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概述
北宋期間,雙峰山建有元慶觀,嗣承江西閣皂符籙金丹教義,布施於鄂州,為天師道揚,元初在此建長春觀。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和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曾進行維修和重建,鹹豐二年(1852年)毀於戰火。
同治二年(1863年),龍門派十六代傳人何合春自武當山來此,發願重修長春觀。他得到官員和士紳的贊助,募得款項,仿明代建築模式,以斗拱鉚榫純木結構重修三皇殿“紫微殿”“玉皇閣”來成樓及殿後登山石級,使殿堂煥然一新,“廟貌森嚴,回復舊觀。”民國14年(1925年)侯永德任監院期間,得到督軍蕭耀南士族項竹坪的損資而修藏經閣。
1926年北伐戰爭中,北伐軍葉挺獨立團駐紮在長春觀,這裡成為前線指揮所。藏經閣“來成樓”三皇殿均遭炮彈擊損,後由省主席夏斗寅出資恢復原貌。1931年,侯永德道長又謀得夏斗寅的支持損資,對道觀進行大規模的修繕,長春觀建築群格局終於完成。
新中國成立後,因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對原在黃鶴樓舊址的呂祖閣拆遷,遂由政府拔款,將呂祖閣的神像等遷入長春觀,並對長春觀進行維修。“文化大革命”中,長春觀受到衝擊,神像被搗毀,宗教活動被迫停止。1982年政府拔款,重修長春觀殿宇,重塑神像,1984年宗教活動得以恢復並對外開放。
長春觀1959年被列為武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列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道觀。武漢市道教協會駐此。
得名
武漢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黃鵠山(蛇山)中部,是我國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為歷代道教活動場所。稱“江南一大福地”。觀內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創始人重陽祖師門人邱處機道號“長春子”命名。
建築特點
長春觀的前殿後廡門廊過道更臻於完善,形成一個分為左、中右三路依山勢而上、層層遞進的建築群體,結構嚴謹,布局得體。中路主體建築為五進:靈官殿、二神殿、太清殿、古神壇、古先農壇,兩壇之間為“地步天機”和“會仙橋”。右路為十方堂、經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閣和藏經閣等;左路為齋堂、寮堂、邱祖殿、方丈堂、世譜堂、純陽祠等。主要建築為磚木結構,斗拱飛檐,樑柱欄板和殿內神龕的雕刻,細膩生動,精緻典雅,具有典型的湖北道教建築藝術特色。
主要景觀
長春觀是武漢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古建築群,殿宇依山而建,層層遞進,主要建築坐北朝南,形成分左,中,右三路的建築格局。中路是道觀的主體建築,據1936年繪製的《長春觀廟圖》顯示分為五進,第一進是靈官殿,供有王靈官泥塑神像1尊。第二進是二聖殿,原供奉關公、岳飛等神像(1958年,因加寬馬路,靈官殿拆除,二聖殿改為靈官殿);第三進太清殿,原供奉太上老君騎青牛的木質雕像,雕像置於高大的5排鏤蟠龍雕花樟木神龕中。其西為雷祖神像,東為真武神像(1982年重修後的太清殿,供有太上老君泥塑金身神象,左右供奉莊子、尹喜神像)。殿前石階正中的五龍捧聖圖為清代所制,第四進為古神農壇,1931年改為紫微殿,原供有紫微帝君`文昌帝君像,現為七真殿,供全真七真人像。第五進是古先農壇,後改為三皇殿,供奉神農、伏羲、軒轅三皇神像。在兩壇之間是“地步天機”和“會仙橋”.右路建築有十方殿、經堂、大客堂、功德祠、大士閣(現改為呂祖殿,供有呂洞賓臥像)、來成樓和藏經閣。左路有齋堂、寮房、邱祖殿、方丈室、世譜堂和純陽祠等。整體布局嚴謹合理,主要建築為磚木結構,除靈官殿為硬山式外,其餘均為單檐歇山式,寶瓶玉脊,單檐舒翼,細膩生動,精緻典雅。
長春觀原藏有明版《正統道藏》,清代鹹豐年間毀於兵燹。1925年,藏經閣建成,漢上名士應龍翔損贈上海涵芬樓影印之明版《正統道藏》1部,於同年十二月初三迓迎《道藏》人閣珍藏。長春觀原保存有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成都二仙庵重刻的《道藏輯要》《彭定求編》1部`《雲籍七藏》等道經單行本1套,均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1984年有關部門退還了《道藏》及《道藏輯要》現存的500餘冊,1985年又購得上海涵芬樓影印之明版《正式道藏》,珍藏觀內。
鑲嵌於功德祠牆壁上的《天文圖碑》是中國僅存的兩塊中的一塊,為遼東千山著名道人李理安於1936年重刻。碑高207公分,上部刻有“諭旨”2字,兩邊為蟠龍祥雲;中部為天文圖,繪有二十八宿星座,星圖四周刻有“長春瓊璣”4字;下部有《玉皇寶誥》文,誥文之下為序文《長春觀重鐫彤天文圖贊序》,在藏經閣後,有摩崖石刻數處,一處字跡漫漶不可讀;一處被壓在藏經閣牆基下,僅露出一個“高”字;一處刻有“甘棠”2字,旁署“乾隆乙丑國望”6個小字。甘棠即棠梨樹。傳說周武王時,召伯巡行西周,曾憩於甘棠樹下,人們追思其政績,因作甘棠詩,即《詩經*召南*甘棠》篇。後人們對有政績的地方官在其離任時,便以“甘棠”頌之。
