日 江蘇省南通博物苑院長參觀我館。

9月7日 湖南省教育廳在我館舉行《全省中、國小生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宣傳教育月活動》啟動儀式。

9月15日 接受羅文亮老先生捐贈的多角壇等文物。

9月22日 四川成都、岳陽市博物館專業人員考察長沙窯文物。

9月24日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專家來館考察陶器等文物。

9月27日 北京社科院領導參觀我館。

10月1日 市直七家文博單位聯合舉辦了“有獎尋蹤”活動,“十·一”黃金周期間前往各點的觀眾達14704人。同時在市文博單位開展了十月“優質服務月”活動。

10月1~31日 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為慶祝協會成立二十周年,在館舉辦了《湖南省書畫藝術系列展》展出月活動。

10月10日 省人大代表來館檢查《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實施條例》實施情況,王立華館長作了工作匯報。

10月18日 保管部劉瑜赴北京參加國家文物局舉辦的《文物藏品資料庫》電腦操作培訓班學習。

10月22日 曹亞副市長參觀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和毛澤東楊開慧專題陳列。

10月28日 本館邀請省、市有關領導、專家10餘人,召開了長沙市博物館發展、定位專題會議。

10月31日 國家發改委一行10人參觀我館。

11月3日 湖南省商務廳在我館舉辦《首屆湖南誠信建設成果展》,展期3天,至5日結束。

11月10日 開展三叉磯岳華村“段劉氏節孝坊”和“段衍禮墓”文物調查。

11月11日 江西南昌市文化局局長一行參觀我館。

11月15日 山東濟寧市文化局長參觀我館。

11月26日 接受省書協11幅書法作品的捐贈。

11月27~28日 在黃興路步行街進行“熱愛長沙,保護名城”的文物宣傳活動。

12月9日 台灣、日本專家一行3人考察我館青銅器。

12月15~25日 為江西銅鼓博物館培訓講解員2人。

12月16日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一行7人參觀我館。

12月24日 武漢中山艦博物館一行9人參觀我館。

12月30日 開展館藏文物腐蝕調查工作。

12月31日 首屆楚湘文化藝術收藏品拍賣展示會開展。

2003年

1月6日 國家水利部領導參觀本館“三國吳簡暨歷年文物出土精品展”。

1月10日 館文物庫房通過110聯網驗收。110安全聯網驗收標誌我館安全保衛工作又上了一個台階。

1月24日 館長黃綱正、副館長周英在市人大會議室參加了抗美援朝老戰士捐獻文物儀式,接受了部分捐贈文物。

2月2~12日 該館與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聯合舉辦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青少年漫畫展覽》,共接待觀眾1800餘人。

2月19日 韓國龜尾市副市長南洧鎮,龜尾大學校長等由市委接待處陪同參觀《三國吳簡暨歷年出土文物精品展》。

2月20日 中央檔案館攝製組來館拍攝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紀錄片,為毛澤東誕辰110周年系統紀念活動作準備。

2月24日 該館與長沙市二十一中學結為館校共建單位,至此,該館已與全市8家中小、大學建立館校共建單位。

2月27日 市政協簡用超主席等一行6人考察庫房文物。

3月3~23日 本館為賈誼故居設計製作《燦爛的湖湘文化專題陳列》。

3月14日 撫順市政協陳主席,撫順市委宣傳部馬部長等來館參觀《三國吳簡暨歷年出土文物精品展》。

3月15日 館長黃綱正在湖南衛視台《藝術玩家》欄目主講“鑒寶長沙窯”,分別對銅官窯外銷瓷、長沙窯與盛唐文化等作了專題講解,進一步推介了館藏珍品長沙窯文物。

3月18日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同行來館參觀《三國吳簡暨歷年出土文物精品展》、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

3月21日 北京考古所專家察看文物庫房文物。

3月25~29日 黃綱正館長參加在上海市博物館舉行的館長論談學術交流會。

3月28日 江西萍鄉市博物館一行5人來館參觀。

4月7~8日 武漢市博物館、重慶市博物館同行來館參觀《文物精品展》和湘區舊址。

4月10日 中央文明委巡視組張吾來部長來館考察。

4月11~18日 浙江省博物館、中國財政博物館、 南昌市文化局、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等單位領導同行來館參觀。

4月26日 莫三比克解放戰線黨總書記(相當副總理)格布扎參觀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

5月5日 黃綱正館長因突發腦溢血病逝。

5月1~20日 中共韶山市委宣傳部和我館聯合舉辦的《毛澤東家史家事展覽》。

5月23日 《長沙市青年畫家十一人畫展》在館陳列大廳展出。

5月30日 《長沙市2003年書法名勝地名篆刻展》在陳列館開幕。

6月13日 國土資源部董道華副部長來館參觀。

7月9日 南寧市宣傳文化考察團來我館參觀。

7月16日 郭沫若女兒來本館參觀。

7月17日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鄂權調市博物館任常務副館長。

7月21日 全館職工參加了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報社承辦的全國《文物保護法》知識大賽。

