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宮遺址

長春宮遺址

長春宮遺址位於大荔縣朝邑鎮北寨子村,北周武帝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始建,初名晉城。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因晉城三面懸崖,東臨黃河[中國第二大河],面對古蒲津關,登高可遠望太華、中條兩山,俯視可見黃、洛、渭三河,花木茂盛,四時如春,遂改名長春宮。

基本信息

簡介

長春宮遺址長春宮遺址
長春宮遺址位於大荔縣朝邑鎮北寨子村,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增建殿宇,宮址擴大到300餘畝。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1 7年),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西人關中,渡黃河後,先駐於此,再取長安。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此置陝東道大行台。李世民為秦王時,鎮守於此,河東軍隊盡歸指揮。山東平定,方移行台於洛陽。以後凡在同州為官的,多兼任長春宮使。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和後周明帝等都曾到此巡視。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到此。後因戰亂破壞,五代全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