長春觀的傳戒活動,史載兩次。一次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北京白雲觀主壇傳戒師張耕雲應邀來武昌主持傳戒,因其離京時未領政府頒文,結果這次傳戒活動未滿百日戒期,被政府制止,“出牒而遣之”,致使傳戒半途而止。一次是民國14年(1925年),由龍門派第二十二代傳人劉嗣授主持的傳戒。劉當時任元妙觀方丈,得到長春觀的支持,並經當局同意,在長春觀藏經閣主持傳戒。此次戒期圓滿,454名戒子載入《湖北省長春觀乙丑戒壇登真籙》。黎元洪、蕭耀南分別贈“ 大願圓滿”、“道岸同登”匾額。傳戒後,劉嗣授留任長春觀方丈。
長春觀的歷任方丈、監院,記載很不完整,僅知有:姬知常(元代)、簡志和(明代)、朱合真(清乾隆間)。道光年間為崔教淳,任職40年。崔之後何理森、汪崇德、鞠復智、林本立、張志澶等。鹹豐年有於本賢,同治年間有何合春、金教法等。民國時期有徐教廣、陳宇定、劉嗣授、侯永德、陳明崑任監院直至武漢解放。武漢解放初,韓高超繼任監院,到1990年病故。
傳承意義
長春觀是中國古老的道教叢林之一,歷史悠久,道學淵源,被武漢市列為一級文物保護單位。省、市道教協會均設在觀內,每逢慶典之日,舉行活動,甚為壯觀。現增設素餐館和道教特色門診各一處,為各地遊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層風趣。而且該素食觀是武漢各寺院味道做的最好的一家。
長春觀是武漢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古建築群。長春觀建成之後,規模恢宏,屋宇千間,道友萬數,歷來為道教的叢林勝地,被譽為“江楚名區,道子云集之處,黃冠皈依之所”。
餐飲
玉帶財魚卷
原料:
帶皮淨財魚肉300克、水發冬菇、水發玉蘭片各50克、雞清湯250克、火腿100克
製作過程:
1、魚肉片成30片,火腿、冬菇、玉蘭片切絲;
2、魚片碼鹽,兩面拍上碘粉,放上火腿絲、冬菇絲、玉蘭片絲、薑絲、蔥絲捲成卷裝盤,上籠蒸5分鐘取出;
3、蔥花、薑末嗆鍋,放雞湯和調料燒開勾芡,淋在墊有粽葉的魚卷上,撒上胡椒粉即成。
針菇雞絲
原料:
雞脯肉250克,金針菇150克,雞蛋清1個。
製作過程:
1、雞肉切絲,加蛋清,鹽,澱粉拌勻,金針菇切段下清湯汆後瀝乾,將調料調成滷汁。
2、雞絲過油。
3、薑絲,蔥段嗆鍋,放入雞絲,金針菇煸炒,倒滷汁燒開後起鍋裝盤即成。
八寶桔盅
原料:
香菇、馬蹄、火腿、雞脯肉、冬筍、蓮子、桃仁、青豆各50克
製作過程:
1、桔子洗淨,用花刀從蒂部雕開作蓋,取出桔瓣成桔盅;
2、香菇、冬筍、馬蹄、火腿、雞脯肉切丁,蓮自去蕊上籠蒸熟,桃仁用開水焯熟去皮掰成細丁,青豆用高湯煮至入味後下6成熱油中滑熟;
3、各料拌勻裝入桔盅中,上籠蒸熱即成。
住宿
武漢市湖北新大地酒店★★★027-87812788430071張仁武
武漢市武漢寶豐賓館★★★027-83644188430030楊偉
武漢市武漢中亞大酒店★★★027-85748888430015李建剛
武漢市湖北猴王大酒店★★★027-87831880430070李紅
武漢市武漢富苑集團有限公司富苑假日酒店★★★85882288430023劉志耀
武漢市武漢金三九酒店★★★027-82613939430010胡偉新
武漢市武漢迎賓館★★★027-82426476430010毛瑞建
武漢市武漢璇宮飯店★★★027-68822588430021邢國麗
購物
黑木耳
黑木耳又稱木耳、雲耳、木蛾、黑菜、榆耳。黑木耳側生於木頭上,很像人的耳朵,故稱“木耳”。黑木耳了實體膠質,薄而有彈性,半透明,呈淺圓盤形,耳呈不規則形。黑木耳以乾燥、朵大、肉厚、無雜質為佳品,一般“小
暑”前採下的“春耳”質量最好。黑木耳味甘,性平,有益氣、健身的功效。中醫認為,黑木耳中具有滋神。
香菇
香菇又稱冬菇、香蕈,素有“菇中之王”的美譽。香菇原為野生,現已廣泛人工栽培。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香菇的國家之一,約有四千年的栽培歷史。香菇味甘,性平,無毒,具有益氣補虛、健脾胃、活血之功效。它富含多糖及多種酶、胺基酸、維生素,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加機體的抗癌作用,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
薇菜
薇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脂肪、鞣酸、鐵、鈣等。可鮮食或制乾菜,具有獨特香味,清脆可口,久食不厭,又可入藥。捲曲未展的嫩味尤為食用上品,開水浸燙、漂洗、去土腥味後,可炒、可煸、涼拌、做湯、加內炒食等,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正常人經常食用大有益處。薇菜還含有皂甙。
貼士
交通
在市區內乘608、519、557、703、701、709、718等到大東門站下車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