7月24日 山東省博物館同行來館參觀。

8月27日 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來館拍攝資料片。

8月29日 副省長許雲紹,副秘書長姜儒振,副市長曹亞,副秘書長彭景坤,省文物局謝辟庸局長來館檢查文物保護“五納入”工作情況。

9月5日 重慶市副市長來館參觀。

9月6日 湖南娛樂頻道舉辦《媒體推介會》暨重返紅色之旅活動。

9月12~15日 本館參加“2003年中國湖南旅遊博覽”會。

9月18~31日 23國駐華大使來長來館參觀。

10月12日 旅遊局舉行“長沙一日游”啟動儀式,本館納入長沙市“一日游” 景區景點旅遊線路。

11月11日 受省文物局委託,應湘潭市齊白石紀念館邀請,我館副研究員魏明,周英兩次赴湘潭參加齊白石生平藝術陳列形式設計方案評審會。

11月18日 李鄂權常務副館長參加在湖南長沙召開的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長沙年會,為配合會議召開,省博物館舉辦了專題展覽,我館提供了部分展品。

11月19日 本館接待出席中國古陶瓷研究會長沙年會代表察看文物庫房陶瓷器物。

11月26~28日 南京博物院專家4人、武漢市博物館一行5人考察館藏文物。

11月28日 省政法系統第12屆書法詩詞筆會作品展在本館舉行。

12月11日 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 由市委宣傳部、市委黨

史研究室、市文化局、市廣電局等共同舉辦的《毛澤東與中共湘區委員會》電視訪談節目在本館現場錄製。

12月23日 長沙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立華調長沙市博物館任館長。

12月25日 國家語委檢查團來館檢查語言文字使用情況,檢查團對本館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

12月26日 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我館自辦陳列《人間知己——毛澤東、楊開慧專題陳列》正式開幕。

學術研究

著作

《中國共產黨湘區執行委員會史料彙編》 湖南出版社 1993年

《歷代名人詠長沙詩詞選》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6年

《歷代名人記長沙文選》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8年

《長沙歷史文化叢書—湘城滄桑之變卷》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6年

《長沙舊影》 人民出版社 2001年

《長沙窯》 紫禁城出版社 1996年

《百年長沙老照片叢書—長沙名人卷》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9年

《長沙楚墓》 文物出版社 2000年

《楚風漢韻——長沙市博物館藏鏡》 文物出版社 2009年

《長沙地區文物精華·民藏卷》(上下卷)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9年

論文

毛志平:《談文物藏品害蟲及其防治》,《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9年第2期

毛志平:《石質文物病害及預防技術分析》,《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9年第3期

毛志平:《古建築無地紋層彩繪保護材料的研究》,《文物科技研究》2009年第六輯

陳立果、魏明:《長沙市博物館藏晚清湘軍將領書法綜論》,《中國書畫》2009年第4期

何俐、李歷松:《城市文化集中體現者:地方特色博物館》,《湖南文化遺產》2009年第3期

邱東聯、陳卓:《淺析三年來長沙市的文物徵集工作》,《湖南文化遺產》2009年第1期

劉瑩:《從“三無”到越來越好》,《湖南文化遺產》2009年第1期

張雪:《長沙市博物館藏西漢雲氣紋八鋪首青銅杯》,《收藏家》2009年第1期

張雙錫:《楊守敬行書四條屏》,《收藏家》2009年第5期

陳卓:《博物館如何收藏和展示“今天”》,《中國文物報》2009年8月

王立華、李夢璋:《長沙市博物館藏青銅器類型分析》,《楚風漢韻》文物出版社2009年

邱東聯等:《長沙地區民間收藏與古玩行業概述》,《長沙地區文物精華》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

邱東聯、潘鈺:《中國古代銅鏡及其思想文化概論》,《楚風漢韻》文物出版社2009年

王倩:《青年毛澤東與長沙大公報》,第四屆全國毛澤東紀念館聯誼會論文集

陳偉容、張雪:《淺議長沙歷史文化名城資源及其保護與利用》》,第四屆全國毛澤東紀念館聯誼會論文集

胡瓊:《馬楚鉛鐵錢》,《中國文物報》2009年12月

實用信息

門票

門票免費。零散觀眾憑居民身份證、工作證或學生證等有效證件排隊領票,領票時間為每個開放日的8:30-16:00,參觀票券一人一張,當日有效,過期作廢。

團隊遊客需要提前1天預約;大型團隊(100人以上)提前三天預約,以便安排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特殊節假日除外,16:30停止入館)

交通信息

乘1、142、501路等公車在清水塘(軍區醫院)站下車即到

參觀須知

交通路線

從長沙火車站乘車至景區約十分鐘時間,分別有1路、112路、142路、105路等十多趟公車經過。距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市烈士公園等景點相距不到兩里。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7:00開館(16:30停止入館),憑有效證件免費領票。團體參觀提前1天預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