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報告

長崎報告,是由美國二戰時期味道記者韋勒所著的報告,完成了記錄這座城市悲慘命運的三萬字長篇報導。

事件由來

美國在各種戰爭中對新聞的封殺路人皆知。即使是在二戰——美國歷史上少之又少的正義戰爭中,這種殘忍的決定也不

長崎報告長崎報告
在少數。
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著名記者喬治•韋勒很幸運,1934年,他因為二戰中的一篇報導《我一刻也不能放鬆》榮獲全球最著名的普利茲新聞獎。但是韋勒很不幸,因為他是美國公民。
1945年8月9日,美軍向長崎投下核子彈後,開始大規模向日本進發。麥克阿瑟隨即下令:所有記者均不得前60年前,美軍轟炸機向日本長崎投下核子彈,給了日本法西斯最後的致命一擊。喬治•威勒,一個美國著名的戰地記者在事發後一個月喬裝打扮,孤身潛入被封鎖的長崎,成為第一位目睹這座戰爭廢墟城市的西方記者。
倖存者的狀況慘不忍睹。威勒在報告中寫道,一位婦女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呻吟,“牙關緊閉,嘴唇僵硬發黑,不能清晰地說話。胳膊和腿上布滿紅斑”。還有很多人發高燒、咽喉腫痛、嘔吐、腹瀉、內出血、大把大把地掉頭髮。他將所有倖存者的症狀稱為“X病”,並就此採訪了多位放射學專家。得到的答案是:“X病”可能是因為核子彈爆炸產生的輻射所致。然而,“這種病無法診斷,無法治療,它正在接二連三地吞噬人們的生命”。
韋勒是長崎遭受核子彈襲擊後第一個到現場採訪的美國記者,幾經周折才得以碾轉在這座廢墟城市之上,完成了記錄這座城市悲慘命運的三萬字長篇報導——《長崎報告》。之後,他沒敢擅自發表,而是交給讓他後悔了一輩子的駐日美軍官員審查。五角大樓知悉後大為震怒,因為他們擔心這篇報導對公眾輿論產生不利的影響,極有可能導致美國民眾一致反對製造核彈,所以急於封鎖所有有關這次屠殺的報導,而後,他們就像他們在戰爭中對敵人所做的那樣,給這篇稿子一槍,斃了,並沒收了稿件的原件。這期間美國政府還壓制澳大利亞記者威爾弗雷德。布爾切特從另一座難兄難弟同病相憐的受害城市廣島發出的報導。韋勒更沒有想到的是,這篇心血之作一封就是六十年,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也沒看到它發表。韋勒鬱鬱而終第三年後,即2005年,在紀念長崎核慘案60周年之際,他的兒子安東尼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無意發現了那部依舊令人恐怖無比的原件複印文字,這篇記錄戰爭真相的重要文獻才得以重見天日。安東尼在接受《獨立報》的採訪時說:“我父親來多次談到這些報導,這些報導受到新聞檢查一直是他沮喪的原因。”他父親“曾同新聞管制作了四年的鬥爭。”

事件後記

據悉,由於《長崎報告》的內容太過真實以及血腥,在傳至日本軍區長官處時由於害怕會對戰爭造成不良影響便將其封

長崎報告長崎報告
殺。其封殺時間竟達60年之久,《長崎報告》的正式公開是在2005年長崎核子彈爆炸60年時,由原記者的兒子公開的。《長崎報告》其中的具體內容用英文和日文在各大報紙上刊登。
《長崎報告》體現了核子彈的深重危害,以及曾經的美帝國主義的暴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